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问诸葛亮继位人选,为何两问之后他不再回答?原因与陈祗有关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223年,刘备的生命如风中残烛,岌岌可危。他深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于是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丞相诸葛亮,命他辅佐太子刘禅处理朝政。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远超曹丕,必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值得辅佐,你就尽力相助;如果他不堪重任,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早年曾隐居南阳,过着耕读生活。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将他请出,让他辅佐自己治理天下。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刘备对他言听计从,从未有过丝毫猜疑。如今,听到刘备再次说出这样的话,诸葛亮内心充满了感激和敬意,他泣不成声地回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至死不渝!”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拥立刘禅为帝,被封为武乡侯,全面掌管蜀汉军政大权。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将自己的毕生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蜀汉的事业。他竭诚辅佐刘禅,从不以资深功高自居,每次决策大事都会多方奏请,日理万机,呕心沥血。

为了统一天下、振兴汉室,诸葛亮继续奉行联吴抗曹的政策,避免两面受敌。他亲自率军平定南中之乱,与西南诸戎蛮和睦相处。他修明法度、整顿吏治、发展生产、巩固后方,使蜀境大治、形势好转。公元227年,他向后主刘禅上表《出师表》,提出“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百折不挠、深思慎虑,五次亲自率军出征攻魏,争夺中原。

然而,在234年与曹将司马懿在渭南相持的过程中,诸葛亮因积劳成疾而病倒。他自知凶多吉少,但仍念念不忘后主刘禅。在给刘禅的奏章报告中,他不仅汇报了病情,还附上一件密奏,推荐蒋琬为后事之托。当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赶到五丈原探问病情时,诸葛亮仍然坚持交代了许多军国大事,并说:“蒋琬之后,费祎可主政。”当李福问及费祎之后的接班人时,诸葛亮默然不答。几天后,他在五丈原军中病逝,享年54岁。他用生命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李福向诸葛亮询问,究竟谁能担此重任,然而诸葛亮却两次问而不答。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从费祎的经历中便可窥见一二。

费祎,字文伟,出生于江夏之地,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璀璨明珠。他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肩,被誉为蜀汉四相,这一称号犹如星辰璀璨,映照出他在蜀汉政治舞台上的辉煌。费祎的才情深受诸葛亮赏识,他多次出使东吴,面对孙权、诸葛恪等东吴名流的刁难,他始终坚守立场,言辞犀利而不失谦逊,令对手折服。孙权对他赞叹不已,以礼相待,足见费祎的才华卓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