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契丹、柔然、突厥、鞑靼、女真,如何区分?现在全搞懂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少数民族一直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非常多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例如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等,这些国家都有着较强的实力。

但是也有很多人经常分不清历史上的这些少数民族,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很容易让人混淆。那么这些少数民族的称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看看吧。



先秦时期的少数民族演变

少数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初步定义,由于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将自己视为文明正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就被称之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而因为当时民族观念尚未完善,只能采用东南西北的方式来区分这些少数民族。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文明发展程度最高,南部由于地形险峻,多山多水,使得当时在南部生活的都是当地未开化的蛮族,于是得名“南蛮”。

东夷则是生活在山东半岛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随着中原势力的扩张,这些少数民族被迫北上,演化成为了后世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



西戎和北狄随着周天子分封制带来的文化与礼制,逐渐开化融合,要么与当地的诸侯国融为一体,要么北上成为了新的少数民族。

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演变

到了秦汉时期,少数民族这才有了正式的名称。匈奴在秦朝以北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且不断的骚扰秦朝边境,大将蒙恬奉始皇帝之命北击匈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之不敢南下而牧马。

不过,虽然秦朝将匈奴赶出边境线七百多里,但是由于秦二世而亡,没能彻底击溃匈奴,导致汉朝时期,匈奴又在不断骚扰汉朝边境。

经历了建国战争的汉朝没有实力再与匈奴开战,只能选择和亲,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王昭君等先后嫁入匈奴,缓和了匈奴和西汉的关系。



等到汉朝休养生息结束后,开始与匈奴开战,霍去病打得匈奴无处可逃,实力锐减,只能退守北方,等待机会。

到了东汉时期,北方草原上有了一股新兴势力,那就是鲜卑族。他们势力强大,征服了匈奴,匈奴在此时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开始融入鲜卑族之中。

但也有一部分匈奴族继续北上,直到隋朝时期才彻底灭亡。



五胡乱华发生在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越了位于中原的汉族政权。他们趁着西晋八王之乱尚未平息,中原汉族没有精力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时,于是陆续建立了非常多的少数民族政权,骚扰边境。

到了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已经在北方分裂为数个政权。例如鲜卑大族成立北魏,柔然作为鲜卑族分裂出的一支,也效仿北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权,同时还有一些由汉人和鲜卑族建立的小型政权,瓜分了东汉时期鲜卑族的土地。

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少数民族演变

隋朝,兴起于阿尔泰山脉地区的突厥开始掌握北方土地,但是突厥内部并不稳定,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东突厥率先进攻,吞并柔然,奴役回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漠北政权。



结果到了唐朝时期,东突厥发生了内乱,回纥开始集结部队,向东突厥进攻。然后唐朝出兵,将东突厥一举击溃。

西突厥看到唐朝势力如此强大,立马也向唐朝投降。唐朝将突厥灭掉后,一部分突厥人融入了中原,也有一部分回归了漠北草原,继续自己的游牧生涯。

随着突厥的灭亡,漠北一些规模较小的游牧民族也得到了发展,宋朝将其称为鞑靼,后来鞑靼又演变为宋朝以后的中原政权对北方所有少数民族的称呼。

随着唐朝的覆灭,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也出现了更迭。在唐朝时期还十分弱小的契丹,已经占领了漠北草原,皇帝耶律阿保机凭借强大的军事势力,统一了契丹八部,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名为契丹辽国。



由于契丹为游牧民族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作为辽国的邻居,后晋有着非常大的压力。为了能够讨好契丹,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契丹,使契丹辽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