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女谍黄慕兰最后的家:一生四次婚姻,留下满堂没有父亲的儿女

分享至



1931年6月22日,在上海电影院旁边的咖啡馆里坐着一对俊男靓女。

原来,陈志皋今天本来想约黄慕兰一起喝咖啡联络感情,但两人刚坐下没多久就碰到了电灯泡----陈志皋在徐汇公学的同学曹炳生。陈志皋巴不得他赶紧走,给他们留下二人世界。

没成想,这个在巡捕房当翻译主任的同学,却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主场。在闲聊当中,曹炳生突然说起早晨在巡捕房捕捉的一个糟老头。

“他看着其貌不扬,实际上是共产党的大头头,才50多岁就有酒糟鼻子、大金牙,甚至一只手还少了一根手指头。关键是也不怎么样嘛!你可没见,他坐在电椅上,还没有打开开关,就嗷嗷直叫不说,还直接投降。”



说到这里,陈志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但是这却引起了黄慕兰的警觉。听着曹炳生的描述,她心下一惊,直觉告诉她这个肯定就是向忠发!她的战友和同事!

想到他被捕甚至叛变的现状,曹炳生后面的话黄慕兰也听不清,她只想着如何退掉之后的电影和西餐局。

看着两人还聊得这么尽兴,黄慕兰突然用手扶着额头,借着头痛的缘故离开了。

在陈志皋将黄慕兰送回去之后,黄慕兰急忙联系了当时中央特科临时负责人潘汉年。



凭借着黄慕兰多年的经验,她预感今天晚上敌人就要开始搜捕共产党。于是潘汉年要求中央的同志们立刻撤离。

没想到黄慕兰的这句话真的救了很多同志的安全。当天晚上大家刚从根据地搬到旅馆撤退之后,向忠发就带着人来搜查了。

向忠发不仅带着人马去了周恩来的住处,还去砸了红旗杂志社的设备。凡是向忠发知道的办公室、居住处,全部被搜得干干净净,但好在人员没有伤亡。

两天之后,向忠发也因为没有供出有力的证据被枪杀。其他人都在感慨,如果没有黄慕兰,他们绝对逃不过这一劫。



那么,黄慕兰究竟是谁?当时有丈夫的她怎么还会接受陈志皋的追求?

黄慕兰的第四任丈夫陈志皋

黄慕兰其实是秘密在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担任机要秘书的中央特科成员,主要负责和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1931年,为了营救工联领导人关向应,黄慕兰经常需要和当时上海租界的律师陈志皋相处,以换取上海上层的人脉圈。

在相处这段时间当中,陈志皋对黄慕兰异常迷恋,甚至有一种得不到黄慕兰不肯罢休的一种态度。



但陈志皋不知道的是,当时黄慕兰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叫做贺昌。和黄慕兰一样,也是一名共产党人。

只不过他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在江西牺牲。得到消息后的黄慕兰更是伤心欲绝,于是就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放到工作上,没成想就是她努力上进的态度吸引到了陈志皋的注意力,并且让陈志皋心中产生了爱慕之情。

1933年,陈志皋第一次向黄慕兰求婚,黄慕兰当时心中还牵挂着自己的丈夫,便直接拒绝了陈志皋。

没想到,为表达自己的忠贞,陈志皋居然咬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写了一封婚书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这让黄慕兰不可不知如何是好,便只能拖延下去,说自己要考虑考虑。

她本以为这样陈志皋就会放弃,谁知陈志皋却对于黄慕兰异常地执着,不到一年的时间,陈志皋就派人去了黄慕兰母亲家里,协调与黄慕兰的婚事。

这时候,黄慕兰的丈夫已经战死,黄慕兰又不想和陈志皋在一起,于是她也不得不请求上级作出指示。没想到上级给予黄慕兰的建议是接受陈志皋的求婚。

黄慕兰当时的工作岗位在上海,作为我党的特工,陈志皋是她必须要突破的重点工作对象。



这个时候黄慕兰放弃了这个岗位,是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的,但如果这时候她能够和陈志皋组成家庭,不仅更有利于自己的安全。

黄慕兰因此会有一个合格的身份,而且她还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对于完成任务是非常有利的。

为了让黄慕兰放下心来,上级表示一定会向中央证明这是黄慕兰服从于工作所必要的付出,并不是出于其他理由。

于是再三考虑之后,黄慕兰答应了陈志皋的求婚,连周恩来也知道了此事。两人结婚之后,陈志皋对黄慕兰的帮助有很多,而陈志皋也一直没有发现黄慕兰的真实身份。



在别人看来,他们简直是天造地设的恩爱夫妻。但其实他们也面对着许多的争议。面对他两人的婚姻,很多人都在讽刺黄慕兰贪图享乐,就是看中了陈志皋的有钱有势,才愿意嫁给他。

再加上黄慕兰的特殊身份,让她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心理压力,她更觉得自己愧对了家人和朋友,更对不起自己逝去的前夫。

时间长了,黄慕兰的心理也影响了他们本该和平的夫妻生活。在感情不顺的情况下,陈志皋居然又和自己的初恋女友旧情复燃,婚内出轨被黄慕兰所发现。

为了最终的革命事业,黄慕兰还是选择了隐忍,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件事才烟消云散。



黄慕兰没有想到自己的最后一次婚姻是这样收尾,尽管这已经是她第四次结婚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