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民法院报(整版) | 淬火打磨“领头羊”

0
分享至



▲《人民法院报》2024年5月13日《采风周刊》

手记 / 他们的青春“研”色

学研花开,春色满园。

如何培养高层次审判人才,是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采访中,从初见到深谈,记者在3个不同的青春故事中读到一个相同的情节:“审学研”的淬火打磨。而这,正是培养高层次审判人才的一把“金钥匙”。

2021年以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把实施“审学研”一体化机制,作为强化法院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干警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

陈默到基层法院挂职锻炼,直接面对群众和困难,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磨出真功夫、练就硬本领;王继余成长为一位调研功底深厚、案例意识敏锐、置身大局思考的中层干部,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前行;霍丽君返岗后让大数据“开口说话”,成为院里审判管理“大管家”……

培养审判人才,服务辽宁振兴发展大局,他们既是法院长远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的生动注脚。岗位不同,人生目标或许也有差异,但他们同样把在“审学研”期间积蓄的力量释放在践行公正与效率的点滴之间,引领带动青年干警在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中努力冲锋,尽展豪情,成为辽宁法院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采访结束时,辽宁高院第6期“审学研”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下一个花团锦簇的时节即将到来。

淬火打磨“领头羊”

——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培养的优秀法官们

2021年以来,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通过实施“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强化法院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青年干警成长,带动形成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的人才培养新气象。3年来,共有5批25名优秀业务骨干,努力成长为审判工作、理论研究以及教育培训的“领头羊”。

陈默:一心为民情似火


陈默,辽宁高院行政一庭法官。初见其人,温婉恬淡,散发着书卷气。只要一谈起案件,那双浅笑盈盈的眼睛,立刻变得坚毅笃定。

2008年至今,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的法学、金融双学士,历任辽宁高院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曾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工作。2022年,陈默被派至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挂职副庭长。

陈默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当天的待办事项,清单式罗列工作任务,提醒自己不遗漏每一个细节。便签贴是她最常用的工具,庭审前、讨论时、下班后,随时随地记录下工作心得和办案体会,“审判工作就是一个学习、积累、总结的过程。”在陈默眼里,工作就是学习。

“学习型法官”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经常能看到她去旁听其他法官的庭审。”

常学常进。2021年,陈默成为辽宁高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员,“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机制”是其研究的两个课题之一,半年时间,陈默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3篇论文,完成3个课件,走上讲台1次,起草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辽宁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前5期“审学研”驻院研究员均被纳入辽宁法院师资库,陆续走上讲台为全省法院干警授课。

2023年,陈默成为法答网答疑专家库成员。针对“行政复议与诉讼衔接问题”的提问,为了给出“最佳答案”,陈默在查阅大量的案例与学术资料后,又从法理、政策、“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等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才作出比较全面的回答。

“答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开拓了视野。”陈默说。

“卫生间返水责任不在我!凭啥让我赔钱!”

“责任在不在你,得听法官的!”

2022年以来,陈默在皇姑区法院民二庭挂职。尽管起点很高,但由行政审判转入民事审判,也是不小的挑战。在挂职期间,陈默审理了一起卫生间返水致房屋受损的邻里纠纷,事发是春节期间,双方情绪激动,刚开庭就剑拔弩张。

了解案情后,陈默意识到,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找到“法理”背后的“情理”突破点。在上门调解后,终于换来了双方的心里话。

“我就想知道,卫生间返水那天,他为什么不及时赶回来?”

“我真不是故意的,那天家里有人生病了,我们全家都在医院。”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双方握手言和。“没想到陈法官这么有耐心,我们都很服气!以后遇事儿肯定先沟通,大家还是好邻居。”

皇姑区法院民二庭书记员刘子萌就很佩服陈默:“特别平易近人,跟当事人谈心、交心,很多案子在她轻松的言语间聊着聊着就解决了。”

“公平正义很神圣,但其实就在平常生活里。”在陈默看来,老百姓身边的案子,不只是简单的判断题,更是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的多选题,或者是需要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的填空题,因而更加考验法官的为民情怀和司法智慧。在“审学研”期间,陈默研究的另一个课题就是关于诉源治理。在办理每一个案件时,她都优先选择调解,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她的不二法门。

遇到年纪大的当事人,陈默主动上门核实案情;对不同民族当事人的生活习俗,她一一记录,以备参考;调解家庭纠纷时,她会被当事人的遭遇所打动,常常泪流满面。“基层法官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能用最大的诚意和包容心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陈默对基层办案体会很深。

王继余:润物无声胜有声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半年时间不算长,但如果全身心投入一件事,足以把精钢锻成利刃。”作为辽宁高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人员,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王继余坦言,驻院研究的半年为其此后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审学研’驻院研究期间,我养成了强烈的案例意识。”王继余说,“法官要善于捕捉案件的特殊性,更要深入研究特殊性,促进审判水平不断提升。”

2023年2月,在葫芦岛龙港区人民法院挂职副院长的王继余对一起酒驾案件作出判决。

此案中,被告人吴某其实并没有驾驶机动车,只是在明知刘某饮酒的情况下将车交予刘某驾驶并一路随行,这正是案件的特殊之处。

法院审理认为,吴某将车钥匙交给饮酒的刘某,为刘某的醉酒驾驶提供了主要犯罪工具,这不仅是危险驾驶行为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表明二人对醉驾行为存在通谋,二人联合制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故应认定吴某为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人。

翻阅参考资料、查询相关案例、分析重点难点……王继余认真研究案情,深入挖掘这起特殊酒驾的理论价值。一篇近7000字、以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之共同犯罪的认定为主题的案例分析“出炉”。

在王继余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能力恰恰是“审学研”赋予法官的核心竞争力。

凭借着出色的调查研究能力,2023年6月,王继余完成了《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葫芦岛市两级法院进一步完善司法服务举措提出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深入挖掘涉企案件背后成因,针对行政机关和各类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别从强化契约精神和增强依法合规治企意识提出务实可行的对策。在王继余看来,“审学研”给了他这样的底气,也锻炼了他这样的能力。

“虽然不发文凭,但能在省高院沉浸式学习,机不可失!”他把“审学研”视作机遇,让他有时间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完成一次蜕变。

在驻辽宁高院研究期间,王继余在国家级刊物发表2篇论文,制作了1个精品课件。2022年8月2日至4日,担任教培科科长的王继余精心组织了葫芦岛全市政法系统第一期同堂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这是近年来葫芦岛政法系统刑事审判业务首次同堂培训,从规模、标准、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层干部,王继余带领的是一支比他更年轻的队伍。

强队伍要从提素能开始,王继余建立“周一小课堂”学习制度,利用每周一上班后的半个小时进行集中培训。

“党建指导、短视频制作、舆情分析,‘周一小课堂’涵盖了工作需要的种种技能。”2022年8月入职的干警张茜告诉记者,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继余的公文写作能力,“科长经常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我们开拓写作思路,带着我们分析优秀文章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我现在也有了很大进步。”

2024年2月,王继余被任命为葫芦岛中院研究室主任,负责综合材料起草、审判管理、司法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好苗子一定要经风雨见世面,他本人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多岗位历练将有助于他早日成长为‘领头羊’。”葫芦岛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于德江对王继余充满了信任和信心。

“工作压力不小,但我在‘审学研’经过了魔鬼式训练,咱不怕!”王继余很乐观。

春暖花开,争奇斗艳。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战斗团队,王继余正用他的言行和经历鼓励带动着身边的年轻人在法治路上逐梦前行。

霍丽君:破土拔节心向阳


风风火火,勤勤恳恳,数据“一口清”。这是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民法院领导和干警对霍丽君的普遍印象。

“审学研”第三期学员霍丽君从“审学研”返岗后,被提拔为瓦房店法院审管办主任。

“我是数据管家。”这是霍丽君对自身的评价,对深挖数据“金矿”,提升审判质效,她感到使命如山又信心满满。

落实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开展工作,是霍丽君回到瓦房店法院后面临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案-件比”指标不在合理区间该怎么办?作为是推进审判管理的核心指标,“案”是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案,“件”是“案”在法院办理期间,经历若干程序,司法管理统计的“案件”。

“最优的‘案-件比’是1:1,老百姓的一个‘案子’,进入诉讼程序后一审案结事了,办案质效最高,司法资源投入最少,当事人的感受最好。”霍丽君以“立审执”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精研各诉讼程序,制定了瓦房店法院防止程序空转工作规则,在办案过程中更注重一次性实质解纷,减少老百姓“跑法院”的次数。经过2个月的试行,瓦房店法院 “案-件比”降幅11.24%,进入合理区间。诸如此类,26个指标,她一个个钻研。

对内调研、对上建议、学习研究、测算研判……霍丽君结合瓦房店法院实际,形成了5篇约7万字的高质量综合性调研报告及专项报告,为指标体系全面施行做足了前沿功课。

“她精神吃得透,症结找得准,下药对症,党组很信任她,群众评价也很高。”瓦房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勇峰对霍丽君的表现连连称赞,“半年的‘审学研’,小霍确实更加成熟,思考问题更加系统全面了,分析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头头是道。”

不懂案子,何谈管理!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优秀法院基层行”,与调研组联络最多的是她;上级法院对下业务指导,座谈中出现最多的是她;人民法院庭长培训,以“门外汉”身份参加的也是她。

瓦房店市下辖21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为了提升人民法庭审判质效,霍丽君走遍了辖区内8个人民法庭,和法官、法官助理面对面,逐个讲解指标价值。

“当我回到瓦房店的那一刻,我的‘审学研’实践课题才真正开始。”经历过基层的摸爬滚打,再次回望“审学研”课题“人民法庭审判质效评价研究”,霍丽君有了新的感悟,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诉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服务乡村振兴等,“这些都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方法,用实践去检验。”目前,瓦房店法院常态化开展大数据分析会商,集中剖析短板和弱项,形成日调度、周通报、月研判工作机制,为审执工作提供动态精准分析,把“数据流”变为“信息流”“决策流”,审判质量管理指标的整体表现长期向好,持续高位运行,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霍法官,谢谢你亲自跑一趟,我们心里敞亮多了……”春节之前,为了让心情焦灼的双方当事人过个踏实年,霍丽君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庭审后连夜撰写了裁判文书。

原告老张的子女十分孝顺,在父亲受伤住院后,多次乘坐飞机、高铁从外地往返照顾老张,产生了一笔不小的交通费和误工费,故将该笔支出列入损失项目,在庭审中坚持主张。因该笔支出大多属于间接损失,无法在裁判中予以足额支持,最终判决金额与老张主张的相差了4万余元。

对此,老张颇为“上火”,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因此更加牵挂,一场事故让一个家庭心事重重。

将“如我在诉”向“如我败诉”延伸,霍丽君得知后立即带上米面粮油与同事一起驱车来到老张的家中,以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区别为切入点“唠家常”,围绕案件争议焦点所适用的法律进行详细解读,终于让老张放下心结、舒展愁眉,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案子要结,“心结”更要解。“审学研”之后,霍丽君更加注重强化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准确性、透彻性,高质量回应当事人的诉求,在释法明理中,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纾解群众心结。

学报告 谈体会

陈默:通过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更加坚定了钻研业务、提升能力、维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我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带来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做一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心态,俯下身、守住心,以务实扎实的作风、奋力拼搏的状态,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王继余:作为法治践行者,我们必须以过硬的形象维护司法公信力。一要有恒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顶得住压力。二要守初心,要坚持人民至上,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理好每一起司法案件。三要律己心,经常照反省之镜、量业绩之尺、敲廉洁之钟、杜绝非分之想、拒绝非法之利,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强防线。

霍丽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的次数高达100余次。在为民司法中躬身笃行,要自觉培养“如我在诉”的意识,不断提升办案质量,从“人民”二字中强化责任担当。作为审判管理者,要奋力推进审判管理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作用,为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努力奔走,奋力书写好青春向党的时代答卷。

来源:人民法院报

审核丨黄艳辉

记者丨黄艳辉 严怡娜

制作丨李 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辽宁高院
辽宁高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2561文章数 8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