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5年,江青盛装来给毛主席过大寿,主席看了她一眼又闭上了双眼

0
分享至

“江青同志,您好。”一位工作人员正走出中南海毛主席家的大厅,迎面遇上了手上提着袋子的江青。

一番寒暄之后,工作人员快步离开,但刚才的一个照面,却让他品出了些许弦外之音:

江青今天似乎特地打扮了一下,尽管她刚刚年过花甲,但胜在平素注意保养,方才举手投足间隐隐有昔日她参加文艺活动,在舞台上演出话剧的味道。



江青

“我大概是想多了。”这位工作人员不禁哑然失笑,她这是来给主席祝寿,又不是做汇报演出,自己哪里来的奇思妙想。

庭院深宇,实属偶有欢声笑语。

这一天是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最后一次生日。



毛主席

江青快步向着毛主席的房间走去,进卧室时特意放轻脚步,主席此时正躺在床上,像是假寐,又像是早有预料。

“主席,我给你祝寿来啦。”声音细若蚊呐,刻意捎带婉转。

主席自是听了出来,睁开眼睛缓缓看向江青,江青心中一喜,以为主席有什么话要对她说,但她上的笑容很快就转为失望。



毛主席晚年

沉默了数秒后,主席并没有答话,很快又闭目养神,似乎对这位突然出现的客人毫不在意。

所以,江青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特意来给毛主席祝寿?毛主席又为什么对她的“用心”毫不在意呢?

反对“做寿”

毛主席其实自始至终都反对“做寿”。他认为“做寿”属于生活作风问题,而党的优良作风也一直是与传统中的“艰苦奋斗”相联系起来的。所以作为当时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一,毛主席自始至终都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深刻贯彻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良作风。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既要忍受战乱带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又要忍受物资短缺、节衣缩食的生活。而红军根据地的老百姓则更是如此,外有日军侵华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内有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政策步步紧逼,内忧外患之下,生活就更是艰难。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更是以丰富的经验与非凡的眼光,发布了针对党内干部的“六不准”:

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做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



会场上的毛主席

其中,毛主席把“不做寿”这一点放在最前面,足见他对“做寿”这一封建文化糟粕的态度,上述六点即使放在我们今天,也是毫不过时,具有深刻指导和教育意义,足见伟人认知之超前,功勋之卓著。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很多次,不管是党内干部也好,还是毛主席的家人,都多少提过给毛主席做寿的事情。

可毛主席心里很清楚,新中国尚未成立,前有日军侵华荼毒中华大地八年抗战,后有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中共两党打响四年解放战争,此时若自己不带头做表率,党内不知还有多少人因为觉悟不够,而坐享其成、坐井观天。到那时,不说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起码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所以毛主席的生日,更多就是一碗标准的长寿面,外加几个简单的家常菜,参与的人也多是身边工作的同志们,建立新中国之后亦是如此,没有什么龙肝凤髓、美味佳肴,只有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

就比如1952年,这一年是毛主席的60大寿(中国习俗过虚岁,此时主席59岁),按说应该办的隆重一些,但主席丝毫没有大张旗鼓。这一天一大早,主席从睡梦中醒来后,也许想起来今天是他的生日,于是吩咐值班的警卫员同志将时任他医生、秘书的王鹤滨同志喊来同他一起吃个便饭。

王鹤滨同志赶到后,发现餐桌上除了主席平常吃的“老三样”(酱菜、辣椒、腐乳)以外,就只有一碟酱牛肉和一碗清汤面。正巧,主席这时也来到餐厅,很自然的招呼王鹤滨一起用餐。



王鹤滨

“鹤滨啊,今天我请客,陪我吃完长寿面如何?”说完主席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两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1960年,我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苏联撤走大批专家,老百姓连正常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那年毛主席67岁,生日那天,无肉无酒,只有几盘素菜、一碟辣子、一碗汤,还有米饭,外加一点手擀面以作长寿面。

就在前一年,毛主席自己还立下了“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与全国人民共进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所讲述人物无关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常常能见到卖“长沙臭豆腐”的路边摊,本觉得仅仅是地方特色小吃,并没有什么称道之处。但碍于当时物资条件匮乏,若主席真是吃过,倒也不难理解为何钟爱这一口小吃了。

“破例”隆重

1964年是毛主席71岁寿辰,这算是主席所有的生日里,为数不多举办等级较为隆重的生日宴了。

这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世界,在国际上有了巨大反响。早在1955年初,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我们想要不受人欺负,就得要造更多的飞机大炮,还得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可以想象,这一年的毛主席知道了这一消息有多么欣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故而这一年的生日,毛主席破例邀请了钱学森、余秋里、邢燕子、董加耕、王进喜、陈永贵等各方面身份特殊的代表。此次宴会,宾主尽欢,共有四十余人,其中不乏中央领导同志、各大区的负责同志以及少数部长。

江青带着几位代表到达宴会现场之后,见到毛主席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几位农民出身的人大代表,但更多的我相信是那份即将见到伟人的激动。

毛主席见到他们,高兴的说道:“大家不要拘谨,今天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客,不为祝寿,只为好好的和大家吃个饭,聊聊天!”说的大家都很高兴,宴会气氛很是热烈。



王进喜

生日宴上,毛主席与董加耕与王进喜等人一桌,毛主席显得很高兴,时不时就给他们夹菜,并嘱咐他们继续在工作上努力,多为人民百姓做贡献。走的时候,毛主席还送了他们一人一个苹果,并且与他们一一握手告别。

在吃饭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毛主席主动递烟给一同来吃饭的钱学森,让在场的众人很是吃惊,要知道钱学森可是从不抽烟的,而一直关注我国国防事业的毛主席不可能不知道这一事实,这也让在场的众人觉得另有深意。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钱学森虽有些诧异,但还是伸手去接主席递来的香烟,结果快要碰到烟的时候,主席却将烟给收了回去,并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要自力更生啊!”



钱学森与毛主席

当时的大背景下,前有苏联撤回了所有的导弹方面的专家,后有美帝国主义封锁原材料,中国想要制造属于自己的核武器,简直是难如登天,而在钱学森等一众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在1964年10月16日爆炸,中国也就此走上了强国的路线。

可光靠一个原子弹还是不够的,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技术,发展军事科技,才能屹立于世界不倒的地位,但这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自己,这便是毛主席提出“自力更生”的原因。

而事实证明,钱学森等一众科学家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不仅是在军事科技领域,还在航天领域有了飞跃的进步,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毛主席这一场寿宴,名为做寿,实则多有深意:一来是肯定作出重大贡献的各领域代表和国家各级干部,并表示对他们抱有殷切期待;二则当然也是做寿的本意,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起分享这份欣喜。

其实毛主席虽然对自己和其他党员要求都很严格,但也不是完全不近人情,小范围和身边工作的同志一起庆贺还是有的。不过规格却也没有提高多少,也就是多加两个菜,多几副碗筷罢了。

最后一次

多年军旅生涯,使得毛主席醒的一向很早。12月26日这天清晨,他怔怔望向窗外,想起一个月前,自己审阅并批准了《打招呼的讲话要点》,发动了所谓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虽然从大局着想,是为了按下清华大学辩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可这一行为无疑助长了江青的“嫡系部队”,也就是迟群、谢静宜等人的气焰。



毛主席与邓小平

1975年5月3日,毛主席召集了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谈话的时候,再次提到“三要三不要”(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接着又对江青等人说道:“(你们)不要搞‘四人小组’,你们不要搞了,为什么要照样搞呀?为什么不和二百多个中央委员搞团结?搞少数人不好,历来不好。”

这次谈话之后,“四人小组”的气焰被打压,没有再做出大的动作。但半年之后,“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又让他们有了抬头的机会,张春桥等人兴奋异常,开始与从前一样频繁活动。

这时,李敏和李讷来了,由于工作原因,毛主席一年能见两个女儿的次数不过尔尔。但每年他生日的时候,两个女儿总会过来看望他,也算是让主席老怀安慰了。



毛主席和女儿

护士长王旭君和秘书张玉凤随后也进入房间,与李敏、李讷聊起天来。看着众人谈笑风生,毛主席也是难得感到如此开心。

之后,毛主席说家里难得这么热闹,吩咐她们去前边招待客人,自己想在房间再躺一会,看看书。

不一会,江青不请自来,“主席,我给你祝寿来啦。”



毛主席与江青

毛主席心中早有预感,只是为了掩盖失望,他闭上了眼睛没有说话,只是沉默。江青没讨到好,也只能退出房间,将自己精心准备的胖头鱼汤和肉丝炒辣子两道菜,以及一些白菜、大葱、核桃、红枣等东西带到前边。

快到饭点,毛主席吩咐负责他生活相关事务的吴连登,可以开始做饭了。

平时负责做面点的师傅田树滨,这天在擀完面条,正常下锅煮的时候,却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面条在下锅之后,竟然断成了一节一节的,没有一根是完整的!



毛主席与吴连登

最终吴连登和田师傅紧急商议,将擀面条换成了挂面,但好在主席这一顿饭吃的依旧很香。

这顿生日宴上,毛主席自己舀着胖头鱼汤,一勺一勺的喝,不住感叹道:“这胖头鱼汤香的咧!”后来听说是江青送来的,他沉吟半晌,答了一句“有心了”,便再无言语。

我想也许毛主席早已有所察觉,只是碍于自身所处形势、位置,有些决定不得不去做。还是那句话,身居高位者都是一世人杰,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关窍呢?有的只是外力条件逼迫下设身处地的不得已。我们这些后人并没有揣摩伟人想法的器量,只能通过留下的一篇篇历史资料,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写出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

但最后一次生日,毛主席在家人与同志的陪伴下开心的走完了,这也许是我们在重读这段历史时,对于读者来说,一点点小小的慰藉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3835文章数 3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