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5年毛泽东拒绝大元帅军衔,笑问周总理:你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

0
分享至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军衔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其中一个有效的尝试。

1955年春天,毛主席被提名为大元帅,但他含笑拒绝了这一军衔,不管任何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也“顽固”地不肯改变他的决定。

不仅如此,他还扭头笑问周恩来总理,问他还评不评元帅军衔。后者也含笑回答:“不评了”。

两位领导人拒绝授衔究竟是何故?



授衔前的“尴尬”

1951年7月,位于朝鲜半岛“三八线”的开城在同一时间迎来了两批“访客”。他们正是前来参加朝鲜战争首次停战谈判的中美双方代表。

前者为首的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后者为首的是美国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两人将分别作为己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在会上做积极发言,传达己方关于停战的要求和诉求。

然而,当邓华和乔埃站到了一起,邓华的肩上空空荡荡,后者却佩戴着三颗星的方形肩章,俨然是美军陆军中将的规制。

要知道,既然是谈判,不说在身份上最好要压对手一头,至少也要能够平起平坐,如此才不会落了气势。但彼时国内并未实行军衔制度,邓华没有军衔,身份就变得暧昧不明。



中方的临时谈判代表团见此只好紧急抱佛脚,给包括邓华在内的所有中方代表都安上一个“军衔”,将人笼统地称为“将军”或“上校”。其中,邓华自然就被介绍成了“邓华将军”。

这是朝鲜战争首次谈判现场出现的一点“小尴尬”,虽不会对谈判的过程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却也暴露了当时军中切实存在的一个问题:国内没有形成一项可以在各国军队中通行的军衔制度,在对外交往时无法抓住“军衔”这个对等交流的枢纽,造成了诸多不便。

而在谈判之外,未形成军衔制度也给作战调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要知道,当时参加抗美援朝的部队建制非常多,且习惯使用如军长、师长这样的职务序列。当部队需要打散临时拼建时,想要迅速确定组织关系就比较困难,这样一来,用职务序列调度也显得比较不方便。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彭德怀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1951年国庆节的晚上,在指挥志愿军迎击美军的间隙,他就抓紧给毛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请其考虑包括“实行军衔制”在内的七项战备工作。

在彭德怀看来,实行军衔制很有必要。他称“这是战争的结果,也是大局和方向。必须搞。”



有关授衔的考虑

在收到彭德怀的电报、得知异国作战的志愿军急需设立军衔之后,毛主席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其实,早在彭德怀提到军衔制之前,毛主席就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做过讨论。

毛主席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方面,一些干部或因年龄大,或因文化水平不够,要不一直没能复员,要不转成了文职干部,在待遇上受到了一定的“亏待”,因此不免产生了一些抱怨,另一方面,还在军队编制的老人、新人也都在观望,有的希望快点“论功行赏”,有的则期待有更多的机会。

基于这些发现,毛主席认为在国内的军队管理上也有引入军衔制度的必要,如果设立了军衔,就可以照顾老干部的资历和功绩,保证其待遇,这样一来,就算没有复员或者转成了文职干部,他们之前的贡献也可以通过待遇上的呈现取得一定的“回报”。



而这些已经不能做事的老人只拿对应军衔的薪水而空出位置来,就能给新人以发展的机会,起到激励新人的作用。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包括毛主席在内的中共领导人都更赞成实行军衔制。后来,1952年4月,彭德怀回国治病,中央就决定让他和罗荣恒一起负责军衔评定的具体工作。这也意味实行军衔制度的准备工作已经在徐徐进行。

实行军衔制,其实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其中一个有效的尝试。

彼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军上次还在继续进行着一些重大的军事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解放西藏和沿海岛屿、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和剿匪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内部还在积极谋求进步,不仅开展了编制体制的调整工作,还致力于组建军兵种和军事院校,促成军队构成成分的明晰化,培训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更制定和实行了新的条令条例,在军中开展了扫盲文化运动。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9个字”——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

但值得提到的是,千头万绪的同时,这些工作基本也是从零起步。很多都处在没有先例,需要谨慎摸索的阶段。在做实行军衔制的准备工作时更是如此。

要知道,中央军委实施军衔制度,一开始是计划在1953年完成,但后来因为军队组织编制和军兵种组建等方面一直没能确切落实,只能提出延至1954年实施。到了1953年9月,总干部部却发现还有许多工作还未能铺开,1954年完成存在切实难度,终于发出通知,再次提出延期。

这时,组织也给出了实行军衔制的明确时间——1955年。



授衔提名方案变更

在讨论军衔等级设置时,有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包括总干部管理部、总政、总后和军务部,还包括了苏联派来的顾问。他们一同设计了几套方案,后来上报给中央军委,才初步计划了军衔分6等20级。

这一方案其实基本和苏联的军衔一致,只多了一个“准上将”的等级。

不过,军衔的等级设置方案在期间经过了几次变更。1953年重新确定为6等21级,到了1955年1月又经过了两轮调整,先是5等15级,后最终定为4等14级。其中,元帅包括大元帅和元帅,将官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校官包括大校、中校和少校,尉官包括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后又新增加了准尉军衔。

《军官服役条例》明确有军官军衔评定的相关依据,强调必须考虑其“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以及“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其中,“现任职务”被放在了首位。



按照这一要求,在按照军衔等级设置方案做提名名单时,现代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就被确定为可以授予元帅军衔。更有民主人士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会时发言,称毛主席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声誉,在新中国建立和建设中功劳最大,应该被授予大元帅,授予3个一级勋章。

但当时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却表示“还是不作结论为好”,只因为他早已知晓了毛主席的态度。毛主席不想当这个大元帅。

事实也是如此。后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有关授予元帅军衔的问题,毛主席就提到:“我和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多不方便呀!”

其实,毛主席是想要给党内、给军中做表率。他很清楚,搞评定军衔是一个很大的工作,也是一件很不好搞的工作,多的是人觉得自己应该被评得更高,每个人都这么想,都有怨言,那评出来的结果就得不到肯定,也不能发挥预期的全部效果和作用。



而由他带头拒绝大元帅军衔,如有更多领导人放弃军衔,就能让全军干部受到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评定军衔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矛盾。

毛主席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不管多少人来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接受大元帅的军衔,接受3个一级勋章,他都是摇头拒绝。甚至,他在明确拒绝授大元帅军衔之后,还转过头问包括周恩来、邓公在内的曾经在军队中工作过的领导人,问:“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

周恩来连连摆手:“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如此,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给这次授衔定下了基调:已经转业到了地方工作的干部原则上都不授予现役军衔。



这样一来,授衔的对象减少,符合授衔的群体也学到了谦让的风气,更能接受中央评定的结果。

当然,考虑到历史情况和现实需要,中央也提出了例外的情况。比如,一些主要从事政府和党务工作、但也直接接触到一些军事工作的干部可以授予军衔也可以不授予军衔,有的还可以授予预备役军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年1月9日 《走进怀仁堂》毛泽东说:“要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呀!



毛泽东坚辞大元帅军衔[J].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1994,(第5期)

徐平.新军衔制[J].军营文化天地,2018,(第12期)

毛泽东为什么不当大元帅[J].党史纵览,2020,(第4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11文章数 438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