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2年,邓小平何故要坚决裁掉铁道兵?面对异议,邓小平如何回复?

0
分享至



01

1982年,面对来自军队上的异议,邓小平依旧坚持要裁掉铁道兵。

我国铁道兵自从1948年建立以来,就立下过不少的功勋,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国内的建设上,都有着铁道兵的一份力。

然而在八十年代,我军就把铁道兵列入了裁军名单,面对数十万铁道兵战士的不解到将军们力保铁道兵,依旧没能改变铁道兵的命运。

那么,这样一支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国内工业大建设的部队,为何会被裁掉呢?下令裁军的邓小平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解放战争打响时,东野就成立了铁道司令部,首任司令员名为苏进,是后来的开国少将。

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命,苏进感到压力巨大,因为现在的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有关的机构都还没有正在运转起来。

经过苏进几个月的努力,铁道司令部下属部队护路军成立,有着三个团,分别在各地负责护卫交通路线的安全与修缮。

但破坏分子无孔不入,在我军发现之前就早早离去,为此苏进又设立装甲列车大队,让破坏事件大幅度减少。



随着东野解放的区域越来越大,苏进的责任也更大,同时部队正式改名为护路军,部队兵力扩大到八千人。

1948年,护路军再次迎来重组,有了更多的技术人员,变更番号为铁道纵队,此时部队人数增加到一万七千人,设立的机构也越来越完善,下设政治部、卫生部等各种部门相继成立。

在辽沈战役期间,铁道纵队保障了运输线路的安全,为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同时由于交通路线的通畅,前线部队的补给及时到位,让我军一改后勤乏力的作战,第一次在后勤上,比过了国民党的军队。



后来,东野入关作战,铁道兵也跟着部队进入,其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央看到了铁道兵的重要性。

毛主席还敏锐察觉到,铁道兵在之后的国家建设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开始重视铁道兵的建设。

在解放战争后期,经过中央的讨论,最终决定,把铁道兵单独成为一个兵团,对四野的铁道纵队进行扩编。

至此铁道兵团正式成立,由滕代远出任兵团司令,此时的铁道兵团已经扩编到三万多人。



随后,解放军加快进军步伐,铁道兵团也紧跟其后,前线打到哪里,铁道兵就修到哪里。

国民党为了阻滞解放军的攻势,在撤离前就炸毁大量的交通要道,铁轨桥梁都在其中,但由于铁道兵团的存在,国民党的做法并未得逞,我军依旧进军神速。

无论是打到南疆,还是深入西北,都有着铁道部队的身影,可以说,铁道兵为解放战争立下了功劳,那么在建国之后,铁道兵又会迎来怎样的改变呢?

02

1982年,邓小平面对一众撤销铁道兵的异议,依旧坚持裁掉铁道兵。

开国之后的铁道兵,并未因国家稳定而消失,相反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1953年,对于铁道兵团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从这时起,铁道兵进入解放军序列,并归军委直接指挥,成为单独的一个兵种。

王震成为第一任司令员,毛主席亲自为写下“铁道兵”三个大字,朱总司令也为铁道兵单独题词。

可见,铁道兵自建立之日起,就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很快铁道兵就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加入到国家的建设当中。

为了建设全国,铁道兵计划在十五年内,修建六十多条铁路,总长度达两万多公里,同时还负责修复国民党破坏的铁路。



到了1962年,我国又赋予铁道兵新的任务,负责修建森林铁路与公路,对此铁道兵再次扩编。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周总理再对铁道兵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铁道兵一个师,出去做任务的还不到五千人,当时铁道兵一个师也只有九千人。

周总理发现这个官多兵少的现象之后,立马要求铁道兵进行改革,缩小差距,军官数量不要超过百分之十。

经过改编之后,铁道兵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中央为了应对新的建设需要,再次给铁道兵扩编,此时铁道兵的人数已经来到了二十万之多。



到了1964年,铁道兵圆满完成周总理定下的目标,周总理对此非常满意,当时国家正在修建成昆铁路,这个任务也就落到了铁道兵的头上。

随着西南一带的大开发,铁道兵的工作变多,西南地形复杂,修建铁路极其困难,经常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

对此铁道兵再次请求扩编十四万人,得到了中央同意,而此时铁道兵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七万人之众。

到了后来,铁道兵不再拘于国内,而是派出国外进行修建任务,其中就包括往越南派遣铁道兵,帮助越南修建铁路抵挡美国的侵略。



于是铁道兵再次得到扩充,人数来到了历史最高已经有四十三人之多,此时中央也意识到铁道兵的部队太过于庞大,需要进行精简。

1975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就对铁道兵规模做出了只保留十四万人的决定,并由之前的军委领导变成由国务院和军委共同领导。

其他的铁道兵则并入铁道部,但这一计划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因此并没有实行下去。

一年后,负责在北京修建地铁铁道兵,在任务结束后并没有得到归队的指示,而是直接脱离铁道兵,此次转变共有五万余人。



从1980年后,铁道兵开始缩减编制,仅当时一年,铁道兵就只剩下二十万人,然而缩减并未停止。

那么铁道兵为何会被邓小平裁撤,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03

1982年,铁道兵裁撤遭到质疑,邓小平亲自解答疑惑。

关于铁道兵的去留,很多人建议保留,为何邓小平却执意要彻底裁掉呢?

1978年,中央军委表示铁道兵的各种费用开支不再归于军费一类,但依旧归于解放军序列。

由于这样的改变,铁道兵出现了军费不足的现象,为了维持部队的正常运作,铁道兵开始承担其他的基建任务,并在一年后,就能满足铁道兵百分之七十八的支出。



两年后,铁道兵已经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也因为这样,铁道兵也认为自己不会因为军费不足而被裁撤。

然而到了1980年的下半年,铁道兵已经被要求精简机构,直接裁掉了十七万人,是历次裁撤中规模最大的。

一年后,中央经过开会,暂时决定铁道兵,但是要继续精简机构,还要和铁路工程局进行合并,依旧属于军队管辖。

但从此时起,铁道兵就要自负盈亏,中央不再给予军费,不过不久之后,铁道兵彻底裁撤的消息再次传出。



就连当时的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决定向中央探听情况,于是在1982年,陈再道找到了杨得志询问这一情况,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陈再道心里五味杂陈,他已经对铁道兵产生了感情,但他明白这是为了顾全大局,于是在铁道兵内部的会议上,还是宣告了中央的决定。

就在话语说出的一刻,会上立马有了讨论的声音,所有人都不想裁撤铁道兵,但对于中央的决定大家坚决执行,并向中央传达铁道兵的意见。

意见很快就传到邓小平这里,他明白铁道兵全军上下都有了归属感,但为了国家的未来,铁道兵必须裁撤。



邓小平对铁道兵传上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解答,首先,铁道兵撤销建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能改变。

也有人表示铁道兵已经可以自负盈亏,完全可以保留下去,邓小平对此表示,只要铁道兵还在,那就是实行的征兵制度,如果继续保留则是在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

国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方面,铁道兵被撤销建制已经成了定局。

4月,中央正式对全军下达通知,铁道兵从此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铁道兵也全部进入铁道部。



从建立到取消编制,铁道兵一共存在三十五的时间,可以看出铁道兵的建设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全国还处于战争状态时,我军需要一个部门去负责道路的修建与保护,铁道兵的出现完美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无论是国内的工业建设,还是对外抗美援朝,铁道兵都有其身影,全国上下一条心,建设祖国,铁道兵依旧有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八十年代后,我国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铁道兵再也没有他特殊的使命,铁道兵与铁道兵机构近乎重合。

因此,邓小平坚定要撤销铁道兵,为军队消肿,但这并不代表国家就忘记了铁道兵的贡献,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永远有着铁道兵的名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老白调研室
老白调研室
专注历史剖析讲解的调查员
853文章数 223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