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岁大寿为无后忧愁,寡居儿媳双膝跪地:公公,您还有个儿子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这首歌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尤其对于80、90后来说,几乎是看着关于包青天的电视剧长大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只要一提到包青天,几乎立即会浮现出他那黑黑的样子,尤其是他额头上的月牙,也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标志特征。



相比较他独特的外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做人和为官人生态度。

青天是指晴朗的白天,后来又被指代清官,纵观历史上的人物,能得到这一称号的,着实不多,似乎只有包拯、海瑞、袁可力等三人,而其中有数包拯最为出名。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恨为官不做实事之人,在他的思想里,当官不为民做主,还真就不如回家卖红薯。

他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不随意附和,更不屑于取悦他人,他的官当得越大,他就越注重洁身自好,后来甚至连亲戚朋友都断绝了来往。

他为官期间十分注重整顿吏治,更将为民请命当成为官的首要重任,只要将百姓将自己的冤屈诉说给包拯,他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包拯后来虽然位高权重,但却绝不徇私情,甚至吃的、住的都和百姓无二,正是因为这样的大公无私,让他的名字,成为了清廉的象征。



可是包拯在老的时候也有一件愁心事,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先他而去了,在他60岁大寿的时候,更是为此自责不已。

可是他寡居的儿媳却双膝跪地对包拯说:公公,您还有个儿子,我已经养到了2岁。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包拯的婚姻

包拯刚直不阿,在婚姻上也是极为谨慎,一般的王公贵族,大多都是妻妾成群,但是包拯不是如此,别说妻妾成群,就连三妻四妾,他都接受不了。

包拯原配妻子为李氏,两人恩爱非常,只是可惜,这位李氏没有享福的命,嫁给包拯之后没有多久便撒手人寰了。



由于李氏的早逝,连为包拯生个一儿半女都没能做到。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即便想坚持一夫一妻制,也扛不住没有后代的压力,毕竟古人对这事非常在乎。

思量再三,包拯只能再娶,包拯娶的继室为董氏,这位董氏没有让包家失望,她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这让已经30多岁的包拯,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由于包拯的缘故,包繶自幼便受到了赵宋皇家的特殊照顾,还没有成年便被宋仁宗赐封为太常寺太祝,只需等到他成年,便可就任履职。



包繶的人生着实令人羡慕,但是你如果知道他的结局,想必就不会羡慕他了。

一转眼,包繶长到了19岁,在包拯的安排下,他与崔氏成了婚,既然已经成家,自然要立业,可是还没等他就任履职,便在婚后第二年因病去世了

儿孙先后离世

包繶的去世,令包拯心痛不已,好在包繶与崔氏生有一子,名叫包文辅

没了儿子,还有孙子,包拯把爱都给了包文辅,能把孙子养大成人,倒也是一件宽慰人心的事情。



可是令人悲痛欲绝的是,包文辅在五岁的时候便夭折了,短短几年,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孙子,这让包拯心如刀绞,毕竟断子绝孙这事,是常人无法接受的。

包拯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悲痛的现实,但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此时的他,已经60岁了,想要再生个儿子,几乎没有可能了。

包拯思索之下,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了,但是儿媳崔氏还有大把的余生,便劝说她改嫁,寻求自己的幸福。

可是崔氏却一口回绝,她说:

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



而在这之后,崔氏一直没有改嫁,后来整整为包家守节了20多年,只不过这是后话了。

崔氏虽然不愿意改嫁,但是也没有办法来为包家延续香火,毕竟她的丈夫早已经去世多年,而她能做的就是替丈夫好好孝敬包拯。

60岁大寿意外惊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