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日军监狱中,任远对战友说:同志,我命令你把我勒死

分享至

194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河北丰润县城的日军监狱中,出现了令人不忍直视的一幕。

一个衣衫褴褛的囚犯,用一条麻绳,紧紧勒住了另一名囚犯的脖子。

离奇的是,这位被勒住脖子的囚犯,不仅没有挣扎,嘴角似乎还露出一丝安详的微笑。

而动手的那名囚犯,却泪流满面,似乎精神已经濒临崩溃。

短短几秒钟后,被勒的囚犯就陷入了昏迷,手脚也随之抽搐起来,恰巧踢倒了放在附近的夜壶。清脆的碰撞声响起,在寂静的黑牢中,显得格外刺耳。

随即,不远处的值班室骚动起来,被惊醒的看守拖着沉重的脚步,骂骂咧咧向这间牢房走来。

听到狱卒的声音,动手的囚犯仿佛得到大赦般,飞快松了手,将麻绳塞进稻草堆里,一翻身佯装睡觉,将看守糊弄了过去。

一切恢复平静后,被勒晕的囚犯在狱友的轻声呼唤下悠悠醒转。看着身旁双眼通红、神情激动的狱友,他似乎明白了一切,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同志,真是难为你了......”

这名在鬼门关前转了一遭的囚犯,就是八路军冀东军区联络部部长兼冀东东北情报联络站站长,大名鼎鼎的“燕山部队”领导人任远。



他为何深陷日军黑牢,又为何差点死在狱友手中?今天咱们就来讲讲这段传奇的故事。

1944年10月16日,是晋察冀军区历史上的一个“至暗时刻”。

这一天,整个冀热边军区的县级以上干部齐聚丰润县何家营,正在召开冀热边特委的扩大会议。

然而,这个会议的消息却不幸走漏了出去。驻扎在丰润县城的日军第8混成旅团闻风而动,集中了5000多人的兵力,将何家营一带围得铁桶一般,想要将冀热边军区的骨干力量一网打尽。

得到敌人大举出动的情报后,冀热边特委马上组织人员转移。然而,在赶到一个叫杨家铺的村子时,他们陷入了3000多名日伪军组成的包围圈。

晋察冀抗战史上不忍回首的杨家铺突围战就此打响。

敌人以逸待劳,我方又只有少数警卫部队随行,这一仗的结果自然十分惨烈。根据史料记载,参加会议的近800名各级干部和警卫战士,当场牺牲430余人,150余人被俘,只有不到120人成功突围。

这场战斗的巨大损失,让聂荣臻元帅在多年后仍然痛心不已:“杨家铺战斗,实是我军在华北的一次损失重大的战斗!”

然而在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险即将袭来。

因为,任远也在被俘人员中。

我党的地下情报工作者,基本上都曾使用过多个名字和身份,任远自然也不例外。在延安学习情报保卫时,他叫马耀武;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社会部工作时,他叫任远;而当1942年,他被派到冀东建立东北情报联络部时,他的名字又成了刘杰,身份背景也换成了全新的。

采取这样的措施,自然是为了保密。不仅因为东北情报联络部主要负责的情报对象是伪满洲国和关东军,责任极为重大,而且联络部机关里,还保存了一部宝贵的大功率电台。

在冀东的两年多时间里,任远往冀东和东北的十余个重要城市派出了几十名地下工作者,构建起了一个疏而不漏的情报网络,搜集了日伪大量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

而这些情报,正是通过这部电台,源源不断发往延安,为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正因如此,任远不仅将这部电台视若珍宝,也对电台使用的密电码采取了周密的保护措施。除了冀热边特委社会部、他自己和寸步不离电台的译电员外,没有人能够接触到这些情报。

他的那份密电码和联络代号,则记录在了一个小笔记本上。除了密电码外,东北情报联络站情报员的联络代号、潜伏地点等绝密信息,也都以密码的形式,记录在了这个小本子里。

可以说,如果有人拿到了这个小本子,八路军在东北的情报网络,就有被连根拔起的危险。

因此,任远对这个小本子十分珍重,平日里绝不离身,一直放在他的衬衣胸前口袋里。

然而,随着任远的被捕,这个事关无数人生死的小笔记本,即将落在日军手里了。

当任远在剧痛中醒来时,他正躺在一副担架上,由2名老乡抬着,夹在日军的队列中,摇摇晃晃向丰润县城走去。

他恍惚记得,在突围过程中,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他的双臂被弹片击中,受了重伤,随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清醒过来的任远,第一时间想到了他的小笔记本。他仔细感受了一下,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笔记本还好端端躺在他的口袋里,沉甸甸的,像一座山。



原来,当敌人搜索战场时,见任远上半身满是血污,便只拿走了他的手枪和钢笔,并没有进行仔细搜查,才让这份情报暂时逃过了一劫。

虽然情报暂时获得了安全,但任远深知,等到了丰润县城,日军一定会对他们进行全面搜身,要避免情报泄露,就只能毁了它。

然而,当任远试着想要抬起双手时,剧烈的疼痛让他甚至无力解开军装的扣子,想要不被人注意毁掉笔记本,更是绝无可能。

正当任远束手无策时,随着一声口令,日军的队伍突然停了下来。

原来此时天色已晚,日军害怕八路军前来劫回这批俘虏,便下令在附近的村子里住下,而任远等俘虏们,则被押到了一个马厩里安顿下来。

任远非常清楚,这将是他保卫这份绝密情报的最后机会。

于是,他假装呼吸困难,向抬担架的老乡求助,让他帮忙解开了两个扣子。

随后,等到夜深人静,任远忍着剧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从衬衣口袋里掏出笔记本,轻轻将其撕开,一页页填到嘴里,就这么吞了下去。

这幅画面,我们在几十年后看来,依然热血沸腾。一个身受重伤的人,为了不惊动日军看守,以这样的方式毁掉情报,他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将笔记本销毁后,任远终于放下心来,但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他自己该怎么办?

被押进丰润监狱后,任远自称是冀热边某区委的警卫连长,暂时骗过了日军。但与此同时,他也知道日军必然会进行多方查证,自己的假身份,很可能支撑不了多久。

敌人一旦知道了任远的真实身份,必然会想方设法从他身上挖出情报,甚至会利用他,来诱骗其他的地下情报人员上钩。

为了确保情报和同志们的安全,任远想到了死。

他制定的第一个计划,是喝水。

众所周知,人在受重大外伤后不能大量喝水,否则会导致血液稀释、电解质紊乱,很有可能导致死亡。

任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但是,他的这一反常行为,很快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不仅严格控制了他的饮水,还对他进行了重点审问,想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任远将计就计,在审问时要么破口大骂、要么胡言乱语,想方设法激怒敌人,想要借敌人的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在几年前,日军也许就上当了。但如今全面抗战已经打到了第7年,日军也学得越来越精明,任远的做法,反倒让日军不敢轻而易举处决他了。

为了让任远活下去,日军不仅派人给他治伤,还将他转到了条件略好一点的牢房,并安排了一名囚犯照顾任远。

当任远看到自己的新狱友时,他的眼睛亮了:这个人叫李永,是组织安插在丰润县城的一名地下交通员,曾与任远有过一面之缘。

经过多番试探,任远确定李永被捕后没有暴露身份和叛变,便重新鼓起了斗志,和李永研究起了越狱的办法。

然而,就在两人秘密策划逃跑的时候,一个新的变故又出现了。

这一天,在监狱放风的时候,任远突然发现,在不远处的岗亭里,出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

这个人一边盯着任远,一边与身边的日军嘀嘀咕咕说着什么。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