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彭德怀提议拍摄《智取华山》,毛主席看后问:老英雄们的生活如何

0
分享至



图丨路德才(智取华山八勇士之一)向学生讲述革命故事

前言

毛主席看过《智取华山》后,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他们是立下大功的人,如果他们生活困难,要给予特殊照顾。”

彭德怀率军挺进西北

1949年1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中国历史的支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蒋介石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为能争取到时间重整旗鼓,蒋介石便发出求和声明,想要借此挽回颓势。

当毛主席得知蒋介石发表的求和声明后,便对周总理说道:“蒋介石他还有什么新花样,他还不是那老一套。他求什么和,他的求和跟以往的每次求和一样,不过是一个虚伪的幌子,他的目的还不是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侵略势力。”

为了彻底揭穿蒋介石的真面目,毛主席分别于1949年1月4日至2月15日,连续为新华社撰写了《评战犯求和》《四分五裂的反动派为什么还要空喊“全面和平”?》等一系列的评论文章。



图丨毛主席

毛主席所撰写的这些文章,对蒋介石而言,远比百万大军的进攻更让他难受。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离开了国民党总统宝座,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就是这一个代字,就足以说明李宗仁充其量只是前台的一个唱戏的,而真正的幕后掌握实权的还是蒋介石。

蒋介石的这点小伎俩,怎么可能骗得过毛主席。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一文中,毛主席提醒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必须注意:

在未实现真正的民主的和平以前,你们丝毫也不应当松懈你们的战斗努力。对任何敢于反抗的反动派,必须坚决、彻底、全部地消灭之。

在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的同时,为了适应在全国更大规模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于1月15日发出了《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的指示。



图丨彭德怀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从1949年2月1日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其中,彭德怀担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有7个军2个直属骑兵师共15.5万多人。

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和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拟定了一个国内和平协定。可在提交南京政府签署时,被南京政府拒绝了,这其实是被蒋介石拒绝了。

这个结果,早就在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预料之中。就在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后的4月21日,毛主席和朱老总,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随着这道命令的发出,各大野战军向尚未解放的南方和西北各省进军,开始了最后的征战。



图丨胡宗南和蒋介石

在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之初,第一野战军实际上只有15万多人,而此时胡宗南在西北的兵力还有13个军33个师约17万人的兵力。如果单纯数量上来看,两支部队相差不大,但真正从实力上来讲,胡宗南的队伍还是略胜一筹。

倘若胡宗南再与青海的马步芳和宁夏马鸿逵的近20万兵力一联手,那第一野战军的胜算就更不好说了。

不过在彭德怀准备出发前,毛主席便找到彭德怀说道:“太原战役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胜利在望,可向前同志却突然病倒了,现在急需一个人去接替他指挥。彭德怀同志,你先到太原前线去接替向前同志实施作战指挥,你看怎么样?”

彭德怀听后,便严肃地说道:“主席,我去可以,但我有一个条件。”

毛主席听后先是一愣,旋即笑着说:“这可是天大的奇事,谁都知道我们的彭大将军干什么事从来都不讲条件,这一回要提个条件出来,我想这个条件也非同小可。可以,你就说出来看看。”



图丨徐向前和毛主席

彭德怀直言道:“向前同志仍是战役总指挥,我去协助他。”在听到彭德怀提的这个条件后,毛主席答应了下来:“行,这个条件可以答应,不过特殊情况还是由你当机立断。在太原战役结束后,周士第的第18兵团、杨得志的第19兵团,归你第一野战军,你可以带去投入西北作战。”

就这样,彭德怀去西北作战之前,便前往太原前线协助徐向前同志进行指挥作战。

彭德怀在到达太原前线后的一次总前委扩大会议上,很风趣地说同志们,我这次来太原的任务一是学习大家攻打太原的经验,二是来带兵的。

因为关于调18兵团和19兵团到西北参加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的事,此前只有彭德怀及第一野战军的几位领导知道,毛主席并未对其他人讲过。所以,听了彭德怀的这番话后,华北野战军的同志一时有些迷惑。在听后彭德怀的解释后,大家才明白过来。



图丨彭德怀和周总理

随后,彭德怀在徐向前对太原战役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又作了具体的部署,并成功组织了战役的总攻。

4月24日,太原战役胜利结束,这一仗共歼灭国民党军13.5万人,彻底摧毁了阎锡山集团在山西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

就在太原战役胜利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25日,毛主席从整个局势考虑,电令徐向前、周士第并告彭德怀:

18兵团及19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尔后行动整训及补给等统听彭德怀同志指挥区处。

随后彭德怀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对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进行了短暂的补给和整训后,于5月26日后,率领部队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图丨彭德怀纪念馆外的雕像

按照彭德怀的部署,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士第率部由风陵渡西渡黄河,向陕西关中地区进发。第19兵团在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李志民的带领下经禹门口西渡黄河后,进入陕西腹地。

5月1日,毛主席又把由中原军区领导的坚持在陕南作战的第19军划归彭德怀指挥。自此之后,彭德怀所指挥的第一野战军的兵力由15万人增加到了35万人,外加上西北的地方部队,西北地区的总兵力达到了40万。

智取华山

彭德怀率部进入西北战场后,总体而言将胡宗南部队打的是节节败退。在经扶眉战役之后,胡宗南便准备放弃关中平原退守秦岭时,胡宗南将关中和陇东战败的士兵集合在一起,组建成了陕西保安第6旅,由韩子佩担任旅长,妄图钳制人民解放军对他的进攻。

韩子佩出身于黄埔军校,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保安处科长、团长、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司令等职务。

尽管韩子佩本身有点军事才能,但在大环境下,他的那点军事才能根本无法起到任何作用。比他更出色的胡宗南,尚且在解放军的进攻下败退,韩子佩所率领的那支拼凑队伍,更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韩子佩在战败后,并没有四处乱跑,而是带领自己的心腹部队前往华山,准备在此处占山为王。韩子佩上山后将道士们积攒下来的粮食和食品全都占为己有,并对华山的防务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图丨韩子佩

在经过韩子佩的部署后,能上山的所有路口都被封锁了。华山自古以来就是以险而闻名天下,华山的东、西、南三个方面全都是峭壁和悬崖,无路可走。要想上华山,只有北面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栈道可以上去。

韩子佩残部虽然人不太多,但如果不彻底消灭的话,将后患无穷,尤其是像华山这样的名胜之地,绝不能为百姓留下这样的隐患。

彭德怀在经过考虑后,便决定将韩子佩残部给歼灭掉。由于韩子佩人数不多,为此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大荔军分区的路东总队。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路东总队司令员马华亭便召开会议:“我认为,我们目前首先要尽快摸清华山上到底有多少敌人。”

随后,有人提议道:“尽管华山易守难攻,但只要我们守住下山的通道,敌人总会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到时候我们就省力多了……”

不过路东总队政治委员王盛荣,站起来明确反对道:“这样可不行,根据我的了解,华山上各道观储存的粮食不少,要是他们在上面呆上个一年半载,难道我们也要守一年半载吗?况且现在全国形势发展迅猛,全国解放指日可待,难道我们要等到全国都解放吗?”



图丨《智取华山》剧照

王盛荣的这番话,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王生荣说到这里停了好一阵才接着说,如果我们从正面进攻,那么部队的伤亡肯定会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条能够上华山的路。前几天,在四周的村子走访时,有百姓说黄甫峪

有个老人曾从后面上过华山,可惜他已经病逝了。不过,我想他的家人可能也知道这条路。

听到这里,司令员马华亭接着说:“政委分析得很好,我们不能等,我们要想尽办法将韩子佩这个钉子给拔掉。政委提供的这个消息很及时,就让侦查参谋刘吉尧带领一个侦查小分队,迅速查清这条线索。”

刘吉尧接到任务后,便率领小分队赶往黄甫峪。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位曾上过华山的年轻人,名叫王银生。在向他说明来意后,对方也愿意提供帮助,在将一切物资准备完善后,大家便开始准备开始上山。



图丨《智取华山》剧照 侦查小分队

为了确保顺利完成任务,王生荣和刘吉尧对上山的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挑选。当时刘吉尧尽管只有二十七八岁,但他一直担任侦查工作,做事风格很沉稳,于是王生荣就将这个重任交给了他,还另外挑选了6个战士,加上王银生,组成了8个人的侦查小分队。

对于这次的任务,王盛荣给刘吉尧他们反复交代:你们的任务是侦查上华山的路和敌人,不是去打仗,所以你们一定要注意隐蔽,千万不要暴露目标。

6月13日天刚亮,小分队在刘吉尧和王银生的带领下出发了。王银生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紧紧跟着。王银生带他们走到一处高约60米的石壁面前,说:“我们就从这儿上。”

战士们抬头一望,只见石壁上光秃秃的连一棵树都没有,只有一些凸露着的石头。几个战士虽然都是尖子兵中的尖子,有着过硬的军事素养,但看到眼前的场景,还是忍不住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图丨刘吉尧(左)

王银生将挽了活口套子的绳索用竹竿挑着挂在一个突出的岩石上,用手拉了拉,感觉可以受力后,便抓着绳子很快就上去了。看到王银生很利索地爬上去,战士们也不甘示弱,如法炮制很快就爬了上去。

刘吉尧一行人攀上石壁又走了五六里到了有名的风景点“飞云峡”。两山之间由一根躺着的木头连接着。一位战士刚刚用脚踏上,王银生惊呼一声,一把将战士拉了回来。这个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架的“独木桥”,早在风吹日晒下成为了朽木。

王银生用手中的竹竿,用力地捅了捅,只听“咔嚓”一声断成了两截。这时大家看着王银生,向他询问道:“这我们应该如何过去呢?”

王银生想了想,他将挽好的绳套用力向对面山崖一扔,精准无误地套在对面一棵松树的树杈上。他用劲拉了拉,感觉没问题,便用荡秋千的方式“飞”到了山那边。

侦察战士们学着王银生的样子,一下全都过去了。在跳这个山涧的时候,谁也没多想。等到跳过去的时候,才发现要从这个山涧再返回去除非长了翅膀飞过去,因为对面光秃秃的,没有一个能栓绳子的地方。



图丨剧照 侦查员用望远镜观察

返回去的路断了,他们一下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在这样的场景下,刘吉尧略一沉思,然后说道:“开弓没有回头箭,继续前进!”在克服种种难题后,他们一行人终于上了北峰隐藏了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每个人都在思考该如何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个时候想要按照原先计划返回,已经是不可能了,只有前进了。刘吉尧分析道:“我们人少力薄,想要消灭韩子佩,只能靠智取了。为了迷惑敌人,我们每两个人为一排,我喊到哪个排,你们就高声应答,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自动投降……”

侦查小分队经过休息后,在晚上零时左右,按照计划开始行动了,8个人从四面向匪徒摸进。在月光的照映下,匪徒身影清晰可见,战士路德才轻手轻脚地摸到敌人面前,用枪用力将其卡住,另一名战士趁机夺下了敌人的枪。

在从敌人口中摸清敌情后,刘吉尧一行人便按照原定计划形式,向敌人的住所发起了进攻。



图丨剧照 韩子佩

韩子佩部队中大多数人都是被抓来的壮丁,没有危险的时候,还能充充人数。可一旦遇到危险,一个比一个投降得快。除去少数几个人外,其余所有人都举手投降,被缴械看押了其阿里。

西峰的韩子佩在听到枪响后,一个电话打到北峰:“怎么回事,那边有枪声?”刘吉尧拿起话筒,巧妙地回答:“哨兵不小心走火了。”就这样,避免了引起韩子佩的警觉。

再说山下等着接应的部队等了一天一夜,不见侦查分队的消息,很是着急。忽然听到山上响起了枪声,他们知道山上一定出事了。

司令员马华亭知道情况紧急,立即命令驻守在华山脚下的部队强攻上山。



图丨智取华山八勇士

刘吉尧等在占领北峰后,除留两名战士看守俘虏外,其余人在他的率领下,向北峰下面第一道防线的敌人发起了攻击。由于居高临下,外加上有从山下增援的部队,很快便剿灭了华山北峰的敌人。

随着华山北峰的突破,韩子佩便成了瓮中之鳖,只好举手投降。

6月底,在大荔军分区召开的庆功大会上,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王维舟到会,并宣读了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的嘉奖令,授予刘吉尧“特等战斗英雄”称号,王银生等为“一级战斗英雄”。王银生还光荣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彭德怀提议拍一部电影

在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曾前往陕西视察工作,在工作之余还登上华山看了看。望着眼前景色,彭德怀想起了自己指挥部队解放西北的往事,然后感叹道:“如果能拍一部有关攻克华山的电影该有多好?”

同行的贺龙、甘泗淇等西北党政军领导一行,都表示:“可以拍,在解放西北的战争中,有不少战役发生在华山周围……”



图丨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所说要拍的电影,就是后来的《智取华山》。不管是从剧本的创作还是选角,《智取华山》拍摄团队都非常的用心,在经过数年的拍摄,终于于1953年拍摄完成了。

这部影片在拍摄完成后,曾送往中央进行审查。当时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都前来审看,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毛主席便向陪同的同志询问了,影片中的原型人员,这些老英雄们生活情况如何?

在得知这些老英雄的近况后,毛主席说道:“他们是立下大功的人,如果他们生活困难,要给予特殊照顾。”

当时朱老总在看后,便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能否将这个影片名字改下,‘奇取’能否换成‘智取’?”



图丨朱老总

毛主席笑着说:“很好,朱老总的这个提议非常好。”就这样这部影片的名字就从《奇取华山》变成了《智取华山》。这部电影在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喜欢浪
海喜欢浪
专注原创,分享日常
1529文章数 20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