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大阅兵,看完才知道跟电视演的不一样

分享至

1949年开国大典大阅兵,当时30万军民齐聚天安广场,营造出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后,由朱老总和聂荣臻元帅乘车检阅部队,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分批接受检阅。

而这次大阅兵如今看来依旧振奋人心,那么这次阅兵的台前幕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各界外国人士



阅兵前的故事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经过会议讨论,中央政府宣布将在开国大典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将会是新中国的第一次阅兵,也是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次阅兵式,那么,这么重要的仪式应该由谁来负责指挥,谁又能担得起这份职责呢?



事实上,早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就选出了以毛主席为首的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而1949年6月,这5位书记在讨论由谁指挥阅兵时,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人。

虽然开国之初,名将云集,很多将领都能担得起阅兵总指挥的重任。比如“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又比如“儒将”叶剑英。但是,在毛主席等五大书记的心里,最好的人选只有聂荣臻元帅一人。

聂荣臻元帅是著名的军事家,也以温良忠厚的性格深受军民的爱戴,毛主席曾将聂荣臻元帅比作《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并称聂荣臻元帅是“厚道人”。除此之外,聂荣臻元帅做事认真仔细,并且非常重视仪容仪表,可以说,无论是性格、生活习惯、组织能力,聂荣臻元帅都是阅兵总指挥的不二之选。



但是当时却有个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聂荣臻元帅此时已经身兼6职,实在是分身乏术。要知道,当时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了50天,而且阅兵队伍的选择、编队和训练都还没有定下。在这种情况下,聂荣臻元帅只好把一天当两天来用,同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阅兵上。

而聂荣臻元帅接受任务后,就立刻获取了各个部队的具体情况,定下了参与阅兵的部队,同时与这些部队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甚至亲自去受阅部队的营地进行指导。

这次阅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聂荣臻元帅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出现一点小小的疏漏都是极大的事故,国内国外无数双眼睛都在注视着这里,当时他告诉解放军战士们,几十年的征战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这个阅兵的机会,大家必须要将最完美的状态展现出来,将中国解放军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

与此同时,为了协助聂荣臻元帅的工作,毛主席安排了杨成武作为阅兵指挥所的负责人。而杨成武就是击毙了侵华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指挥员,有了他的协助,整个阅兵式的准备工作也更好得展开了。



到了1949年9月22日,此时距离阅兵开始只剩下8天,满打满算也只有192个小时,而这时候,突然出现的一份计划表却让聂荣臻元帅等人又犯了难,那么这个计划表到底写了什么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