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她是陈永贵提拔的副手,1980年被免职,如今76岁仍在大寨工作

0
分享至

1975年“大寨公社领路人”陈永贵,成为了国务院副总理。而陈永贵还在大寨时就曾经提携过一位副手,叫郭凤莲。

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八十年代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曾一度走红,她是陈永贵提拔的干部,也曾经是大寨公社的重要领路人之一。

可在1980年,她突然被免去职务,成为众矢之的,备受斥责和羞辱。然而,如今的她已经76岁高龄,却仍然坚定地留在大寨,默默地工作着。

那么郭凤莲是如何从农家女成为干部?八十年代那段快速发展的时代,她又经历了什么,最终又是如何度过艰难岁月逆风翻盘的?



“铁姑娘”郭凤莲

郭凤莲于1947年在山西省昔阳县的小村子里出生,她原本并不是大寨村的。因为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就被父亲送到他们隔壁的大寨村生活。

在大寨村长大的郭凤莲,从小就见证了大寨人艰苦的奋斗历程,而党支部的老前辈和大寨村民们,展现出来的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郭凤莲。

1963年,一场猝不及防的天灾对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当时在大寨村任职的陈永贵,迅速带领村民投入到抢救粮食的工作中。

彼时,只有16岁的郭凤莲也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她义无反顾主动参与抗险救灾的工作。除此外,她还将同村的多位妇女同胞团结在一起,帮助男同志们一起努力奋战。



此后郭凤莲带领的“女子突击队”经常活跃在各种场合。为了帮助大寨发展,她们总是会出现在有需要的地方。她们没有因为自己是女子就退缩,反而越战越勇。无论是寒冬还是炎夏,她们都从不抱怨。

正是郭凤莲带领的队伍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所以她们被村民称为“铁姑娘队”,郭凤莲“铁姑娘”的称号由此而来。

“铁姑娘”郭凤莲的表现陈永贵都看在眼里,他非常喜欢这位敢冲敢闯的女同志,也十分信任她的能力。1966年,陈永贵就介绍郭凤莲入党,还让她担任大寨村的副书记。



1973年,陈永贵被调入县里工作,大寨村的党委书记职位就空了下来,陈永贵便推荐郭凤莲担任这个职位。

经过大寨村党支部的讨论,一致认同让郭凤莲担任党支部书记。

所以郭凤莲就成为了新一任的领头人,从此开始了她的“大寨岁月”,这年她才26岁。

在“铁姑娘”郭凤莲的带领下,整个村子都变得充满干劲。郭凤莲有能力,在她的带领下大寨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粮食产量都在逐年提高。

在工作中,郭凤莲严于律己,对村民们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她像以前一样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所以村民们都十分信赖这位书记。



坎坷的历程

年轻的郭凤莲有着一腔热血,她准备带着村民们再大干一场,可却出现了变故。郭凤莲在1978年被免去大寨公社的领导职务。这不禁让人疑惑,她工作一向尽职职责,为什么会突然被免职?

郭凤莲被免职是因为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都有所调整和改变。而大寨公社所实行的农村集体化生产政策,也没有更好的进展,大寨村的各方面都开始停滞不前。

这使得郭凤莲所负责的大寨公社的组织模式和政策已经不再适用,她的领导地位和政治地位也被削弱。之后,郭凤莲就被免职了。

但其实这并不是她的问题,从过去的“包产到户”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被免职后的郭凤莲大哭了一场,但是她明白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放弃一生所坚持的事业。所以她服从了党的安排,听从党的安排。

她离开了大寨去各个地方学习。她知道要想为大寨村的发展继续作贡献,就必须得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想明白后,她又充满了干劲,自己要让从小到大生活的大寨发展的更好,让大寨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郭凤莲并不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而是希望默默地守护大寨公社的灵魂。所以在当地的临时小学里,开设了“大寨风范”相关的讲座,告诫年轻人“要以大局为重”。



她坚信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对世界的贡献,都源自于自己心态的稳定,外表的简单,而内在的点滴积累。而这才是大寨精神真正的内涵。

郭凤莲的经历不仅仅是大寨公社的历程,更是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她的故事表明,一个人的努力和奉献是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命运。她的勇气、创新和实践精神,启示我们要思考并解决社会中的难题,不断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农村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难题,如土地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寨风范的精神也成为了指导农村发展的重要思想。基于此,大寨公社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长征路上的一块牢固的路基”。



重回大寨 创造辉煌

自从郭凤莲离开了大寨,她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大寨的村民们,而村民们也十分怀念郭凤莲做党支部书记的日子,也期望着有一天郭凤莲能再次回到大寨来带领大家继续发展。

终于在1991年,昔阳县委决定让郭凤莲再担任大寨村的党委书记。这次郭凤莲十分有信心,希望能再次带领大寨村民重新走上辉煌。

可是实际情况却不太乐观,大寨现在的发展处境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首先,依然保持着农村集体化发展的大寨跟不上现在时代发展的脚步。



其次,郭凤莲在调查中发现大寨村民的收入非常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大寨村还欠下了许多外债,她意识到了现在的大寨相比于其他地区已经落后太多了。

郭凤莲知道要想改变大寨现在的现状,必须动员起村民,她开始分别找村民谈话,让大家更加了解现在社会的现状。

她也知道仅纸上谈兵是无法让村民更好的了解现状,必须让村民们走出去看看,学习先进地方和大城市的人如何发展的。

于是郭凤莲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做路费,带着村民前往许多农村和城市学习经验。



从大城市回来以后,郭凤莲和村民们总结经验共同讨论,她一步步制定计划,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成立一家公司。

郭凤莲找到了适合大寨村发展的道路,开始着手发展养殖业。她结合大寨村现状在当地建了一个羊毛厂。万事开头难,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想办厂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她开始四处奔走,联系乡镇,向其他地区借钱。当时社会上有人听说郭凤莲要在大寨办厂,但遇到资金问题,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经过各方的帮助,才勉强把厂子办了起来。



在郭凤莲的带领下,羊毛厂终于运作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羊毛厂逐渐有了盈利,欠下的债务也慢慢全部偿还。她接着顺应历史潮流,因地制宜,在资金充分的情况下她陆续又办起了多个厂。

大寨的场子规模逐渐壮大、质量逐渐提高,产品也远销各地,因此村民们也逐渐富裕了起来。在有一次看到大寨的崛起后,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观摩大寨的经验。

大寨村的崛起,与郭凤莲的努力密不可分。她不仅创办厂子取得了成功,还紧跟时代潮流,发展了当地的旅游业。

在早年,大寨村的旅游业并不发达,游客很少。然而,郭凤莲却发现了大寨村的旅游潜力,并决定发展旅游业,给大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为了发展旅游业,郭凤莲积极带动当地政府改善村里的旅游设施和环境,同时也鼓励和帮助村民改变生活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她甚至亲自到外地去学习旅游管理和服务,提高自己和村里的服务质量。

通过郭凤莲的努力和大寨村的悠久历史,大寨村的旅游业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大寨村,享受大寨村历史文化和美丽的景色。

郭凤莲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大寨村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也促使更多的村民加入到旅游服务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大寨村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郭凤莲也因其对大寨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贡献,得到了众多人民的敬重和崇敬。

退休的郭凤莲

郭凤莲如今已经是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她退休已经很多年了,但她仍毫不懈怠一直在她的家乡大寨工作。

从出生起,郭凤莲就一直与大寨村紧密相连。她在这里成长,创业,为大寨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即使退休后,她仍然坚定地留在大寨村,为了家乡,为了梦想,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虽然时光已经不再青春,但是郭凤莲的心灵却始终年轻。她每天都会在大寨工作,帮助那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开展农村发展工作。



她说,今年是大寨风范建成四十年的纪念日,她要和年轻人们一起,回忆那个激动人心的年代。

四十年前,大寨公社还是贫穷落后的农村,人们生活艰苦,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但是,郭凤莲和其他领导人意识到了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于是,他们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修建水利、提高集体组织的领导能力等方法,一步步改变了大寨的面貌,创造了大寨风范。

在她的帮助下,大寨村的农业产值不断增长,旅游业也日益繁荣。她坚定不移地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她也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来改善大寨村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大寨村成为一个更加宜居的地方。



此外,郭凤莲也积极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她始终把爱人民、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着。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推动大寨村的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环保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郭凤莲赶上了新媒体的热潮,并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手段为大寨村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郭凤莲响应山西省政府的号召,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召集大寨村的村民一起开展线上带货直播。



面对疫情期间的经济下滑,郭凤莲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大寨村的农产品与旅游资源,通过线上直播进行销售。

她带领着村民们用手机和直播软件来展示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以及旅游景点,引导广大消费者来到大寨村购物消费。

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带动了大寨村的经济增长,还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和生活品质。

虽然已经年逾古稀,但郭凤莲依然保持着非凡的精神和韧性,将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她说,只要能为大寨村做一点事情,她就会继续奋斗下去。她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寨村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美好。



现在的大寨村,虽然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但是它代表的是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和力量,是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这里曾经诞生了大寨风范,曾经有过多少真正为群众服务的干部和人民。

郭凤莲身上的精神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这里又一次回忆和思考的纽带。

“我们的脚步不能停止,我们的信念不能动摇”,郭凤莲说。她相信,在新的时代,大寨风范的精神会继续传承下去,会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总结

在大寨风范光辉的历史长河中,郭凤莲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但却具有深远的意义。她的执着和信念,始终坚守在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农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和启示。

现在的大寨村,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地发展,比起当年的大寨风范,无疑更加成熟和完善。



郭凤莲的身影,始终点亮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她的故事也丝毫没有被遗忘,而是在现实中继续闪耀着光芒。

我们要学习郭凤莲这样的人物,坚持信念,并不断为人民群众服务。

相信在共同的信仰下,我们一定可以在新时代中翻开崭新的一页,为中国农村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3835文章数 3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