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剿灭六国后,如释重负,心想:连年征战,兵疲马困,如今天下太平,也该放松放松了。于是,刚登基没多久的他便计划四处巡游。
由于刚刚灭掉六国,许多人都对他心怀仇恨,企图刺杀他。所以,在出巡之前,他进行了缜密的部署,以防遭遇不测。
想要刺杀秦始皇的人不在少数,张良便是其中之一。秦灭六国时,韩国贵族出身的张良年纪尚小,这才逃过一劫。但他自幼立下报国仇家恨之志。
秦始皇巡游,在张良眼中,无异于天赐良机,他恨不得立刻手刃仇人。于是,他前往淮阳,决定寻觅一位大力士相助。
他变卖家产,流落至关外,在此结识了一名叫武川的大力士。武川善使一把重达数十公斤的大铁锤,这铁锤在他手中,威力惊人。
张良将自己的计划告知武川,武川犹豫片刻后说道:“可以,但你需答应我一个条件。”张良赶忙回答:“只要能成功刺杀秦始皇,任何条件我都应允。”武川道:“我并非贪图酬劳,只是此乃生死大事,若刺杀失败被捕,望将我遗体埋于刺杀之地。”张良听后,连连点头。
张良为武川量身定制了一柄重达 120 斤的大铁锤(约合 60 公斤)。为测试大锤的杀伤力,他们找来一棵碗口粗的大树,只见武川手提大铁锤,连转三圈后猛地抛出,大树应声而倒。他们又寻得一处废弃的石屋,大锤抛出后,房屋瞬间坍塌,张良赞叹不已。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他们派人探听秦始皇东巡的行踪。终于有一次,张良获知了秦始皇的出行路线,遂提前赶到秦始皇必经之路设伏,他们的埋伏地就是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
公元前 218 年,秦始皇东巡的车架浩浩荡荡地驶过博浪沙。突然,一阵黄沙席卷而来,车队停了下来。秦始皇询问原因,大臣回禀道:“陛下,前方有一片连绵数里的芦苇丛,恐有伏兵,要不我们改走别的路吧。”秦始皇略一迟疑,说道:“区区芦苇丛,能藏几人?我们有数百之众,难道还怕区区几人不成?”稍作休整后,秦始皇下令继续前进。
车队正有条不紊地驶过博浪沙,眼看着车队已经过去了一半,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藏身于芦苇丛的张良催促武川赶快动手,对着六匹马的车架出手,必定能一击即中。因为按照君臣车辇的规定,天子六驾,也就是说秦始皇乘坐的车辇是由六匹马拉的,而其他大臣的车架则是由四匹马拉。所以,六驾之中必定是秦始皇,这下他肯定插翅难逃。武川听后,当机立断提起大铁锤朝那车驾砸去,只听“轰隆”一声,车驾瞬间化为灰烬。不料,车驾里面空无一人,只是一辆伪装的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