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位功臣从不关门,卧室任人出入妻女抱怨毫无隐私遭嫌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历史上能打仗会打仗的名将有很多,但能够打消君王疑虑,并以功高震主的姿态得以善终的将军还真不多。

当然,秦代的王翦是一个。

王翦是秦始皇打天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可以说如果没有王翦,秦始皇的大一统来不那么快。

秦始皇是个多疑的人,他也怀疑过王翦,尤其是灭楚之战,王翦问秦始皇要六十万大军,他更加认为这老小子有不臣之心,于是大胆启用年轻将领李信,结果李信不给力,枉费了秦始皇的信任。

迫于无奈,秦始皇只得再度启用王翦,为了打消秦始皇的疑心,王翦靠着一波风骚走位(要车子,要良田,要银两等),成功打消秦始皇的疑虑,最终带着六十万秦军灭掉了楚国,帮助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统的不世之功。

虽然王翦最终的结果没有交代,但也正是因为没交代,我们才可以推算出王翦应该是得到了善终。

除了王翦之外,唐代的郭子仪也是一位情商和智商双高的将军,他是唐朝中兴的名将,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击败了吐蕃、党项的入侵。



更难得的是,郭子仪经历了七朝而屹立不倒,甚至还被唐德宗尊为“尚父”,最后以84岁的高龄得以善终。

那么郭子仪的政治生存秘术是什么呢,其实,从这件小事便能看出。

郭子仪作为唐朝的一位大功臣,但他从不关家门,连妻女的卧室都任人出入,妻女抱怨毫无隐私时,不料却遭到了郭子仪的嫌弃。

这件事说来话长。

率领数骑退回纥,七朝元老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今陕西华州人,早年参加武举,以“异等”的成绩受到朝廷赏识,当了一个九品小官,后来一路晋升,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已经官至正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的郭子仪还在守孝期间,就被朝廷启用去讨伐叛军,郭子仪凭能力一路所向披靡,令叛军闻风丧胆。

后来他凭借自己超凡的军事指挥能力,从叛军手中夺回了长安、洛阳,使得岌岌可危的唐王朝,暂时稳定了下来,而后来安史之乱得以被平定,郭子仪居功至伟。

安史之乱后,仆固怀恩又引回纥、吐蕃进攻唐王朝,郭子仪率兵屯驻泾阳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泾阳被围困。



紧急情况之下,郭子仪亲自上阵迎敌,回纥士兵看着郭子仪的身影心中发怵,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就是郭令公,便意识到了是仆固怀恩骗了自己。

正是因为仆固怀恩对他们说郭子仪已经去世了,这些人才跟随他进犯唐王朝,如今得知郭子仪依然健在,自然打了退堂鼓,便要求郭子仪出城相见。

郭子仪二话不说,就要出城,部下担心有诈,便劝说郭子仪不要去,可是郭子仪认为回纥兵强马壮,双方打起来,吃亏的是自己这般,他决定要用诚意感动他们。

郭子仪带着数位骑兵出了城,回纥人纷纷放下武器向郭子仪跪拜,之后便退了兵。

纵观郭子仪的一生,他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是名副其实的七朝元老。

父坟被挖不生气,此事不大是天意

郭子仪在外带兵打仗,手握重权,自然会遭到朝中文臣的诽谤,当时一个叫鱼朝恩的人就对郭子仪特别不爽。

有那么一次,他趁着郭子仪在外面抵御吐蕃的时候,便命人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

刨人家祖坟这件事,放在一般人身上,那也是绝对让人没法忍受的恶劣行为,郭子仪作为唐朝大将,自己父亲的坟墓却被别人给挖了,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郭子仪绝对要做点事情表示表示。

而朝中的大臣,也纷纷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举兵造反。



后来唐代宗将他召回到朝中,让他脱离了军队才告诉他这件事,可是没成想,郭子仪却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对代宗说:

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意思是说,我长期带兵,还不能阻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是有人非要和我过不去。

后来鱼朝恩宴请郭子仪,有人就劝说郭子仪,要多加小心,而郭子仪的部下也要求一同前去,不过却被郭子仪拒绝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