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逝世43年后,李银桥儿子吐露:这件事主席一直没有原谅父亲

0
分享至

2009年9月22日,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人群熙熙攘攘,又一位先辈驾鹤西去,有不少的人来送行,其中还有很多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另外,还有两位身份特殊的人,也出席送行行列,他们竟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伤心地痛哭流涕。

这位故去的先辈究竟是谁?为何毛主席的亲人都会前来吊唁?



身怀绝技,却沾染不了战火

这位前辈的名字是李银桥,生前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央担任国家领导的保卫工作,更是在毛主席身边当了十五年的卫士长。

他的级别不高,却在毛主席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1927年,李银桥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也正是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中华大地战火纷飞,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出生的李银桥,从小就经历了那个时代所有穷苦人民经历的苦难。

李银桥的父母当时是为地主做农活的佃户,他们竭尽全力地干活挣钱,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谋一个舒适日子。



父母即使再苦再累,也想要孩子能够有出息,所以李银桥的父母把本就不多的收入拿出了一部分,交给了私塾,送李银桥去读书。

李银桥懂得父母的苦心,读起书来也很用心,但是那时谁家能够太平地过日子呢?

李银桥的父母做农活赚来的钱,很大一部分要用来交租,剩下的其实也没有多少了,一家子常常吃不饱饭,地主还经常压榨剥削他们。

不仅如此,还要受到地痞、恶霸甚至是官兵的勒索。

一次,父母没有办法按时缴纳租金,就被地主威胁,说要让他们在庄子里活不下去。

父母为了讨好地主,被迫无偿地到地主家做杂役。



李银桥得知这个情况,不顾父母反对,执意从私塾上退了下来,帮助父母做活。

可之后的他又能怎么办,他也只能帮着父母干些活,受着和父母一样的难,不过稍稍减轻一些父母的劳累罢了。

父母不愿儿子和自己一样,永世被剥削阶级压迫,还是决定让李银桥去学些傍身的本领,也许才能够走出这种恶劣的环境。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一位武当山的师父来到此地,父母便求他收留李银桥,这样李银桥能够有个安身立命的去处,家里也能按照李银桥的愿望,少了一个人的口粮,过得宽裕些。

此后,李银桥便上了武当山,学起了武艺。



虽然这是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但是,李银桥仍然勤奋努力,很快就掌握了武当武术的精要,熟练地掌握了太极剑和太极拳,也正是这样的机遇才使李银桥成就了后来的人生。

1938年,日本公然侵略中国,肆意践踏中华大地,有志之士们愤然提起反抗,李银桥也目睹了日寇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恶。

看到日本人如此肆虐自己的家乡,李银桥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烈火,立志要赶走侵略者。

正巧,那年八路军经过,只有十一岁的李银桥偷偷下山,找到八路军,执意要加入八路军队伍。

一开始八路军看他年纪太小,没有同意他的请求。

但是在军队开拔的时候,李银桥竟独自一人跟在八路军的后面,这一路竟然跟了足足二十里地,没有掉队,也不嫌劳累。



八路军的指挥员这时再看到他,才觉察出这是个好苗子,便准许他加入了八路军。

李银桥本以为这下可以上战场杀敌了,但是组织以年龄太小为由,只是先让他在军队里做一些后勤的杂活工作。

毛主席和李银桥一家

虽然如此,李银桥时刻做着上前线的准备,只要是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会独自磨炼自己的武艺,空着手就打拳,拿着根棍子就练剑。

战士们看到他一招一式打得那叫一个漂亮,且孔武有力,渐渐地,李银桥的练武就变成了战士们闲暇时刻的余兴节目,他的名气也就慢慢大了起来。



这让部队领导也注意到了他,觉得他虽然年纪有点小,但是总在后勤做杂活有些浪费,便先将他调入了中央警卫处做警卫员。

虽然进入了战斗部门,但是警卫处相比于前线还是很少能有上场杀敌的机会,李银桥仍是有些不满意,他的愿望就是战场杀敌,消灭侵略者。

虽然不满意,但是身为军人多年的李银桥,遵守纪律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可后来他又是为何当上了毛主席的卫士长,而且做了足足十五年呢?

时间到了1947年,李银桥20岁了,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有机会上战场了,可这时组织给他安排了一项工作,去一位中央领导身边担任卫士工作,这个领导就是周恩来。



原来很早的时候,周总理就注意到了李银桥,觉得他为人勤恳认真,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也严格要求,愿意学习上进,还会一身武艺。

来到周总理身边之后,周总理问过他的意思,李银桥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想做警卫员,只说自己想要进入作战部队,上战场打仗。

周总理听出他的意思,笑着说,再历练历练,警卫工作一样重要。

李银桥当时并不明白其中之意,只是上级命令,军人应当服从,便没有多说什么。

在工作中,李银桥也并没有因为没有得偿所愿而消极怠工,反而因为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的认可。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半年,中央机关又给李银桥调整了岗位,这一次,让他负责的是毛主席卫士的工作。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银桥很是惊讶,虽然感到荣幸,但是想起自己上阵杀敌的愿望,让他不由得犹豫了起来。

但他仍然秉着军人的服从纪律的天性,在第二天赶到了毛主席身边,毛主席见到这个和自己儿子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时,觉得很亲切,所以时常会和他聊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察觉李银桥有些其他心思,便问他,“你自己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

李银桥听毛主席这么问,直言不讳地回答说不愿意!

毛主席见他只会跟自己说真话,欣慰地轻轻笑了笑,又问他为什么不愿意?

李银桥便将自己为什么参军,想要上战场杀敌的愿望都跟毛主席倾诉了出来,并说自己从前对周总理也是这么说得,长时间以来,也一直是如此希望的。



毛主席见他如此坚定,便说:“年轻人有这种想法很好,可是组织的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都需要人去负责,不过,你个人的想法组织也会照顾。”

李银桥听了沉默不语,他仍然不解其意,毛主席便接着说,“咱们俩立个君子协定,就当我借用你半年,做我的卫士长,半年之后,你的去留自己决定。”

李银桥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那时候,正值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收到了蒋介石的命令,一直跟在毛主席身后等待时机。

虽然以自己为诱饵拖住胡宗南是毛主席的计划,但战场之上,哪里不是凶险之地?

李银桥跟随在主席身边,一路躲避着追杀,但又不能完全避免和胡宗南部队的碰撞。



大多数时间里,毛主席总是听着前线的炮火以及各级指战员侃侃而谈,李银桥也看出了毛主席的高明和伟大。

渐渐地,半年之期已到,毛主席问起李银桥还想不想走。

李银桥自己都忘了日子,被毛主席这么一问,他才察觉已经在伟人身边过去了这么久,直感叹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李银桥慎重地想了想,说自己还是想去作战部队。

毛主席看着他,看着和自己生死与共的李银桥,虽有不舍,却仍然让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李银桥接着说,“但是组织的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组织会考虑我个人的想法,我也该考虑到组织的需要,主席,上一次的半年之约已过,咱们再立一个君子协定吧。”



毛主席很高兴看到了李银桥的成长,李银桥也就这样继续留在了毛主席身边,这一留就是十五年。

在这段时间,毛主席和李银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主席见李银桥的时间,比家人都长。

毛主席和家人、孩子因为战争,长时间难以见面,而李银桥从小上武当学艺,十一岁参军,也未得父母在身边。

两人在工作上等级分明,私下里却情同父子。就连李银桥的爱人都是经毛主席之手撮合,成就了一份美好的姻缘。

主席的嘱咐牢记在心

建国之后,李银桥跟随毛主席到了北京继续工作,这时他早已经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了。



1962年,中央号召中直机关精兵简政,身为国家主席,毛主席带头响应这一政策。

毛主席决定从自己身边做起,同时他也为李银桥做了一些打算,并亲自对他进行了一番嘱咐,交代他个人以后的发展方向。

毛主席叫来李银桥,语重心长地和他聊起这些年的事情,最后说到李银桥这些年一直在自己身边担任卫士长,工作做得很好。

但是身为男子汉,不能做一辈子的卫士长,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前途。

李银桥知道主席的意思,默默地流出了眼泪。

毛主席继续嘱咐道,工作安排到地方上以后,要融入群众,干实事。



要去工业上、农业上的基层工作上干,多历练,积累经验去胜任重要的工作。

李银桥心里能够理解毛主席的苦心,但是感情上却难以割舍。

十五年里,李银桥一直和毛主席朝夕相处,和毛主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见李银桥哭得越来越厉害,毛主席轻轻地和他拥抱,然后李银桥哽咽着向毛主席保证,自己一定谨记在心。

毛主席对李银桥说:“你这一走,大概不能够常常见面了,但是你要记得,每年你都要来看我一次,这里就是你的家,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就到我的坟头上看我,每年看我一次,我就满足了。”

李银桥离开后,毛主席就没有再设立过卫士长一职,以后这个职务就空着了,就像主席的心中一直给他留着一个位置。



毛主席还为李银桥亲笔题了字,刻在石头上来纪念他,也是表彰他这么多年优秀的工作表现。在这十五年里,毛主席很少有对李银桥的工作不满意的情况。

李银桥有些小错毛主席也不会放在心上,但是有一件错误,毛主席从来没有对李银桥说过原谅他。

2019年,毛主席逝世43周年,有记者采访了李银桥的儿子李卓韦,李卓韦向记者透露这一桩令父亲一直愧疚的事。

1960年,中央接到报告,报告上写到信阳人民群众遭受了严重的灾情,毛主席得知后心情焦急,但是他本人没法亲临现场,走到人民身边。

毛主席就派遣李银桥和一些工作人员代替他去考察,支持信阳人民渡过难关。



李银桥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嘱咐,人民现在正处于困难之中,党员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应当应分,到了信阳,不要说自己是中央的干部,这样才能便于了解真实情况。

工作也要做得好,但是做得好了也不能居功自傲,全国人民都很困难,如果受到了人民的感谢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老乡们送你东西,绝对不能要。

李银桥答应了下来,到了地方之后,李银桥一直秉持着党员的精神,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进行考察工作时,总是亲力亲为,挨家挨户上门询问群众的情况,而且还帮着群众打扫房屋,做农活。

这样的做法一直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当地人从李银桥身上感受到党的关心,心里感动,纷纷给李银桥送去了鸡蛋,但李银桥全部都严词拒绝了。



但是,群众盛情难却,有的见共产党干部不收,干脆把东西放门口就走了,同事中有人觉得这实在没办法拒绝了,就说服李银桥收下一部分吃了些。

但是当李银桥回到北京把这件事告诉了毛主席之后,主席大发雷霆,说在李银桥走之前就讲清楚了,人民现在很困难,那些鸡蛋,都是老百姓省下来的。

“有没有考虑过老百姓吃什么,有没有把党的纪律放在心上,今天你能拿一点,明天党员都拿一点,这得拿百姓多少东西,你怎么对得起党员的身份。”

李银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觉悟还是不够,应该当场把鸡蛋都送回去,现在后悔莫及。

一直到毛主席逝世,他在这件事也没有获得毛主席的原谅,他自己也很悔恨。



他时常想起这件事,那时候毛主席把工资全部捐了出去,自己也是大半年也见不到荤腥,只吃青菜稀粥。

从这件事以后,李银桥就把毛主席的嘱咐记在心上,绝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

结语:

2009年,李银桥离世,各界人士前来送行,毛主席的儿女们也来了,李银桥一直待在毛主席身边,对毛主席来说他和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

所以对于毛主席的儿女来说,他也是亲人一般的存在。

李银桥病重的时候,精神状态很不好,有一次他昏迷了,醒来后就拉住侄子的手说让他带自己去中南海,去看看毛主席。



他说好长时间没去看毛主席了,主席也不来问问他,一定是主席生自己的气了……

李银桥不顾家人阻拦,执拗地想要从病床下来,说要去见毛主席,但是病重的身躯让他难以起身,挣扎了好一会儿才逐渐清醒了神志。

这时,侄子哽咽着问他,“毛主席还在吗?”

李银桥听到这个问题,无力地松开拉住侄子的手,悲伤地说道:“主席他……不在了,他不在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诺言卿史录
诺言卿史录
探寻真实的历史
147文章数 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