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战争,入伍52天的新兵唐立忠获一等功,后来是什么军衔

分享至

新中国建国以来,一共经历了三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分别是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它们无一例外都是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战争。

而在这些战争中,也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他们都曾立功一时而名垂百代,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而在这群英雄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上战场的时候还是一个十八岁的新兵,但却在仅仅五十二天后就拿到了一等功。



对于有过军旅生涯的朋友来说,不难理解“一等功臣”这个头衔的含金量,也正因如此才会让我们对这个叫唐立忠的士兵更加敬佩。

最是男儿热血难凉

其实在打响对越南的那场战争之前,国家有相当大的顾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当时处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包夹之下,北有苏联虎视眈眈,南有美国待机而动,贸然动手可能引发的后果是谁也预想不到的。

再者,新中国建国后虽然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但抗美援朝距当时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年,对印自卫反击也已经过去小二十年,新中国那一批历经战火磨砺的百战之师早已经大换血,除了当年的一些将领还在,士兵却都是“新兵蛋子”了,就连很多军官都没有打过仗,他们能经受得住考验吗?



因此,为了一战而尽全功,同时力争把战争的影响控制在有限范围内,邓公可以说是做足了文章。

首先,他老人家访问了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一众东南亚国家,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然后,邓公又访问了美国,严正表明了我们的立场,算是稳了美国一手,为最后的摊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紧接着,邓公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点兵点将工作,他任命上将许世友作为对越作战总指挥,并点起九个军、二十九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师以及各种铁道兵、工程兵、通讯兵等共计三十万大军。



要是再算上预备役和民兵,那人数还要再多一倍。以一个开国上将坐镇,又动员了三倍于敌的军队,邓公的安排就是要稳稳拿下越南。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只有十八岁的唐立忠也来到了越南战场,此时距离他参军才只是过去了五十多天。

唐立忠是湖南祁阳人,他生于1960年的六月,本是一个农家子弟。对于六十年代出生的唐立忠来说,战争显得太过遥远了,因为从他记事起中国一直是一个总体和平的国家。



不过,那个年代的人记忆里也不只有公社和下乡,人们参军入伍的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哪怕没当过兵的人也习惯于穿绿军装。

另外,当年的中国一度是全民皆兵,各地的民兵训练十分普遍,很多人都曾在武装部的组织下进行过正儿八经的军训,也真枪实弹地打过靶子。

这种社会氛围下,尤其是农村青年,会自然而然地把当兵看作人生的一个出路,即便是作为家里独生子的唐立忠也是一样的。



唐立忠家里除他以外就只有两个妹妹,所以他本是父母唯一的指望,但他却在十八岁这一年选择了从军。

起初父母并不乐意,因为那个时候的中越边境气氛已经很紧张了,但凡关注广播和新闻的人都能嗅到潜藏着的战争气息,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儿子可能会被征调上前线。

唐立忠本人对此并不在意,身为青年人的他身上还是有着一股热血之气,希望能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他自己后来对此说:“我们就是一心想当兵,想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其实不只是唐立忠,祁阳当地的青年人很多都是这样想的,唐立忠去的那个报名点,当天就有二十多个人在排队验兵。

而最终,包括唐立忠在内只有六个人体检是合格的,他们中一个人留在了本地,另一个去了北京,其余四个全部前往云南前线,唐立忠就是那四个之一。

对于这个结果,唐立忠是十分满意的,或者说将其视为一种幸运,因为去前线是大家一致的想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