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彭德怀陕北指挥2万人成功抗敌25万人,单是因为他指挥能力强吗

0
分享至

大家都是知道的,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西北地区的兵力达到了30万人的规模。这其中,胡宗南有17万,马家军有7万,甘肃的邓宝珊有1万,外加上新疆有5万。从分布来看,陕甘宁周边有25万人。



必须要讲,这些兵力都不是酒囊饭袋,称得上是国民党的精锐了。因为,胡宗南的17万,基本没有上过抗日前线,装备美式,人员齐整,战斗力是非常强的,马家军的骠悍就更不用提了,更何况在西北作战。

那么,党中央在延安有多少兵力呢?大约是26000人左右。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用这2万多人来保卫党中央和边区老百姓,可见压力有多大了。

但事实却是,彭总指挥这2万多的人马,与胡宗南和马家军顽强周旋,不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作战的过程,基本是连战连捷,而且每一次仗都是比较大的歼灭战,胜利的天平明显向我方倾斜。


毛主席 彭德怀在延安

有人不禁要问,彭总的指挥能力的确是超强的,彭大将军的美誉也是响当当的。但是,中国的那句古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万对25万,这个差距太悬殊了,几场仗下来,就是拼硬消耗,也把这2万人消耗光了。

因此,彭总能够出色完成作战任务,除了有超强的军事能力,以及三军用命英勇顽强以外,应该还有别的因素了。笔者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毛主席不顾自己的安危,留在陕北与敌人作周旋,大量地牵制胡宗南的兵力了。

实际上,这段时间毛主席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作出了决策,将中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前往晋西北,由朱德同志率领,另一部分他带着。

这样做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万一毛主席这边遭遇了不测,中央依然还可以对全国各解放区实施不间断地指挥,继续解放战争事业,可见当时的险境了。


毛主席转移途中

但是,就是在这种极端的险境下,毛主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除了他的气魄和胆量外,更有他的远见卓识。

因为他知道,胡宗南攻打延安的主要目标是党中央,是他毛泽东。他也知道,胡宗南不可能不知道解放军在延安的兵力。所以,吃掉这两万兵力对于胡宗南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摧毁党中央机关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为此,他必定要拿出大部分兵力来寻找党中央和毛主席。而只要毛主席在陕北,就会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这样一来,彭德怀的压力就减小了,就可以从容地与敌作战了,积小胜为大胜,把敌人吃掉一点是一点,慢慢就会走出困境。

实际上,中央在最危险的时候,还是有一个备选策略的,那就是把陈赓的兵团从晋南调回来,参与保卫延安的战斗。这样一来,中央的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陈赓

但是,毛主席却不赞同这个备选方案,坚持让陈赓兵团留在晋南。他认为,不调陈赓回来比调陈赓回来要好。部队在晋南,离中央也不远,胡宗用兵,无论是哪一个方案,都必须拿出一部分力量来应对陈赓兵团。

也就是说,打的话,与陈赓直接交战,这实际也是吸引了胡宗南大量的兵力。而即便是不打,胡宗南应对晋南方向的兵力也是不敢动的,因为他们不知道陈赓兵团随时会有什么动作。因此,这部分兵力实际上也参与不到与彭总的直接作战中来的。

而陈赓的意见与毛主席不谋而合。他认为,自己回到延安保卫毛主席,离中央更近了,任务更光荣。但是,他觉得部队在晋南机动范围更大,可攻可守,更可能大范围地牵制和调动胡宗南的力量,减小彭总的压力。因此,他坚决建议部队留在晋南,配合中央和彭总的行动。


毛主席 彭德怀

事实证明,无论是毛主席于险境中,不顾自身安危,与胡宗南周旋,还是陈赓在晋南配合行动,最后都给彭总在陕北与胡宗南作战,提供了绝对的支持,让彭总有了更多的精力,指挥与胡宗南作战,最后取得连战连捷,既消灭了胡宗南的有生力量,更保护了党中央的绝对安全,可以说,实现了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荒沙历史
荒沙历史
书写历史故事,传播历史文化
452文章数 3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