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秘消失的三大名将:击败马超、斩杀魏延,还有一位断头将军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各路英豪名将轮番上场,有一些跨越历史长河被众人铭记在心,有一些却沉入历史的河底不见踪影。

今天就说三位沉入河底逐渐消失的三位名将,他们有勇有谋,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名声显赫之人。

击败马超——阎行

提到阎行的名字,很多人非常陌生,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时期的衍生作品,对于此人的记载都少之又少,但他击败的马超却是鼎鼎有名,明明是胜利者却被掩盖,不得不让人称奇。

根据《魏略》记载,阎行的出身并不高,他自幼喜欢舞刀弄枪,十几岁的时候跑到韩遂的军营中毛遂自荐,韩遂将其收入囊中,在征战的过程中,韩遂逐渐被阎行的武义折服。



此时韩遂与马腾因为利益冲突,双方部队时常交手,阎行得以在战场上与马超一决高下,二人交手多时未分高下。

关键时刻,阎行手持长矛横刺马超,马超迅速躲闪,将长矛折断,阎行不慌不忙,手握断矛不断出击,打得马超气势减弱。

阎行抢占机会,以断矛直击马超的脖子,鲜血顿时涌出,马超自知不妙,捂住伤口纵马而逃,可见阎行的战斗力绝不在马超之下。

阎行除了武力不错之外,还对时局有着清晰的看法,在奉命拜访曹操后,阎行觉察出世上没几人是曹操的对手,于是他将自己的父亲留在了曹操那里,向曹操表明想要归顺的心意。



随后返回韩遂那里,劝韩遂投靠曹操。

曹操对阎行的作战能力,以及识时务的态度非常看好,可韩遂却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还不想屈居人下,对于阎行的意见迟迟不表态。

在马超起兵反曹时,阎行逐渐起了和马超合作的态度,这让阎行夹在中间十分为难。

为了让韩遂归顺曹操,阎行想方设法挑拨韩遂与马超之间的关系,而韩遂也在暗中借机让阎行与曹操之间产生隔阂。

不过,自始至终曹操都未杀害阎行的父亲,这让阎行看到了曹操的态度,最终下定决心带领自己的部下起兵造反投靠曹操。



阎行在加入曹操阵营中,为曹操平定韩遂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只可惜后来对于阎行的记载越来越少,让阎行逐渐变成了“三国消失的名将”之一。

斩杀魏延——马岱

马岱是上文提到的马超的从弟,一直跟随马超南征北战,每次对阵总是冲锋在前,英勇作战,令敌军闻风丧胆。

在马超加入刘备的阵营之后,马岱也心甘情愿地追随刘备。



与大多数三国名将不同的是,马岱虽然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是他本人却极其低调。

并不热衷于封赏,跟着马超作战是因为兄弟之情,追随刘备仅仅是马超的意愿,而他所斩杀的魏延则与之相反。

魏延不仅骁勇善战,具有非常好的军事指挥以及防御才能,在蜀汉的队伍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过魏延为人高傲,对于自己的地位并不满足。

在刘备去世之后,他的诸多观点与诸葛亮相悖,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故意打压他的表现,愈发不满。



魏延的情绪自然没有逃过诸葛亮的眼睛,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他算到魏延已生出反叛之心,将军中大权交到了杨仪手中。

魏延对诸葛亮的决定更加不服,加上他与杨仪不和已久,怎肯屈居杨仪之下。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与杨仪的矛盾瞬间显露出来,在某次行军的过程中彻底爆发,魏延出兵攻打杨仪,失败之后率部下迅速离开。

杨仪派出马岱对魏延部队进行追击,成功斩杀魏延,为杨仪与魏延之间的矛盾画上了句号。



此事之后,马岱虽然没有受到重赏,但是依旧得到了刘禅与杨仪的重用。不久之后,马岱奉命北伐,可惜的是,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而且从此以后,史书再无对马岱的记载,此人如同凭空消失一般,再无音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