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场特别的“大思政课”——西南交通大学让院士雕塑“开口说话”

0
分享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王鑫昕)日前,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举办了首期“雕塑下的大思政课”。本次课程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电气馆楼前的曹建猷院士雕塑为背景,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和学习科学家精神,深化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曹建猷院士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的奠基人,以其为国为民的奋斗精神和科技创新的贡献,成为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精神象征。

在首期课程中,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斌引用曹老原话“一切为了祖国,为了祖国建设”,讲述了曹老的三个故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远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求学的曹建猷无比激动,他感觉“看到祖国的光明”;1956年,曹建猷确定了我国铁路电气化采用25kV单相工频交流制式,1958年元旦,全长669公里的宝成铁路通车,“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1987年,70岁时,曹建猷向西南交大党委郑重地递交了入党志愿书。


青年教师代表韩莹分享了自己参与“曹建猷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经历,展示了曹老手写教材《电力铁道一次供电系统》《Theory of Computation(计算理论)》复印版。博士生党支部书记代表王顺同志领学曹建猷院士的入党转正申请,全体师生集体诵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部分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理论和纪律的理解。

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通过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常态化开展“雕塑下的大思政课”。从校园内以曹建猷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大思政课,拓展到以红军长征纪念碑为代表的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大思政课,深入到聚焦绿色低碳能源转型以轨道交通和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行业大思政课,再到师生开展社会实践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大思政课,逐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12029文章数 5911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