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8年,刘伯承上台做检讨时,台下为何会响起了长达半分钟的掌声

0
分享至

全国解放后,战功赫赫的刘伯承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竟然主动放弃了兵权,当军事院校的校长去了。然而,正当刘伯承带领军事学院不断前进的时候,他却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挂印罢官”之谜。



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前线需要大量的军事干部,令创办军事院校一事变得刻不容缓。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四天,毛泽东就急召刘伯承到京,主持筹建“陆军大学”。

1951年1月15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军事学院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典礼,刘伯承也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了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上。

然而,就在刘伯承领导军事学院不断前进的时候,一场由彭德怀开展的反对军事教条主义的斗争,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刘伯承也因与彭总在建军理念上的分歧,遭受了错误的批判。



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1000多名军队高级干部参与的扩大会议。此时,林彪已经增选为了副主席,他从会议一开始就在煽风点火,他说:“有些人在军事院校里,专教外国人的东西,不把毛主席的军事著作作为教材,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打破对外国人的迷信,我们的军事经验很丰富,也很重要,应当作为军事基本教材。”

林彪这些骇人听闻的指责,全是子虚乌有的。他这样说完全是别有用心,是在攻击军事学院和训练总监部,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领导这两个单位工作的刘伯承和叶剑英。

6月23日和2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取了汇报,并误信了林彪的不实之词,对军队院校提出了批评。他说:“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是丰富的,应该主要讲自己的,人家的做做参考就行。”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直接提出,要批评军事院校和训练总监部的教条主义,并对刘伯承的功过进行了错误的评论。随后,这次扩大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将反对军事教条主义的斗争推向了高潮。



与此同时,正在外地治病的刘伯承,也接到了军委的命令,让他到北京出席会议。他到了北京后,因身体健康状况实在太糟糕,不得不住进北京医院,一边治病,一边准备检查材料。

对于刘伯承是否要在会上做检查的问题,高层的意见分歧很大。毛泽东在得知刘伯承的病情后,也特意指示说:“刘伯承同志表个态度就行了,可以不用在会上作检讨,让他安心治病疗养。”

邓小平也十分担忧刘伯承,为了不影响他的病情,亲自找了相关人员谈话,叮嘱道:“我与刘伯承同志搭档那么多年,对他是很了解的。他不但对组织十分尊重,工作也非常积极认真。他今年都66岁了,身体又有病,千万不要搞得太紧张,影响他康复。”

向来以耿直豪爽著称的陈毅,知道刘伯承在病床上还在准备检查材料的事情后,心里非常难受,他当即放下工作赶到医院,对刘伯承说:“你怎么还在写检讨呢?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你非要写,那就让我来替你写,写一百字就行了。”

虽然有这么多老战友保护刘伯承,但在当时那种严峻的形势下,在林彪的推波助澜下,刘伯承还是不得不带病出席会议,被迫在大会上作检讨。



7月10日,中南海怀仁堂被一种极其严肃,又万分压抑的气氛笼罩着。会场虽座无虚席,但静得出奇,上千双眼睛全都凝视着主席台。当病重的刘伯承被人搀扶着,迈着沉重的步子,喘着粗气出现的那一刻,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直延续了半分钟左右,才逐渐平息下来。

此时,很多曾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将军们,脸上淌满了泪水。他们的掌声和眼泪,饱含着对刘伯承发自肺腑的爱戴和敬重,也包含了对他会心的谅解和深切的叹惜。

随后,刘伯承在台上宣读了自己的检讨书,表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指示,并感谢大家的批评,并说了很多对自己过分苛责,违心的自我批评的话。

很显然,在上面点名批评,下面有人非议的情况之下,这些都是无奈之举。刘伯承参加革命以来,一直保持着严于律己,严于责己的良好作风,为了中国革命和我军的发展可谓是呕心沥血,何曾有过半点差池呢?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后期,温度越来越高,过火的批评斗争也越来越凶,一些劳苦功高的军队高级干部,遭到了极为残酷的批斗,有的被开除党籍,清除出了军队,或被下放劳动改造,致使一些同志最终含冤而死,令建国后刚刚起步的全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而在这次会议中,煽风点火,推波助澜的林彪,于1959年9月当上了国防部长,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上台后打着“革命”的旗号,继续发展反教条主义运动,更使军队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难以估量且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刘伯承于1959年1月19日,带着家人从南京移居北京。在他离开的那天,军事学院的许多干部都自发地前来送行。

当时,新上任的军事学院的院长廖汉生,看着刘伯承落寞的背影渐行渐远后,愤慨地说道:“我的老首长可没少受罪啊!”



这个曾经千里挺进大别山,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创办了我军第一所高等军事院校的大元帅,就这样黯然地离开了南京。

1978年以后,邓小平对历史上的一系列冤假错案,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平反昭雪,并于1980年秋天,明确指出1958年对刘伯承的批判是错误的,解开了压在刘伯承肩膀上的政治枷锁,也解放了当年和他一起遭到了批判和冲击的人。

1986年10月7日,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与世长辞,享年94岁。与他携手打下半个中国,共事近半个世纪的老搭档邓小平,于10月16日亲自主持了他的追悼会。这是历史给这一对黄金搭档最好的结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拙言问史
拙言问史
历史不该只是胜利者书写的清单
757文章数 284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