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跃龙:带头干好“农牧渔” 树起富边一面旗

0
分享至

原标题:

王跃龙:带头干好“农牧渔” 树起富边一面旗

黑龙江日报记者 邵晶岩

孙吴县城向东行驶60公里,就到了边境线旁的哈达彦村。

这个只有800多人口的小村,从它的名字——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哈达彦俄罗斯族村,就看得出,这里是达斡尔族、俄罗斯族、汉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村落。

孙吴县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就在这个村,合作社的创始人、明星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王跃龙,是土生土长的哈达彦村人。

“我爱种地。”在更多人离开家乡离开土地时,王跃龙一直坚守在这里。也因为这种坚守,使他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他带领的合作社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王跃龙是农机、养殖、渔业等5家合作社的创始人,黑尊牛(孙吴县)牧业有限公司法人。在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内,墙上和书架上,上百个国家和省、市、县颁发的“先优”证书为他“种地”默默点赞。

“种地是件幸福的事”

16岁,王跃龙离开学校干起了农活,但最初不是耕地,而是在父亲的鱼塘里挑饲料,鱼饲料一担60斤,送一趟要走几百米,王跃龙一天要挑18趟。

“我父亲一直养鱼,没种过地,我当时就想,啥时候我能种地,就不这么累了。”种地的想法一直蛰伏在心中,4年后,王跃龙和父母商量,放下了鱼塘的活儿,去追寻他的耕田梦。

2005年,外地来了一台收割机到沿江乡作业,收割机的效率让王跃龙意识到:早晚得走机械化这一步,不能永远用镰刀锄头。

2006年,王跃龙花三万多元买了一台旧收割机,自己动手修了一年多,收割机成了全村的主力。有了农机的王跃龙如鱼得水,村里的山坡地,别的收割机去了容易坏在路上,王跃龙的车维护得好,进山坡也不出毛病,100多公顷的山坡地都是他来负责收割。

“一公顷作业费300元,一个作业季收割大豆300公顷,一年就回本了。”机械,让王跃龙增加了收入,也看到了农业的未来。

几年下来,王跃龙成为十里八村的忙人,谁家地着急收找他,谁家选种子买化肥也找他。2011年,王跃龙从组团买农资能够为村民带来实惠这个想法出发,带领同村5名农户注资50万元成立哈屯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实现了每公顷增收2000元的效益。第二年,种植结构调整,合作社更名为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

“我看着坑洼的土地,经过农机翻地起垄变得整整齐齐,心里说不出的舒服,种地实际上是很有意思的事。”热爱,让王跃龙种地种出了名堂,他创建的合作社配备耕种防收各类农机具80多台套,年作业面积6万多亩。

慎思笃行的农家娃

“如果不走差异化道路,肉牛养殖就容易陷入困境,咱们现在就是要进入高端牛肉的领域。”5月15日,在卧牛河乡会议室,王跃龙对卧牛河乡的养殖户代表说出自己的看法。

卧牛河乡安格斯肉牛养殖产业座谈会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格斯肉牛养殖专班负责人郁帮华,召集王跃龙和县畜牧兽医总站、保险公司、卧牛河乡党委政府和乡里的养殖户代表坐到一起,部门和企业讲政策,养殖户说顾虑,商量改养安格斯牛的可行性。

“我了解王跃龙,做人做事踏实、厚道,跟他合作错不了。”卧牛河乡养殖户刘万军说。当天,刘万军就和几个养殖户与王跃龙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

2016年,为拓宽村民致富途径,王跃龙成立了孙吴犇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王跃龙和社员们的养殖业越做越大,组建了牧草种植合作社和三个养殖基地,办起了一个安格斯牛加工企业,并在哈尔滨、黑河等多个城市开设直销店,在肉牛养殖产业上形成了种养加销全链条。

组建农机合作社、淡水鱼养殖、发展安格斯牛产业,王跃龙都没遇到过太大的困难,“我没想过失败,我认为一定能成,有经验积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和村民们投资组建合作社肯定有风险,但王跃龙胸有成竹。

在王跃龙身上,做事的“高调”和做人的“低调”和谐共存。在取得的荣誉面前,他云淡风轻。帮助过别人的事,他闭口不谈。实际上,王跃龙做了很多,他组织成立哈屯合作社“大病救助资金会”,对大病家庭实施救助;出资为条件差的村民改造泥草房,改善居住环境;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会帮忙。

“相信”让他在带头致富路上走得更远

在王跃龙带头致富的路上,“相信”两个字具有特殊的意义。王跃龙在创业的路上没遇到坎坷,但也会有困难的时候。2012年,王跃龙买设备缺钱,向村民冯士好开口,冯士好二话没说,把家里的20万元借给了王跃龙。“他有正事儿,需要我帮个忙我就帮一把,借给他我放心,后来我也加入了合作社,现在耕地啥的一年分红10多万元。”哈达彦村村民冯士好说。

王跃龙所在的哈达彦村,曾是沿江乡唯一的省级贫困村,王跃龙带领合作社党支部一班人,主动实施“党建领航、合力脱贫”,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助力脱贫攻坚。采取大户参与、小户联动的模式,依托跃龙鱼类养殖合作社的河蟹养殖和冷水鱼养殖项目,带动贫困户42户60人脱贫。通过成立孙吴县哈屯天马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村搬迁、宅基地腾退、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红旗乡建设村农民增收78万元,最终实现了整村脱贫。

“我的信心不是因为我有多大能力,我相信身边的人能和我一起把事儿做好。组建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土地收入就翻番了,一是国家加大了农机补贴力度,二是当时省里引导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搞肉牛养殖和加工,也是因为县里把安格斯牛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如今,王跃龙有了农牧渔多个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带领乡亲致富的路上越走越畅。

来源:黑龙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5026文章数 110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