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王光美临终前,女儿向她许下一句保证,她抱起双拳向女儿作揖

分享至

前言

2006年10月,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到了弥留之际,想要说些什么却已经没有力气。

看到母亲眼中的不舍,女儿刘亭深知妈妈的心思,赶紧对王光美说了一句话。

听到这句话后,王光美眼中流露出赞许和开心,艰难地抱起双手向女儿作揖。



母亲的行为,让刘亭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她赶紧抱住王光美说道:

“您别向我作揖,我受不起,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刘亭究竟对弥留之际的王光美说了什么,引得王光美竟对自己的女儿作揖感谢?

一切还要从一个名为“幸福工程”的慈善项目,开始说起。

记忆中的幸福工程

刘亭是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女儿,从小就备受父母疼爱,也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进行深造。

毕业后的刘亭,在美国找到一份工资不菲的工作,过起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直到1989年,刘亭担心母亲的身体便辞掉美国的工作,回国照顾母亲的同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令刘亭没想到的是,就在母亲74岁这一年,一项名为“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以下简称“幸福工程”)工程,正式启动了。



1995年,王光美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接过了这个重担,从此开始了繁忙的老年生活。

在王光美用尽全力帮助“幸福工程”筹集善款时,女儿刘亭除了担心母亲的身体以外,对这项慈善工程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摆脱贫困,许多家庭都在温饱线上挣扎,教育和医疗资源更是稀缺。

而在这些贫困家庭中,贫困母亲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

众所周知,母亲是家庭中最重要的角色。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发展,往往与母亲密不可分。

而在家庭角色中,母亲又是最值得信赖的一位成员。

贫困家庭的母亲,大都没受过良好教育,思想相对比较落后,且有一部分身体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但不论自身受到什么样的伤害,这些母亲都在默默为家庭奉献一切。



为了改变贫困状况,各组织决定从最值得信任的母亲入手,为母亲提供贷款、培训、设备,帮助贫困母亲重新找到工作机会,进而改变家庭的贫困。

自从成为“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首任)后,刘亭发现母亲比之前更加忙碌了。

从城市到山村,只要有贫困母亲的地方,王光美都会亲自前往考察,一走就是好几天。

即便是在家的时间,王光美也没有停止过思考。有时刘亭半夜起床喝水时,还能看见母亲拿着笔写写画画,计划着“幸福工程”接下来的行动。

更令刘亭哭笑不得的是,家中的东西时常会被王光美捐给贫困母亲,就连家中的棉被都少了好几床。

还有一次,刘亭与母亲打国际长途,王光美在电话中告诉刘亭:

“这个电话是国家配的,需要自己交电话费。”

挂了电话后,刘亭立刻给母亲汇去300元美金,让她充值到话费中,方便母女二人及时联系。



后来才知道,这300美金王光美一分钱都没有用到自己身上,全都被她捐给了“幸福工程”办公室,用于各项活动经费。

在王光美任职期间,最令她头疼的,就是用在贫困母亲身上的经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