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五大书记”中,为何只有朱老总在55年参加授衔,成为开国元帅?

0
分享至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016期。在1949年建国前后,“五大书记”一词闻名遐迩,此时还没有政治局常委的称呼,五大书记实际上就是最高决策层的5位领导人,是一种党内职务。五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是在1945年七届一中全会上正式确定的,除了这5人之外,还有陈云和彭真两位候补书记。而在五大书记和两位候补书记之中,只有朱老总后来成为了开国元帅,为什么其他几人都没参加授衔呢?


第一点原因,与工作分工有关。五大书记里面,只有朱老总一个人是专职负责军队事务的。在1955年之前,他都是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后来成为全国人大委员长。毛主席是负责全面工作的,周总理在统战和外联工作中作用突出,少奇同志建国前主要负责土改和城市工作,任弼时则有组织和群团工作的重任在身。所以从分工来看就一目了然,只有朱老总最适合获得军衔。虽然有“党指挥枪”的原则,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央首长都对军队进行直接管辖,很多时候只是参与协商。


第二点原因,是授衔工作的客观需要。经历几十年的革命战争,我党、我军内有资格获得元帅和大将军衔的人,远远不止20位。如果所有人都被授予军衔的话,则数量无法控制。比如任弼时曾出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总理长期担任军委副主席,少奇同志当过新四军的政委。这样算起来,他们都有绝对的资格评元帅。


只不过在授衔之前,结合各种客观实际主席带头辞让了大元帅军衔,总理和少奇同志也没有接受本该拥有的元帅军衔。不光五大书记如此,在各级将官的评衔过程中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具备大将资历的滕代远、程子华、谭震林、张鼎丞、邓子恢、李先念等人,也都没有参加55年的大授衔,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照顾大局。


第三点,出于特殊原因。任弼时同志因为工作繁忙加上身体积弱多病,导致在1950年不幸病逝。而全军授衔是在1955年,他当然就无法参加了。五大书记之外有两个候补书记,按顺序是陈云和彭真。所以在任弼时同志病逝后,陈云顶替了他的名额,而陈云也是我党高级干部当中,建国后最擅长主持经济建设工作的,取得的成绩非常巨大。


但军队工作方面,不是陈云的主要负责领域,也不是强项,所以没有必要参与55年授衔。当然就资格而言,他和彭真两位原候补书记都是十分突出的,两人之前在军队当中有较高的职务,而在新中国建设时期他们俩都官至正国级:陈云出任过政治局常委,而彭真最高担任过全国人大委员长职务。


所以综上所述,唯一一个在五大书记及两位候补书记中获得军衔的,就是“红军之父”朱老总。以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地位和资历,势必要获得元帅军衔,并且排在了第一位。在战争年代的五大书记当中,朱老总曾紧追毛主席之后排名第二,因为建国之前是突出军事工作的;’而在建国之后,中央书记处又进行了合理的位次调整,朱老总排在毛主席、少奇同志、周总理三人之后,位居第四。这种中央领导模式,从1945年一直持续到1956年。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ANK和嫂子
TANK和嫂子
带你变瘦变好看
99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