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造卫星、大飞机,上海职业教育已进入NextLevel

0
分享至

界面新闻记者 | 刘素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朋

DIY太阳能卫星、使用数控机床制作对讲机、用3D打印机打印音箱……2024年5月19日,2024年上海职业教育活动月启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推出了多个职业教育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期间,全市79所中高职院校共提供了413个职业体验项目,涉及19个专业大类,这也是上海职业教育向市民开放的一次集体亮相。上海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源地,界面新闻在采访中发现,当下上海职业教育已进入NextLevel,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

创建于1963年的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拥有上海市首个五星级数控开放实训中心,是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塑料模具工程、制冷与空调、增材制造上海训练基地,目标是培养大国工匠。

该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合作完成的《航天器制造人才培养的中职创新与实践——“三共同”筑产教融合 “三对接”行精准培养》曾获2022年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荣获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数控应用技术学生李浩兵2021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该校,去年斩获第十届“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综合二等奖。当年的比赛共设置了110个比赛项目,共有百所职业院校的近十万名学生参与初赛,5000余名学生进入决赛。

李浩兵在哥哥的影响下了解到数控专业。哥哥比其年长9岁,先考入上海工业技术学校,也是技能大赛的种子选手,毕业之后又通过成人自考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如今在中国航天工作。初中毕业时,李浩兵也选择了走职业教育道路,并顺利进入竞赛班,希望在各项大赛中获得好的名次,为后续的升学和工作做准备。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数控实训基地。摄影:刘素楠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2024招生简章显示,学校招收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和普通中专等学生,专业涉及机械工程、机器人技术、眼视光技术、数控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有多个专业免学费。

2010年,上海职业教育启动贯通培养模式试点,贯通教育可以说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最大、最成功的改革之一。目前,上海职业教育中贯通培养模式的招生人数占中职学校录取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报考分数也越来越高。2022年5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从法律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畅通了职业教育学生升学的通道。

“现在贯通路径比较通畅,一个是中本贯通,一个是中高职贯通,我们贯通的院校也非常丰富,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我们整个教学体系都会与大学对接,确保先把中职阶段的职业素养基础打好,进而进入大学体系提升学科认知。”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李琦明说,“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了解到,不管在哪个赛道都能够成长成才,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据其介绍,学校也与一些企业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每年毕业季,都有一些企业来抢人才。2023年,学校有毕业生628人,实现了100%就业升学,其中上海户籍毕业生占74%;直接就业毕业生188人,升入高校继续深造的共有440人。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推出了多个职业教育体验活动。摄影:刘素楠

“老师,来支持一下我们呗!”5月19日,在位于静安区的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中,由学生设摊开展的创意集市吸引了不少目光。当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古法印刷、黏土雕塑等文化创意活动。

艺术设计专业高一学生刘依林展示了自己和同学设计的“零接触”扭蛋拾便器,该产品适合养宠人士在遛狗时拾取宠物粪便,已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她对美术绘画感兴趣,去年9月刚入学,起初担心学习和专业技能无法平衡,来到学校后发现有更多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爱好,也有更多机会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如果我们的作品最后能进国赛、真正得到社会认可的话,我会考虑去开个公司自己创业。”

事实上,这也是上海职业教育推出的“璀璨星光”校园文化节内容之一,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11个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也将开展丰富的展示体验活动。上海鼓励每位中职生在校期间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发展一项兴趣爱好、参加一次竞赛竞技、参与一项志愿服务、欣赏一场高雅艺术。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杨舟表示,希望更多家长和同学了解职业教育,喜欢文化创意类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出路其实是一座立交桥,而不是独木桥,我们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是通往高等专科职业学校,也有一些读本科,部分以就业为导向。”


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创意集市。摄影:刘素楠

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将发生哪些新的变革?

2023年9月,原上海市教委主任、现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陆靖在上海市职业院校校(院)长职业教育发展专题报告上曾指出,上海职业教育在未来5-10年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要与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对接和转变相匹配。第二个转变是在5年内,将高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出口,取代目前中职与高职并存的情况。此外,专业调整还需要关注民生的重大需求增加养老行业和2-3岁儿童托育的人才供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推动上海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5月19日举办的2024中华职业教育上海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原主任周汉民表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必须与时俱进。职业教育作为对接产业最密切、服务经济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要推进与产业布局的精准匹配、深度匹配,动态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的发展变化,创新培训课程体系,尤其是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并加入综合能力与软实力的学习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591659文章数 12913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