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对话作家苏北:解读李娟的文学密码 | 上海会客厅

0
分享至


最近,由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成为现象级热播剧,该剧由马伊琍、周依然、于适领衔主演,李娟也火热出圈。其实,在李娟刚出道时,文化界人士对其作品风格曾经有过争议。著名作家苏北与李娟见过好几面,在上海开作品研讨会是第一次,在新疆的喀纳斯也见过一次,后来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又见过一次。


2016年12月,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苏北与李娟在鲁迅博物馆合影

苏北喜爱阅读,他认为:“阅读的过程中,每一个作家的倾向性和喜爱是不一样的,谁都不能包打天下。喜欢李娟作品的读者很多,也有人对她的作品完全没有什么认识的。但对于李娟来说,她在自己的写作领域取得了最好的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北喜爱李娟的散文,在他看来,李娟富独特的写作风格给研究者留下很多谜。“她长期与母亲在新疆各地游走,有与当地人的交往的经历。因此,在她的文字当中有丰沛的细节和人物的形象,而且那些人物都是有名字的,而对于大多数去新疆的旅游者来说,这是很难做到的。”


喀纳斯湖,苏北摄于2011年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作家苏北,请他解读李娟的文学密码。


她的作品识别度很高

Q 新闻晨报·周到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李娟的散文作品?她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哪几篇?

A 苏北:应该是《文汇报》“笔会”给李娟开设专栏时关注的。刚开始的几篇就非常出色,因为我也给“笔会”写稿。她的作品识别度很高。首先是她写得好,写得生动有趣。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生动有趣。其次是她写的地域对我们大多数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想往的,她笔下的人,他们所劳动、生活的场景与我们也是陌生而遥远的。更何况,那里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羊群、地窝子、暴风雪……可以说,生存环境是严酷的,而大地又是那么美。

她的作品每篇都是那么生动,我记得刚开始的几篇:《乡村舞会》《妹妹的恋爱》《洗衣服的时候》等,多少年过去了,那些画面仍然印在脑海里不能忘记。


2009年2月19日,《文汇报》“笔会”刊发《乡村舞会》
2009年3月3日,《文汇报》“笔会”刊发苏北的《美文让人心动》

Q 新闻晨报·周到你曾经在不同场合见过李娟,听说有一次还是去新疆找她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A 苏北:见过好几次李娟,她的《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在上海首发和研讨时我也在,记得王安忆的一句话给人印象很深。她说,李娟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天地很大,人很小”。是的,在西部那样的生存环境,人与大自然相比,人真是渺小的。

有一年我去喀纳斯,李娟正好在那里写《冬牧场》(或者《夏牧场》),与她联系,匆匆见了一面,记得还从乌鲁木齐给她买了点零食。我们照了一张合影,后来我写过一篇文章,《在喀纳斯,与李娟一分钟的相见》发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09月28日11版)上。


2011年在喀纳斯,苏北与李娟合影

2016年我们去北京开作代会,又见面了,还一起坐地铁去鲁迅博物馆参加一个饭局。记得吃饭时,河南文艺出版社的朋友问:“李娟,你什么时候写一本小说?”李娟反问:“我之前写的那些不能算小说么?”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我们看李娟的作品都以为是她将她的生活实录了下来,是散文作品。可是从李娟的回答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是她生活的总和,她是将她看到的、听到的生活,进行了选取,意象,甚至文学的夸张处理的。


2016年12月,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苏北与李娟在鲁迅博物馆合影

李娟的另一句让人记忆深刻的话是:“我的作品是反复修改的。”我们看李娟作品,仿佛一气呵成,那么生动流畅;其实她是用功的,是有一番心血的。


李娟作品中的天地精神和天地之美

Q 新闻晨报·周到李娟最初在文汇报笔会发表是2007年,而且一开始就是以专栏形式,这对于当时选稿组版的编辑来说,确实很有魄力和眼光。

A 苏北:《文汇报》“笔会”的编辑是有眼光的,当时主要是周毅主持“笔会”,她欣喜地发现了李娟,可以说,版面对李娟是相当慷慨的,稿子多长,版面给多少。有时一篇几乎占了整整一版,只在边上配一个很短的稿子,当时的报纸我是剪了的,还可以找到。电子版我也下载打印了,装订了一册,也可以找到的。


2009年6月27日,《文汇报》“笔会”刊发周毅用笔名“芳菲”署名的《李娟来信》

Q 新闻晨报·周到在你看来,同样是描写新疆的风土人情,李娟文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 苏北:是的,新疆的散文作家非常棒,非常特别,周涛、刘亮程、李娟等等。当年刘亮程在《天涯》上发的很长的一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我就非常惊喜。因为他写出了我们平常人没有的生活经验,他的那些生活经验非常特别,让人惊奇。这就是文学的贡献,写出特别,大约是一个作家最重要的品质,其实也就是一个作家独特的风格的形成。

李娟同样是特别的。她与刘亮程完全不同,刘亮程大约是个乡村哲学家的样子,他写得还有点诡异,神神叨叨的(此处是表扬的意思)。而李娟,完全记录出生命的坚强,活泼,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包括动物),她写得柔软,俏皮(即生动)。境界还很高,有天地精神,庄子之所以了不起,就是有天地精神。李娟作品中有天地精神。也许李娟并不是有意为之,但新疆的生态、环境、人本身的特质、生命状态,可能会形成一种天然的天地精神

但李娟也说,有一年大雪,她被封闭在地窝子里,一个冬天,她没有任何书,只有一本世界名著(我应该没有记错),她反复看那本书。那个时候,李娟也才开始写作不久,这样的阅读是会进入灵魂深处的。这是我个人的分析。可能会影响吧?但人的创作,所受到的影响,哪能说得清呢?


喀纳斯湖卧龙湾一角,苏北摄于2011年

Q 新闻晨报·周到李娟的许多书最近受到读者关注,按照你这些年的观察,李娟的文学密码是什么?

A 苏北:关于李娟的文学密码,我想,李娟笔下的生活,对于我们大多数读者是陌生的,陌生化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元素,人总是觉得诗在远方。但即使写遥远的新疆,也有写不好的。李娟写的好,是有其特有风格的。李娟说自己没有天赋,应该是有的,应该是她的文字、生活和观察,有非常独特的地方。当然,李娟的清新之风是肯定的。她的文字生动,笔下的人物、人的精神,健康、顽强、豁达、诙谐、勤劳,有天地之美。我想这是人们,特别是工作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喜欢她的一个重要原因。


喀纳斯的水,苏北摄于2011年李娟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

Q 你曾经研究过汪曾祺先生的文学作品,认为汪先生不喜欢修改,基本上是一次成稿,而李娟对自己的作品是反复修改。

A 苏北:汪曾祺与李娟当然是极大的不同。汪先生是才子,他受到过极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西南联大受到极好的现代教育。才子的特点是出口成章,如苏东坡式的。李娟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作家是靠生活、灵感而写作。沈从文也是反复修改,沈从文也是从乡村开始写作(虽然后来到大学教书)。当然,作家写作习惯不一样。改也好,不改也好,文章好就好。

Q 新闻晨报·周到剧版《我的阿勒泰》火了,大家都在追剧,不过听报界朋友说,你一直拒绝看文艺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这是为什么?

A 苏北:我有自己的阅读和工作。我什么也不追,从自己的内心看书学习。人生时间有限,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坚持一点点做。时间就是一点点进行的,做事也要一点点做。要心无旁骛,不要分心。所以一切火的我都不关心。


嘉宾介绍:苏北,安徽天长人,著名作家、多年致力于汪曾祺研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大学兼职教授。著有《苏北作品精品集》(六卷),包括小说集《秘密花园》、散文集《城市的气味》《呼吸的墨迹》;回忆性著述《忆·读汪曾祺》《汪曾祺闲话》等各类著作近30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周到上海
周到上海
服务资讯攻略
174502文章数 886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