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逝世前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李敏回忆:爸爸仍在坚持批阅文件

0
分享至



图 | 毛主席和李敏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

然而,你是否知道,就在最后的时光,甚至是在逝世的前一天,毛主席仍然在坚持批阅文件、看书及工作。

据毛主席女儿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公开的护理记录显示:毛主席是在接受抢救的情况下批阅文件,看书的……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一个能看透生死,并坦然面对的人,即便是在晚年,更是如此。

无论是战火硝烟的革命岁月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发展时期,毛主席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过生死的问题。

漫长而又艰险的革命岁月,让毛主席历经艰险,经历过韶山遇险、井冈山突围、漫漫长征路、敌人偷袭城南庄等生死考验,练就了毛主席革命浪漫主义的品格。



图 | 毛主席

1927年,毛主席在去江西铜鼓萧家祠第三团团部途径张家坊的时候,被敌人的清乡队抓住,情况十分紧急。

但就是在这样面对生死考验的情况下,毛主席沉着冷静,巧施妙计,与敌人周旋,最终得以安全,重新回到了革命的队伍之中。

对于这次遇险,毛主席一直记得,之后,在与作家斯诺的谈话中,专门提到: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冶萍矿工和农民武装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

毛主席亲自将历险的情况说了出来,这不仅仅是他革命英雄主义的剖白,更说明他能深刻明白生命的可贵,明白革命是必然会流血的,也会有牺牲的……



图 | 毛主席

在1956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提议死后要进行火化,并带头在火化倡议书上签了名字。

这充分说明,对于死亡,毛主席从来都是坦然面对,从不避讳。

随后,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纷纷同意这个倡议,并在这个倡议书上签了名。

后来这份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就以《倡议实行火葬》为题,收入到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

五年后,毛主席在接见英国的蒙哥马利的时候,闲聊间毛主席再次谈到了关于生死的问题:

“等完成了我的计划,我就可以放心地去见上帝了,我的上帝就是马克思,他也许要找我……”



图 | 罗荣桓元帅

1963年罗荣桓元帅逝世后,毛主席到北京医院同他的遗体告别,从那以后,毛主席的心情一直不好,吃饭和睡觉都不好,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吴旭君有关于生死的问题,展开了一次长谈。

那天,毛主席抽着烟,突然和吴旭君说:“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吴旭君认为毛主席在开玩笑,坚持说自己一定会在他的身边,为他治病。

毛主席坚持:

“不,我死的时候一定不要你在我跟前。我要给你一个完美的印象,不让你看见我的痛苦。”

吴旭君提出换个别的话题,毛主席则继续说:“别人越要回避的事情,我越要明说,我觉得有生就会有死……”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70岁了,听见毛主席说出这些话,吴旭君的心情十分沉重。她说:“主席,咱们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

接着毛主席又提到了他逝世的时候,希望开个庆祝会,然后骨灰撒到长江……



图 | 吴旭君和毛主席

毛主席和吴旭君的这次长谈,充分展现了毛主席晚年豁达、从容、坦然的生死观,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风范。

之后,毛主席和吴旭君的这次长谈也被广为流传。而且这件事,在李敏、叶利亚等人主编的《真实的毛泽东》一书中也有体现。

1964年,在一次公开的军队干部会议上,毛主席也谈到了生死的问题。他说:

“原子弹下来,就一条路见马克思,人年纪大了也会死的……”

1965年5月,毛主席在长沙会见胡志明。在谈话中,毛主席向胡志明提出希望自己能秘密访问越南。

对此,胡志明是非常欢迎的,但他却担心他的安全问题,希望毛主席能在形势好点的时候过去,但毛主席却说:“形势好转,我又不想去了,我就是现在想去。”

最终,毛主席并未如愿。在他有生之年,除了苏联,其他国家他都没有去过。



图 | 毛主席和胡志明

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后,毛主席的身体开始明显衰弱,他的精神和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沧桑感和孤独感总是在他的心绪环绕。关于生死的问题,毛主席也谈论得多了起来。

1973年,毛主席在与澳大利亚总理的谈话中,提到:“我和恩来都看不到中国革命结束了……”

1975年董必武逝世,曾经与他一起出席过中共一大的毛主席自然是无限感慨。不久,在同来访的金日成谈话中,毛主席伤感地提到:

“董必武同志逝世了,总理病了,伯承同志也病了……我今年八十二了,快不行了,靠你们了,上帝请我喝烧酒……”



图 | 毛主席与基辛格

1975年10月,毛主席与基辛格的谈话中提到:“我已经接到了上帝的请柬……”不久,在与美国总统福特的会见中,毛主席又幽默的语言对福特说:

“你们的国务卿干涉我们内政,他不让我去见上帝,上帝的命令他都敢违抗,上帝请我,他不让去……”

这充分说明,对于生死,毛主席始终是坦然面对的,但就算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主席,也是没有办法违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事实上,毛主席从当年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的时候,身体就已经非常不好了。就在那次追悼会结束的时候,一位医生注意到,毛主席是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登上了汽车。



图 | 毛主席与尼克松

1972年,在尼克松访华前,毛主席就曾经休克过,在吴旭君等人的及时抢救下,才缓了过来。

得知消息的周恩来第一时间赶到毛主席的住所,却紧张得许久迈不开要下车的腿。他想都不敢想,万一抢救失败,那后果就是……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在帷幕拉开之前,毛主席由工作人员搀扶到主席台。会议结束之后,等全体代表退席后,工作人员又将他扶走。

从1974年初期开始,毛主席的视力也开始严重下降了,看东西越来越吃力,他不得不开始借助工作人员帮助他读书、读报和读文件。

这对一生都喜欢读书的毛主席来说,无疑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



图 | 毛主席

在接下来的近600多个日日夜夜的漫长时光里,毛主席几乎都在承受着几乎完全失明的煎熬。

但他从来没将这种心情发泄到工作人员身上,相反,他与工作人员经常聊天,总是以极富幽默的语言来缓解他们的担忧和压力。

1975年,经过手术,毛主席的眼睛又复明了,除了能看书、读报和看文件后,他又开始进行运动。在长沙居住期间,毛主席还多次到游泳馆游泳。

1976年,是毛主席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那一年,他越来越苍老,越来越憔悴。



图 | 毛主席

元旦那天,全国的各大报刊都刊载了毛主席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处于病危之中的周恩来,听到工作人员读《念奴娇·鸟儿问答》最后两句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那就是毛主席的风格,幽默风趣。

元旦过后,周恩来的病情继续恶化,陷入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并在1月8日,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敬爱他的人民。

一时间,山河同悲,举国哀悼。

周恩来逝世当天,工作人员流着眼泪为毛主席读了周恩来的《讣告》:

周恩来同志,因患癌症,于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图 | 毛主席和周恩来

毛主席认真地听着,他紧紧锁着眉头,慢慢地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不一会,毛主席闭着的眼睛里渐渐溢出了泪水,而他还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关于周恩来的病况,毛主席一直都极为关注的,他知道离别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即便这样,等真正离开的那一天,毛主席还是无法接受。

后来,病重的毛主席一直关注着周恩来的丧事。在审阅周恩来悼词的时候,毛主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痛哭。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毛主席的情绪一直都不太好,他不顾医生的劝阻,不停地,无休止地看着文件,拼命工作……

1976年的春节,毛主席已经没办法自己吃饭了,年夜饭是工作人员一勺一勺喂给毛主席的。

即使是年夜饭,毛主席也吃得不多,只吃了几口米饭和一点武昌鱼。



图 | 毛主席

据吴旭君回忆,毛主席在春节看了《难忘的战斗》,当银幕出现人民群众热烈庆祝解放,迎接解放军进城的镜头时,毛主席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在最后的时光,虽然毛主席病重,甚至连说话吃饭都费劲了,但他的记忆是十分清楚,依然全身心为国家大事操劳。

对此,毛主席的理发师周福明回忆:

“毛主席的病情恶化后,他就躺在床上动不了了,鼻子还插着氧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仍然没有停止过工作。他批阅大量文件,考虑着党和国家的大事,竭尽全力地为国家和人民操劳……”

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无疑是痛苦煎熬的,可毛主席总是积极配合治疗。他总是和医护人员说:“我没有什么感觉,不要紧,慢慢来……”

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毛主席总是有着坚强的毅力和乐观主义精神。



图 | 毛主席

那个时候,毛主席也没有放下书,书仍然与毛主席为伴,成了毛主席与疾病斗争的武器。

为了转移注意力,毛主席就会看书,自己举不动了,就让工作人员替他举着,看书累了,就让工作人员给他读。

只要能坚持,毛主席就会读书,学习,他用他的行动践行了他活到老,学到老的豪言壮语。

在毛主席接受治疗期间,毛主席的另一位亲密战友朱德也逝世了。

朱德逝世的时候,毛主席也刚刚从生命垂危中被抢救过来。病榻上的毛主席得知朱德逝世后,悲痛地问:“朱老总得的是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

当他嘱咐好相关人员要办好朱德的后事之后,又陷入了昏迷……

这对毛主席的精神和身体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让他的心里再次添了悲凉。

就在毛主席沉浸在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时,一场令全国人民都为之悲痛的特大天灾降临了。



图|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随后还出现了很多次的余震,和唐山毗邻的天津、北京等地都有强烈的震感。

这时,毛主席的病情更为恶化了,长时间处于昏迷的状态。但毛主席仍时刻关心着受灾地区和人民。

对于送来的地震情况报告,毛主席不顾个人的情况,都会亲自过问。而中央在8月18日发出的《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成为毛主席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图 | 唐山大地震

这场重大天灾给唐山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难以估算的损失。

病重的毛主席得知这些情况,不禁落泪,并派出了中央慰问团前往灾区,传递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

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了,但他还是拖着病重的身躯践行着他要为人民服务的诺言,从未停止工作,圈阅了人生最后一份文件……

在接下来的时光,毛主席的病情更为恶化,失去了自主工作的能力,处于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就算是这样,毛主席也没有放弃与病魔斗争,只要精神好点,他就会要求批阅文件,看书。

时间进入9月份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是处于弥留状态了,清醒的时间更是极少。就算我们极为不愿意,时间还是会一分一秒地流逝……

1976年9月8日,这一天,还是到来了,这是毛主席逝世的前一天。而这一天毛主席究竟是怎么度过的呢?



图 | 李敏

毛主席女儿李敏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公开的护理记录,内容看得让人想哭:

根据医疗记录,前一天—8日,医务人员几次将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他精神稍好,还坚持要批阅文件、读书,前后阅读了11次,阅读时间合计为2小时50 分钟。

这就是毛主席,即便病重,也不会放弃斗争。要知道毛主席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书的,他的全身都插满了管子,文件和书是让工作人员用手拖着,这是何其艰难!

1976年9月8日,那一天毛主席从昏迷中醒来,就向守候在身边的医护人员要求看书。但毛主席极为虚弱,医护人员听了半天都没听出来。

周福明知道后,连忙赶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将笔塞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很艰难地握着笔,在周福明举着的纸上,用了很大的力气,毛主席才划了三个道。

周福明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应该是和三木有关。

于是周福明轻声问:

“主席,您是不是要看关于三木的消息?”

毛主席默默地点了点头。



图 | 周福明

三木就是三木武夫,他正在日本参加大选,敏锐的毛主席即便在病中,也在关注着日本大选的情况,关心着国家大事。

现场的气氛是从毛主席的心脏有些异常后开始紧张的,所有的医疗人员都高度警惕,观察,注视着。

接着毛主席和往常一样,服用安眠药睡下了。但没过多久,监视器再次显示毛主席的心肺情况严重异常。

医疗小组的专家们迅速展开了抢救工作,人工呼吸、强心针……这一切都没有用了,这一次毛主席再也没有醒来。

就这样,毛主席静静地躺在床上,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刻的时间是:1976年9月9日0时10分。



图 | 追悼毛主席

毛主席逝世的噩耗公布后,全国人民都陷入到了悲痛之中,北京各界和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前往人民大会堂向毛主席的遗体告别。

9月18日,毛主席的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有百万人民群众参加,在哀乐声之中,他们极为悲痛地哭着,深深地悼念着。

同时,毛主席的逝世也惊动了全世界。

1976年9月9日当天,联合国总部下半旗致哀。朝鲜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了一切娱乐和体育活动,并举行了一个星期的哀悼活动。

在埃及,民众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前排起了长队,哀声如潮,令人动容……



图 | 毛主席

毛主席的逝世,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对国外影响都是重大的。

如今毛主席已经逝去了几十年,但他从未远去,依旧在人民心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喜欢浪
海喜欢浪
专注原创,分享日常
1546文章数 20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