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岭自治县隆重举办“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 2024“四月八”暨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

0
分享至

2024年5月14日至16日,关岭自治县隆重举办“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2024“四月八”暨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活动。

鱼龙故里,石上拈花。“四月八”作为关岭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见证了关岭人民的发展、团结和繁荣。关岭苗族芦笙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芦笙大赛活动始终坚持和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展示苗族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承载着关岭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历史文化“火”起来。

5月14日,华灯初上,夜幕降临,篝火熊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和全县上千名群众在民族文化广场一同围着篝火,紧随音乐节拍,共同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感受芦笙乐舞的独特魅力,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5月15日,“到关岭寻味听笙”贵州·关岭2024“四月八”暨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大赛隆重开幕。此次活动以“到关岭寻味听笙”为主题,来自广西、毕节、遵义、黔东南、黔西南等67支队伍215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将分为传统组和现代组两个组别,以芦笙吹奏和芦笙舞蹈相结合,芦笙乐舞以民族音乐元素和芦笙舞蹈元素为主,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和民族性。

韦祖雄指出,传承和保护、维护和巩固芦笙文化整体性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任务艰巨,困难不小,希望广大芦笙文化爱好者高度重视,长期关注,通过传承、创新方式来提高这项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使之能够长期进行,不断深化,把共同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希望贵州省芦笙研究会借助此次活动平台,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关芦笙文化做大做强,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胡一平在致辞中表示,关岭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丰富多彩,举办此届芦笙大赛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关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展现关岭绚丽多彩的非遗民族风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5月15日至16日,芦笙技艺精湛绝伦,芦笙旋律美妙动人。参赛队伍一曲曲精彩的演出,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场美妙的音乐之旅。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精彩角逐,决出传统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改良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并为获奖队伍颁发了奖牌、荣誉证书和奖金。

参赛队伍纷纷表示,感谢关岭人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感受关岭独有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

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芦笙研究会会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原院长韦祖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敏,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胡一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正欣,副县长李鹏,县政协副主席王玉琼、赵国芬,县人民法院院长,县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处长出席开幕式。(关岭县人民政府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人民网官方网易号
1102065文章数 1803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