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陈赓葬礼,中将郭化若摔倒在灵堂,哭喊道:知我者陈赓啊

分享至

提起陈赓大将,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革命元勋。他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是威震上海滩的特科精英,是《亮剑》里让李云龙怕得要死的旅长。他是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壮大全过程的将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因为他的卓越贡献,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令人无比痛心的是,因心肌梗塞去上海疗养的陈赓,在1961年3月16日英年早逝[1] 。陈赓的意外去世,在党内和军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尤其是令人动容的是,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郭化若中将,在陈赓的灵堂前大哭不止;

甚至说出这样一番话: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陈赓也。

那么郭化若是谁,为什么对陈赓有如此深刻的感情呢?



陈赓

同为黄埔毕业生,陈赓经历更胜一筹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乡市。他14岁离家投笔从戎;后为寻找救国的真理,陈赓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入黄埔一期,同蒋先云、贺衷寒一起被称为“黄埔三杰”。黄埔一期毕业后,他从东征开始戎马生涯,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郭化若出生于1904年,是福建福州市人。因家庭困难,父母不得不忍痛将两个女儿卖掉。郭化若中学后因故来到广州,并在1924年1月加入了国民党。

1925年秋郭化若考入黄埔军校四期,他的成绩在三千多报名者中名列第一;在军校期间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于同年入党。郭化若作为黄埔四期生,肯定也在老师和同学那里听过陈赓的大名。



郭化若

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对这位学长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绝不会想到日后会和陈赓有那么深厚的感情。黄埔军校毕业后,郭化若和陈赓一样留校,被任命为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陈赓是黄埔军校第二期入伍生连连长,第三期本科副队长)。

在陈赓参加东征,因“火线救驾”而声名鹊起时;郭化若正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担任炮兵大队第二队队长。有意思的是,蒋介石拉拢陈赓做侍从参谋,同时也想拉拢郭化若做参谋秘书;但两人都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严词拒绝了蒋的高官厚禄。

1927年7月,陈赓的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被国民党当局强行缴械;于是他进入贺龙的二十军,以营长的职务参加了南昌起义。此时郭化若所在的教导团也在奉命东进南昌。



南昌起义

然而8月初国民党当局将教导团扣留在了九江,使其无法参与南昌起义军的行动。郭化若心急如焚,时间长了他也会有危险。冥思苦想后,郭化若毅然决定脱离教导团,像陈毅那样孤身南下。

历经千辛万苦,9月下旬郭化若来到了三河坝,同朱德领导的部分起义军会合。

然而郭化若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南昌起义军主力已经失败了。在之前同国军主力激战时陈赓左腿三处中弹,尤其是膝盖处筋断骨折,寸步难行;被迫去香港治疗。起义军余部分散转移,郭化若却被派去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2年后郭化若学成回国,先来到了闽西苏区;后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一军团的前身)前敌委员会委员。

当年蒋介石拉拢郭化若做他的参谋秘书时,就有人调侃郭化若说:以你的才干,将来要是做不了蒋校长的参谋长;也得做共产党军队的参谋长。

蒋介石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有趣,1931年郭化若以过人的军事才能,先是担任了红一方面军(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并而来)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协助毛泽东和朱德打退了蒋介石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

后代理中共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秘书长,最后成为代理参谋长;在此期间,红军屡战屡胜,打败了蒋介石第“二”“三”次围剿。

毛泽东也非常欣赏郭化若,因故回到红4军后有一次他找郭化若谈话。毛泽东说:“你是福建人,但你的见识一点都不‘浮见’,是‘深见’;是深可见底的。”

而这一时期的陈赓哪去了?郭化若去苏联后,陈赓在组织帮助下辗转到了上海治伤。

1927年11月,党中央筹划成立中央特科;这是由周恩来亲自领导,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而创建的保卫组织。



毛泽东

1928年4月,陈赓开始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他领导情报科多方侦知情报,为营救被捕同志和严惩叛徒,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到这个时候,郭化若和陈赓还从来没有在一起共事过。

要说后来陈赓能做郭化若的领导,就得说一说陈赓和蒋介石的往事。提起陈赓的黄埔岁月,大家都津津乐道于“陈赓救蒋”。

那是1925年10月7日的早晨,蒋介石亲自指挥广东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其指挥部和第3师一起行动。

结果行至华阳,突然撞上了敌主力部队;第3师师长指挥无方,部队陷入混乱。蒋介石看到了警卫连连长陈赓,命令他代理第3师师长指挥。

然而陈赓虽拼尽全力,却无法挽回败局。眼看兵败如山倒,前两天还不可一世的蒋介石顿时万念俱灰。他大声叫嚷:“我没有脸回去见江东父老了,只能杀身成仁。”幸亏陈赓过来连哄带劝,蒋介石才回心转意。



陈赓

眼看蒋介石心慌意乱,连腿都迈不开;陈赓背起来他赶紧往后撤,走了足有好几里路,直到过了一条河才脱离险境。然后陈赓又连夜跑到海丰搬救兵,这才彻底救了蒋介石。

1931年底陈赓离开上海,来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在1932年9月陈赓右腿膝盖又受了重伤,被迫到上海治疗。

1933年3月24日,陈赓已经准备好去中央苏区。可他离开家门后,却叛徒陈连生盯上了。两人扭打起来,陈赓因为腿受过伤跑不了,被抓进了巡捕房。

被捕后的陈赓先到了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谷正伦先努力劝降无果;然后谷正伦又找来陈赓的黄埔同学和已经投降的共产党人来劝降他,同样碰了一鼻子灰。



蒋介石

之后4月陈赓被押到南昌,蒋介石亲自来劝降。

蒋介石非常器重他,曾经说过“五个胡宗南不如一个陈赓”;蒋假意关心学生:“陈赓,这些年你可瘦多了。”

陈赓则嘲讽蒋介石:“瘦吾身而肥天下,校长您也瘦多了;不过身为领袖,你瘦了天下更瘦,这是为何呀?”

蒋介石说不过他,又以高官厚禄为饵,陈赓不为所动。

蒋介石回南京后,“国母”宋庆龄亲自为陈赓登门 ,几十位国军将领也联名上书求情。

面对不能杀也不能放的窘境,蒋介石无奈只能下令将陈赓押回南京,再故意放松对陈赓的看押;于是在5月,陈赓在宋庆龄和地下党的帮助下逃脱了。



宋庆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