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博物馆协会负责人就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答记者问

0
分享至



近日,为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经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级博物馆名单,核定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23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负责人就本次评估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了媒体专访。

1.请简要介绍一下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的背景情况

建立博物馆分级评价管理制度,开展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是引导博物馆明确职责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重要方法,是促进博物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自2008年以来,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四轮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累计评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224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7.9%。其中,一级博物馆204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98%。通过评估产生的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标杆和表率作用,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博物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现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及时调整完善有关制度设计,不断推进博物馆事业向前发展。当前,我国博物馆建设加快,数量加速增长。从2012年到2023年,全国博物馆总数从3866座增长到6833座,增长2967座。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博物馆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速度不但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全球范围内也是相当罕见和突出的。根据中央九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健全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扩大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占比,加强评估结果运用”的明确要求,现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数量、占比已不再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应予适当扩大。

2.请问本次评估工作是如何开展,经过了哪些流程和环节?

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以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为基础,展示教育、开放服务为核心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博协于2023年12月启动开展了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根据《博物馆条例》和《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的有关规定,本次评估分为评估准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五个阶段。

为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我会组建了评估工作办公室,研发了“博物馆评估管理系统”,编制出版了《博物馆评估工作指南》,设立了评估咨询电话和邮箱,举办线上评估培训班,为参评博物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咨询服务。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我会于2023年12月4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的通知》。在规定的材料申报期内,共有1148家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定级评估系统”在线提交了评估申请和相关附件资料,其中有234家单位申报一级博物馆。

评估工作办公室对评估申报材料进行了形式审核。按照新版《评估标准》确定的一级指标分组,评估工作办公室从“博物馆评估专家库”中抽取产生了63位评估专家,在线对博物馆的评估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并依据《评估标准》进行评分。根据“分级分类推进工作”的要求,我会首先启动了一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组建了专门评定组,负责234家申报一级博物馆参评单位的审查评分工作。截至4月中旬,一级博物馆评定组的所有专家均提交了审查评分结果,经汇总统计,形成了一级博物馆的书面审查评分成绩。4月下旬,评估工作办公室综合参考有关评估专家的意见,组织3个专家小组对17家经过遴选产生,在地域、门类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参评博物馆进行现场考察。专家小组在审查材料、实地考察、咨询评议的基础上,提交了现场考察报告。专家小组基本认可书面审查阶段的评分结果,同时也针对一些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评估成绩进行微调的建议。

4月底,我会根据《评估办法》和《评估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召开了综合评定专家会。由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中国博协秘书处和部分评估专家代表共同组成的综合评定专家组听取了书面审查和现场评估阶段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查阅了有关评估材料,对照《评估标准》认真审核了234家博物馆在书面审查和现场考察阶段形成的评估成绩,专家组一致认为:本次评估在书面审查和现场评估阶段形成的评估成绩,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参评博物馆的质量水平,同意确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等123家博物馆的评估成绩符合一级博物馆的得分要求,建议按规定程序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

3.请介绍一下本次全国一级博物馆评估的总体结果

汇总书面审查、现场评估与综合评定结果,在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申请评定一级的234家参评博物馆中,最终共有123家博物馆符合一级博物馆的得分要求。另有部分参评单位,虽未达到一级博物馆的得分要求,但已符合二级或三级的评估条件。在123家拟评定的一级博物馆中共有二级博物馆94家,三级博物馆4家,未定级博物馆25家;从博物馆性质看,共有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90家、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33家,无非国有博物馆;从博物馆题材类型看,共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41家,综合地志类博物馆33家,革命纪念类博物馆21家,自然科技类博物馆11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7家和其他专题博物馆10家;从博物馆隶属关系看,共有中央属博物馆10家,省(市、区)属博物馆12家,地(市、州、盟)属博物馆70家,县(区、旗)属博物馆23家,其他隶属关系8家(其中企业属4家、高校属4家);在本次评估中评定或晋升一级博物馆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山东省和江苏省,均有13家博物馆评定或晋升为一级博物馆。

4.在本次评估中新评出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哪些特点?

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中坚力量,展示着中国博物馆的精彩风貌,代表着中国博物馆的最高水平。新晋的123家一级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在新时代的繁荣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与表率作用,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类型多元、主题丰富,展现了我国博物馆体系日益完善。

例如,新晋的123家一级馆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大型新建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行业博物馆,阐释了不同行业蓬勃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

良渚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7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向世界呈现了中华大地的璀璨文明,展现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香山革命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等21家革命纪念类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青岛海洋科技馆等11家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上海大学博物馆等4家高校博物馆,彰显了大学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用专业又具个性的方式记录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第二课堂”。

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收藏资源日益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123家一级馆馆舍建筑面积总计达296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达112万余平方米,平均每馆馆舍建筑面积24137平方米,展厅面积9116平方米,真实反映了我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硬实力;123家一级馆拥有5732597件(套)藏品,202015件(套)珍贵藏品,平均每馆拥有藏品46606件(套),珍贵藏品1642件(套),藏品丰富,品种多样,藏品管理制度完善,具有与收藏规模相适应的藏品养护、修复能力,体现了国家一级博物馆应有的专业水准;123家一级馆虽然仅占全国博物馆总数(6833家)的1.8%,但在2023年度举办临时展览总数达1492个,教育活动总数达30757场(次),累计接待观众总数达1.3亿人次。平均每馆举办展览12个,教育活动250个,接待观众106万人次,远超全国博物馆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博物馆更加积极地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5.请介绍一下目前全国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总体情况

通过本次评估,国家一级博物馆总数达到327家,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4.78%,实现了新版《评估办法》“鼓励不同资源属性、不同举办者性质、不同地理区域的博物馆平等参与评估”的修订目标,有效扩大了评估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高质量博物馆进入等级序列,激发出更大发展动力与潜力。

从区域分布来看,经过本次评估,31个省、区、市均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分别为155家、71家、80家和21家。山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较多,分别为32家、28家、26家和21家。从区位分布上也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域、不同省份之间,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相对突出,许多西部省份对于高质量博物馆资源的需求依然较大。

从管理属性来看,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有261家为文化、文物相关部门归口管理的国有博物馆,占总数的79.82%;64家为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占总数的19.57%;2家为非国有博物馆,占总数的0.61%。从管理属性的差异也可以看到,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其质量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从题材类型来看,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有131家为综合地志类博物馆,88家为历史文化类博物馆,58家为革命纪念类博物馆,26家自然科技类博物馆,10家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以及14家其他专题类博物馆。

从隶属关系来看,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有中央属博物馆22家,省(市、区)属博物馆79家,地(市、州、盟)属博物馆172家,县(区、旗)属博物馆42家,其他隶属关系12家。隶属于地(市、州、盟)及以下国家一级博物馆226家,占总数的69.11%,充分体现了我国基层博物馆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逐步落实。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我国国家一级博物馆门类齐全,类型结构合理,区域分布和结构优化,形成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网络,在我国博物馆向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已成为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领军队伍和骨干力量。



原载于中国博物馆协会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博视频
文博视频
中国文物报社旗下媒体平台
841文章数 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