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近视可以戴眼镜,古代没有眼镜,他们近视了怎么办?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米开外雌雄同体,五米之外六亲不认,十米之外人畜不分,这就是一个不戴眼镜的近视者眼中的世界。



不要觉得夸张,这种痛苦只有近视的人能体会,虽然现在可以佩戴近视镜,但是生活中还是会有不方便的地方。

那么古时候的人如果近视了,他们会怎么办呢?那时候没有眼睛,难道他们只能当个睁眼瞎吗?



古代有人近视吗?

古人也是人,是人就会近视,只不过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游戏机的年代,人们不会因为看电子屏幕太久近视,但是读书人会因为刻苦学习而近视。

还记得那个小时候“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吗,这位不仅机智地见义勇为,他还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在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就是编著了《资治通鉴》。



他在官场不得志,自请前往洛阳任职,一待就是十五年,这期间啥也没干就只顾着埋头写书,结果……光荣近视了,他自己也说:“素有眼疾,不能远视”。

欧阳修也是个大近视眼,按照《石林燕话》中的描述,欧阳修“看字艰难”,这种程度应该比司马光严重多了。



可是欧阳修有钱任性,近视了看不了字,那就请书童帮自己读出来,没有什么是给够了钱不能解决的事。

白居易应该比欧阳修更严重,这位大诗人一生写了3000首诗(现存),可见他的用眼程度到了什么地步,他不近视谁近视?



大概是近视眼视物太艰难,白居易写了几首诗说明了自己的状态,如《眼病二首》里写道:“散乱空中千片雪……不是春天亦见花 。”



这种近视的程度简直就是开篇那句话描述的场景。

“铁齿铜牙”的纪晓岚也在其列,史书记载“貌寝短视”,这是说他样貌丑陋、眼睛近视,而且有人猜测他还是个超级大近视眼,但是他比较幸运,那时候已经可以佩戴眼镜了。



近视怎么办?

中国算是最早开始“考试”这种制度的国家,再加上人口多,大家为了出人头地就拼命念书,所以近视率比其他国家高得多。

但是那时候没人知道“近视”为何物,眼睛看不清的一律叫做“眼疾”,反正它是个病,是病就得治。



怎么治?不知道其中原理当然没办法从根本上治疗,但是古人智慧多,他们有很多“缓解补救”的方法。

最开始,大夫们觉得这是“精神问题”,就跟健忘、惊悸等病一样,开的药方差不多就是安神安抚一类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有一味“定志丸”,大概就是现在的“安神补脑丸”,虽然不能真的治疗近视,但是在没有其他药物之前,有个聊胜于无的效果罢了。

或许你会说那些大夫是庸医,说不定神医就有办法,确实,华佗、孙思邈等就有方法。



具体药方不做赘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华佗手握很多偏方和药方,他不仅能治疗近视,还能治疗失明、白翳、赤翳、障翳、青盲、目痒、目涩等症状,神医不是说说而已。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里更是记录了七十一种矫正视力的方子,他也做出来了“定志丸”,具体效果如何不清楚,但是他用到了石菖蒲。



石菖蒲有醒神益智的功效,有人会把它放到油灯旁边,用来吸收灯油燃烧的黑烟,同时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

除了吃药看大夫,在物理层面上也有预防近视的做法,比如古人读书、背书时的摇头晃脑。



在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古代学子在读书时把手背在后边,然后摇头晃脑,这不是学习的“形式主义”,而是在活动脖子,缓解颈椎痛,同时保证眼睛远离书本,避免用眼疲劳。

古代版的“放大镜”也可以帮助近视的人看清物品,最早的“镜片”极其巧妙,是用“水”做的,环保省钱。



宋人笔记《暇日记》记载:“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

利用水的折射来视物,原理等同于放大镜。



针灸应该算是大家最先能想到的方法,通过针刺对应穴位缓解眼睛疲劳,不过中医说的是调养阴阳平衡,近视就是阳气不足,扎一扎能好很多。

窦汉卿在《针灸标幽赋》里记载,攒竹穴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光明穴,针灸这个穴位有治疗眼疾的作用。



最后就是眼镜了,古人不是完全没有眼镜的,根据史书记载,最早的眼镜是一名意大利人发明的,在十五世纪传到中国,取名“叆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