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蒋纬国奄奄一息,嘱咐小20岁的混血妻子:定将我与原配合葬

分享至

1997年9月,时年81岁的蒋纬国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小他20岁的夫人邱爱伦一直照顾在侧,无微不至。

弥留之际,他却拉住妻子的手,脸上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些欣慰地说道:“把我葬在六张犁山,小石身边。”随即闭上了眼。

小石正是蒋纬国已经过世四十余年的原配妻子石静宜,她究竟是怎样一位女子,能让蒋纬国一生都念念不忘呢?



珠联璧合

石静宜与蒋纬国的结合,是那个时代对婚姻最美好的臆想,一位是倜傥公子,一位是富家千金,在大多数人被门当户对、盲婚哑嫁支配的时代,他们拥有了浪漫的爱情。

这个女孩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小小年纪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聪明智慧,她先是跟随张治中的女儿张素我学习国学,后来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北大学,成为当时西北名媛圈轰动一时的人物。

与学业的声名在外不同,石静宜的作风却十分低调,父亲作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从小接触到最优渥的生活条件,她非但没有养成寻常富家千金那样嚣张跋扈、娇纵任性的脾气,反而更格外的平易近人,甚至对于家国大事和百姓生机都有着一份之间独到的大爱。

在那个山河破碎、强敌环伺的时代、底层的劳苦大众日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连年自然灾害、战火纷飞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不少人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为继。

石静宜曾经在西安开设粥棚接济穷人,在她的带动下,身边不少名媛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一时之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而她美好恬淡的生活,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年头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日下午,她独自乘车前往火车站,打算开启一段逍遥的旅行,在候车室等待的时候随手拿起一份英文报纸打发时间。



正当他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身穿军装的高大男人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有些拘谨的问道:“小姐,请问我可以借阅一份您手中的报纸吗?”

自从成年之后,石静宜经常跟随父亲出入各种名流云集的社交场合,对军装的穿着也稍有了解,她没有恶意地看了看这个普通士兵,委婉地拒绝道:“不好意思,这是一份英文报纸。”

那个大兵闻言并没有放弃,而是璀然一笑,用纯正的美式英文答道:“英文的也可以,不知道小姐放不方便。”

石静宜微微惊讶着把报纸递过去,看着对方捧起来认真阅读,时不时还和自己交流心得,深谈之后她才知道,这位所谓的普通大兵,其实是蒋介石的次子,刚刚回国不久,被丢到西北来历练的蒋家公子——蒋纬国。

原来蒋纬国此行公干,刚进候车室就注意到面容秀美,气质高贵的石静宜,这才佳节报纸进行攀谈。



两人从国学聊到西洋,从诗词歌赋聊到民生疾苦,不仅石静宜被蒋纬国这份落落大方的举止和侃侃而谈的学识倾倒,蒋纬国也对这个见识不俗的小女子心生好感。

于是两人开始了交往,并很快私定了终身。

郎才女貌,政商联手。这本是天作之合,却遭到了石静宜父亲石凤翔的强烈反对。

他深知蒋家常年处在政治中心,宫廷内斗十分严重,并不想让涉世未深的女儿掺合到这滩浑水里去,于是说什么都不肯答应。

深陷爱河的石静宜却不管这些,依旧和蒋纬国如胶似漆,直到有一日恍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怀有身孕。

涉及到女子名节,石凤翔勃然大怒,他找医生来要把孩子打掉,彼时蒋纬国恰好不在西安,石静宜孤立无援,在父亲的威势下被迫屈服,不过也为她之间留下了抱憾终生的祸根。



蒋纬国回到西安后,对石静宜满心愧疚,并且立志一定要对她负责,先后请了一干军政名流游说石凤翔,连蒋介石都批答蒋纬国:“可与石门结合。”

重重压力之下,石凤翔终于答应。

1944年12月25日,石静宜如愿与蒋纬国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也算是半只脚走进了死亡的坟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