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斯大林葬礼,周总理提特殊要求:赫鲁晓夫同志,请速放回我们的人

0
分享至

1953年3月5日,苏联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因突发脑溢血,最终于莫斯科病逝。斯大林是社会主义的重要领导人,他的离世,也引发了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轰动。

3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发,前去苏联参加斯大林葬礼。在斯大林的葬礼上,面对此时还是苏共中央执行委员的赫鲁晓夫,周恩来对其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方希望你方可以尽快放人。”

苏共最高领导人的葬礼,这本来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场合,可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一向高情商的周总理能在这个场合对苏联方面提出一个完全和葬礼无关的要求?



周总理

周总理要赫鲁晓夫放的人是谁?苏联方面又为什么要把他扣住?

留在他乡

1953年3月5日晚,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因突发脑溢血,在其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去世。当日深夜,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收到了相关消息,毛主席在得知之后,连夜召集了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开会,讨论斯大林逝世之后,中国该作何反应,以及商讨苏联方面可能会出现的新变化。

在经过一夜激烈的讨论后,最终,会议决定由周总理亲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赶赴苏联,参加斯大林的葬礼。代表团的成员涵盖很广,既有政治局的成员,也有在政府担任要职的高级干部,比如李富春、罗瑞卿、张闻天、伍修权等等。



周总理

3月8日,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启程,当晚就赶到了莫斯科。到了莫斯科之后,周总理一行人顾不上休息,就直接去到了斯大林的追悼会上。在依次悼念献花之后,周总理决定,今晚由他来给斯大林守夜,以表达中国对斯大林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

自5号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共产党中央主席团的五位委员便分别为他轮流守夜,到了8号这晚,按例正好是赫鲁晓夫来为他守夜。赫鲁晓夫此前主政乌克兰,是被斯大林调到莫斯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大林应当是他政治路上的领路人。不过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在赫鲁晓夫的心中,一场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8号深夜,斯大林的灵堂已经变得较为冷清。此时正值早春,莫斯科的天气还在零度以下,尤其是在灵堂这种地方,那就更显得冷寂。此时,在这里守夜的周总理正好看到了赫鲁晓夫和他的秘书走来,当即,周总理便和一名翻译走上前去,与他交谈起来。



赫鲁晓夫

言辞间,周总理向赫鲁晓夫表示了哀悼,赫鲁晓夫此时尚未掌握到最高权力,因此他对周总理也较为客气。可当周总理在谈到一个人的名字后,赫鲁晓夫的脸色却为之一变,他躲躲闪闪,始终不肯正面回应这个问题。到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周总理终于顾不上时机,他正色的对赫鲁晓夫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还是希望苏联方面可以尽快的放人。”

周总理说完这话之后,赫鲁晓夫的脸色阴晴不定,原地伫立了一会,赫鲁晓夫便借口离开了,还是没有回应这件事情。

此时正值斯大林同志的葬礼,苏联上下举国哀恸。然而在这苏联的国殇之日,周总理还是有些不顾外交礼仪的向赫鲁晓夫提到了放人这一要求,而周总理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因为这人对新中国十分重要。



赫鲁晓夫

其实,不止是周总理,早在几年前,新中国还未成立时,刘少奇同志在访问苏联的期间就和斯大林提出过此事。不过在当时,斯大林虽然对新中国即将成立表示了祝贺,但他同样也没有正面回应放人的事情。后来在刘亚楼将军来到苏联考察空军期间,他也一样要求苏联方面放人,可仍旧无济于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他竟可以让苏联如此的蛮不讲理,强行扣留不放归中国呢?

少年英才

周总理口中提到的人,名叫唐铎。他本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在1925年赴苏学习之后,失去了归国的自由。在苏联,唐铎不仅是位极为优秀的空军飞行员,也是名震苏联全军的战斗英雄。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方面却始终不肯同意让唐铎回到他的祖国。



唐铎

唐铎的人生颇为传奇,但由于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基本上都在苏联,因此国内知晓他的英雄事迹的人实际上并不多。少有人知的是,唐铎其实是我国最早一批接触到共产主义的人。

1904年4月,唐铎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岳桥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因为从小展现出了惊人的天分,这让他的一个远房亲戚十分喜欢。于是,这位有钱的亲戚开始资助唐铎继续读书,就这样,唐铎的书越读越好,直到他踏上了前往欧洲留学的渡轮。

客观来讲,在当时的旧中国,像唐铎这样出身贫寒的人能够前往欧洲留学,可谓实属不易。巧合的是,唐铎之所以能够前往欧洲留学,正是因为当时的湖南有一个组织,叫“新民学会”。该学会通过种种办法,筹集到了留洋的资金,并开始寻找合适的人一起赴欧留学。这个学会是由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组建的,领头人叫毛泽东、蔡和森。



唐铎

1920年春,此时正是杏花绽放的时候,唐铎的心情也如盛放的花朵一般高兴和激动。此时,他仅有16岁,是这些留学生中年纪最小的。因此,大家都对他很照顾,不管是蔡和森、李立三、向警予,还是李富春,陈毅等人,都频频向他表达关心。

到了欧洲,唐铎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可是在1921年初,唐铎却因为参加工人运动而遭到法国当局逮捕。法国当局的理由是,唐铎等人由于涉嫌参加布尔什维克活动,因此被强制驱逐。

就在唐铎为失去留学机会而感到烦闷时,他的同乡谭延闿却给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孙中山此时正在广州创办了一个广东军事飞机学校,用来培养飞行员。谭延闿见唐铎已无去处,便推荐去那里试一试。



谭延闿

在旧中国,在完整的工业体系都没有的情况下,能够去到飞行学校学习,确实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说,只要唐铎不犯大的错误,他未来的人生必将是一片光明。

就这样,唐铎进入了广州飞机学校,学习四年之后,他又受到国民政府的派遣,去苏联继续深造。

在广州的时候,受限于条件,唐铎大多数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学习有关飞行的理论知识,极少有机会可以自己亲自开飞机去天空实践。飞行员这个职业与其他的职业不同,无论你的理论有多扎实,都必须要有足够长的飞行时间,如此才能胜任错综复杂的飞行情况。正因如此,国民政府才会在这批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差不多后,将其派出国外继续深造。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来到苏联这片陌生的国土上,唐铎心怀壮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最努力,最刻苦的人,充分掌握飞行技术,学成之后报效国家,拯救积贫积弱的祖国。可此时的他还不清楚,他这一来,等下次再回到祖国,已是几十年之后。

战斗英雄

来到苏联之后,唐铎被分在苏联空军的第二飞行学校实习,初来异国他乡,他最首要的要解决语言问题。而且唐铎的困难还不同于其他人,由于他是飞行员,需要掌握许多特别专业和生僻的词汇,在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之后,仅仅第二年,唐铎就已经能够熟练的用俄语进行飞行训练了。

由于此前就已经和蔡和森、陈毅等人熟悉,对马列主义比较了解。因此在来到苏联的第二年年底,他就经由刘云等人介绍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国内革命形势风云突变,过去的革命战友蒋介石已经向共产党人挥起了屠刀,因此党组织经研究决定,要求唐铎暂时还继续留在苏联,等国内局势稳定之后再行商议。



苏联飞行员在学习

在决定留下之后,唐铎又先后在谢尔霍普夫斯克和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等苏联顶级空军飞行和空军工程学校学习。由于天赋出众,再加上唐铎平时训练刻苦努力,因此他的飞行技术在同批学员里面是出类拔萃的存在,刚一毕业,他就被立即提升为少校,进入到苏联红军空六旅服役。

1933年十月,斯大林在红场举行阅兵,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唐铎因为飞行技术优异,被特例选拔进受阅部队。按照安排,他将飞在首位,负责带领一队P-5型综合战斗机队飞越莫斯科红场。

在此次阅兵中,唐铎是唯一一位以飞行员身份参加到苏联阅兵仪式中的中国人。斯大林在得知此消息后,还主动接见了他,并和他共进午餐。



苏联阅兵仪式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由于苏联方面在战争初期犯的失误,唐铎的许多战友都还未来得及在空中与德国人鏖战,就牺牲在了机场之上。此时的唐铎正在后方空军学院中担任教官,因此在他得知消息之后,就开始给苏联高层写信,要求去前线杀敌。

不过,唐铎的参战热情并没有立即得到回应,苏联方面没有批准唐铎去到前线的要求,反而要求他继续留在后方担任教官。究其原因,一是唐铎乃“外国人”,还得不到苏联最毫无保留的信任。第二个原因则是,德军之所以挑在这个时候进攻苏联,正好是卡在苏联进行军队整编和新式换装的期间。此时的苏军管理相当混乱,并不能马上充分发挥其战斗力。

就这样,唐铎继续留在后方,日复一日的重复给苏联高层写信的举动。直到战争爆发四年以后,到1944年6月,唐铎才接到上级调令,通知他去空军七十四团担任副团长。



苏德战争

空军七十四团是远在前线战场的部队,每日要与德军在空中厮杀,十分凶险。然而唐铎不畏牺牲,即使从来没有过战争经验,他仍旧是义无反顾的去到了前线,开始自己的卫国战争。

唐铎的第一战,是奉命率领四架战机前去轰炸德军的一个野战机场,为苏军进攻维捷布斯克扫清空中的阻碍。唐铎接到命令后,马上就着手制定了作战计划。他决定,趁着夜色的掩护偷偷逼近德军机场,然后在黎明时分这个德军最容易疲倦的时候发起进攻。

计划很好,可是飞机要在夜里起飞,并且在没有任何地面指引的情况下找到德军机场,并精准的发起进攻,这又谈何容易?可这一切难不倒唐铎,他在后方担任教官时,早已经适应了各种复杂情况下的飞行任务。如今,他就像一把即将出鞘的利剑,其锋芒之盛,任谁也不能阻挡。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等到夜幕降临之后,唐铎带领战友开始出发。为了能够精准的定位到德军的机场,他必须要保持低空飞行。可是一旦低空飞行,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就会惊到德国人,因此在找到德军机场之后,留给唐铎进攻的时间其实很少。他必须要赶在德国人没有完成准备之前,将他们的飞机摧毁在地面上。

在队友一片惊讶的赞叹声中,唐铎用其极高的飞行技术,规避了一个又一个障碍,顺利的找到了德军的野战机场。当战斗打响之后,唐铎下令机群呈战斗队形散开,攻击德军此时还未起飞的飞机。

德军的野战机场有着强大的防御火力,在发现苏军之后,虽然德军飞行员还未来得及做好起飞准备。但地面上的防空火炮和高射机枪已经组成了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网,不断的有友军飞机被击中,牺牲在空中。反观唐铎,他就像一条鱼一样,在空中不停的游荡,避开一道道火力网,然后将炸弹精准的投在德军飞机的上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很快,战斗就来到了尾声,在天空刚刚泛起肚白之时,苏军机队就已经完成了任务。此时,德军机场上已经没有一架完整的飞机。这一战,唐铎用其高超的飞机技巧和沉稳冷静的战场指挥,让他的队友大受震撼。斯大林得知消息后,亲自发电报给七十四团予以嘉奖。

英雄回归

自这一战后,唐铎便开始在广袤的东欧战场上尽情的展现他的战斗天赋。仅在一月以后的明斯克战役中,唐铎一人就击毁了德军16辆坦克,还击毁击伤了德军六架战机。

明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唐铎又跟着部队继续,不断的收复战争刚开始时沦陷的土地。由于技术高超,唐铎很快就成为了苏军的王牌飞行员,在东普鲁士战役中,他甚至创下了一天起飞7次,奔赴四个不同的局部战场的纪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客观来讲,在整个二战的苏军飞行员中,唐铎击毁德军160多辆坦克,40多架飞机的战绩或许不能够稳排第一。但他却创下了另一个极难超越的记录,那就是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不仅坠机记录为零,甚至每次出战回归后,他的飞机和出战前几乎无二致,一点伤痕都没有。在所有的苏联空军部队中,像唐铎这样无一次受伤记录的飞行员,只有他一个。

因为在苏德战争中创下了如此优秀的战绩,1945年,唐铎被斯大林亲自授予了苏联卫国战争勋章、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等等。唐铎至此成为了苏军中最顶级的飞行员,他也由战争之前的少校军衔,变成了空军少将。

战争结束后,唐铎不止一次的向高层提出,想要回到祖国去。可是苏军高层屡屡拒绝了他的提议,其所在部队的政委甚至还亲自找过唐铎谈话,他对唐铎说:“达瓦里什,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你们的解放军甚至没有自己的空军,你回去又能够做什么呢?不如就留在苏联,这里有最好最先进的战机供你挑选,你可以像鹰一样,自由的飞在空中。”



唐铎获得的列宁勋章

对于政委的劝说,他先是谢过其好意,随后他又说:“即使是老鹰,在天空中飞久了,也总有要落地的那一刻。我也不例外,不过,我更希望我落地的地方,是我的祖国。”

尽管唐铎回国的意愿如此强烈,可是放任这样一位战斗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回去,苏联方面还是不舍得。即使在刘少奇、刘亚楼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来苏时提起这个问题,苏联方面也始终拖着不予回应。直到1953年周总理率代表团来苏,这一次,通过周总理高超的外交斡旋,唐铎终于可以告别苏联,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1953年4月,唐铎和周总理等人一道踏上了回国的列车。列车回到北京后,唐铎下车,激动的无以言表,便俯身对着祖国的土地,献上了深情一吻。距1925年他去苏联深造,到如今回国,已经整整28年了。



唐铎与周总理交谈

回国后,唐铎迅速的加入到解放军体系中去,参与培训我国的空军部队。除了训练飞行员外,他还跟陈赓将军一起,参与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空军系。此后十年,唐铎一直深耕勤作,为我国的空军建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年轻时,唐铎奉命出国,心底想的是学成归来,报效国家。在苏联获得了优异的地位和职务后,他仍没有忘记祖国,甘愿放弃更好的条件,愿意回到祖国,默默无闻,从零建设起我们自己的空军。这份宏高的志愿,时至今日,也值得我们去缅怀和纪念。

看完唐铎的故事,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风谈笔录
风谈笔录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2167文章数 1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