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军区参谋与保姆偷情被撞见,后连开3枪打死妻子,毛主席:要处决

0
分享至

一个组织,要想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就必须要整纲肃纪,及时将腐化堕落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

1937年,我军的高级干部黄克功,向女学员刘茜强求婚姻不成,竟恼羞成怒在延河岸边将其击毙,东窗事发后虽然求情者甚众,但最终还是被毛泽东同志亲自批示处决,以警后人。

亲自批示处决培养不易的高级干部,绝非多么快慰的事情,然而黄克功的事情过去10年以后,又有一个姓黄的高级干部犯下令人发指的命案,案件报告最终又摆在了毛主席的书案前,他不得不再次做出抉择:

黄寿发的问题不能原谅!要处决!


01

步黄克功后尘的黄寿发,究竟是何许人也?

此人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冀中军区的参谋长。1910年出生的黄寿发,是福建龙岩新泉人。他出身贫苦农户,从小就给地主放牛,长大后当了个泥瓦匠。1929年的时候,因为渴望改变穷人的悲苦命运,于是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从此开启了他前半生的革命征途。

从战士开始做起,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到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的时候,黄寿发已经是主力团的一个团长了,打过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战役。


国共第二次合作合作后,因为红军被缩编为三个师,所以黄寿发的职务也降低为了营长。不过他这个营长可不一般,是林彪同志担任师长的115师下辖独立团的三营长,团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上将杨成武。冀中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黄寿发就担任了一分区的参谋长。待到解放战争时期,黄寿发的职务更是擢升到了冀中军区参谋长的位置。

然而,到了这个位置的黄寿发,却用三声枪响,葬送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亲手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句号。

黄寿发牵涉的人命惨案,要从一个天津女人单洁英说起。这个女人是天津城郊的一个普通庄户人家,虽然基本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模样标致做事麻利勤快。她所服务的雇主家,正是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一家。

不过,这个女人却并非是黄寿发找来的,而是她的老乡、黄寿发的妻子何茵请她来的。何茵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因为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教育,所以投身共产党参加革命。作为进步知识青年,党组织培养她成为了一名从事通讯工作的话务员。

1939年前后,在同志们和组织的关怀下,已经29岁却还孑然一身的高级军事干部黄寿发,与年轻的话务员何茵同志结为革命伉俪。

结婚不久,何茵很快就给黄寿发生了个女儿,不久又返回原单位工作去了。黄寿发不希望夫妻俩这样聚少离多,他也渴望指挥作战之余,家里能够有一个温柔的妻子等待他。

可是何茵却婉拒了黄寿发让她放弃工作回归家庭的建议,她不是个传统思想的女性,不愿意被家庭束缚,更何况黄寿发带兵打仗的指挥员是不可或缺的革命岗位,我专职通讯的话务员难道就可以轻易离开?

为了本职工作,何茵甚至把女儿放在黄寿发身边,并且从自己天津老家,为女儿请了一个专职保姆负责照料父女俩的饮食起居,此女便是单洁英。

何茵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不但将导致一场婚变,更会断送了自己一家的幸福。

究竟是谁先吸引的谁,我们无从得知了。反正1946年秋天,何茵撞破了丈夫黄寿发和保姆单洁英的奸情。十分气恼的何茵,一度扬言要告到聂荣臻司令员那儿去,叫他黄寿发身败名裂。

黄寿发惊慌之下只能讨饶,请求何茵念在夫妻之情,千万不要声张。这样的事情败露了,如果闹得人尽皆知,对于黄寿发没有任何好处,对何茵也没有好处。

何茵最终选择了妥协,她并不是被黄寿发的诡辩说服了,而是此时的她又为黄寿发怀下了孩子。何茵不希望年幼的女儿童年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更不希望还未降生的孩子成了个没爹的娃儿。何茵向黄寿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立刻派人将保姆单洁英送走,和她彻底了断,她便能对此事既往不咎。


然而黄寿发对此虚与委蛇,多年下来,结发妻子何茵与他聚少离多感情不和,反倒是这个保姆单洁英让他魂牵梦萦。面对妻子的合理要求,黄寿发一推四五六,战事一起就有了工作繁忙的借口推诿,到底也没有把保姆单洁英送走。

眼看着肚子越来越大,何茵向原单位请了假回到黄寿发身边待产,却赫然发现本该早被送走的保姆单洁英,依然居住在他们家里,而从种种迹象来看,黄寿发和保姆依旧背着她这个正主私下里情意绵绵!

对于这样的一桩丑事,黄寿发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心知肚明,可是碍于首长的威严和职务高下有别,他们也只能把这些耳闻目睹藏在心里。

黄寿发脾气很暴躁,作战指挥时常常怒斥下级,对于合不来的搭档更是有过“挥舞老拳”而遭到上级严厉训斥的黑历史。面对何茵的询问,这些工作人员哪敢吐露分毫,甚至出面作证呢?

何茵挺着大肚子又哭又闹,这事儿叫黄寿发焦头烂额。1946年底,黄寿发授意自己的贴身警卫员边振海同志,找个机会把何茵当做“特务”给杀了。得知首长竟然有了这样可怕又恶毒的计划,边振海又惊又怕,他不但拒绝执行任务,还苦苦规劝黄寿发,千万不要付诸实施。

然而,警卫员的劝告被黄寿发抛之脑后,他不希望有人敢于拿捏自己的把柄,他只想着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既然心腹警卫都靠不住,黄寿发干脆自己动手了。

1947年正月初二,黄寿发假惺惺的陪同妻子何茵出外散步,在河间黑马张庄这个地方,趁着四下无人,黄寿发啪啪啪三枪,用三颗子弹将何茵连同腹中尚未出世的胎儿一块送上了西天。

02

亲手杀死妻子何茵以后,黄寿发精心伪装了何茵自杀的假象。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了横尸于此的孕妇何茵。很快,冀中军区的调查人员赶来,他们结合现场的种种迹象,十分肯定这绝不是看起来的“自杀”,分明是一起他杀!

要知道,凡是选择使用手枪自杀的人,所求都是速死。基于这样的动机,他们往往会选择对着一枪就可以毙命的要害击发,比如自己的眉心、太阳穴、心脏等处。极少听说,持枪自杀之人,在开枪自尽未死的情况下,还能给自己补上两枪的。

如果何茵是连开三枪将自己击毙的,那么这三枪只能是短时间内近距离的快速射击,弹着点就不会分散分布。这些侦办人员,都是用枪老手了,自然是熟知弹道轨迹和子弹入射角度的。何茵遗体的中枪细节,难以支撑“自尽”之说。

最大的破绽则是,虽然何茵的配枪落在她手边,弹匣内也确实少了三颗子弹,但手枪却明显没有被击发过。既然何茵不是自杀,又有人精心布置“自杀”的假象,那么这无疑是一场谋杀了。

不久之后,冀中军区军法处的调查人员,结合证人证言,将怀疑的矛头对准了黄寿发。只有黄寿发被目击到当天曾陪着妻子何茵出门,也只有黄寿发最后孤身一人返回。而军区内部保卫森严,何茵被敌特所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黄寿发具备最大的作案嫌疑。

可是,由于黄寿发坚决否认,而警卫员和身边其他工作人员慑于黄寿发的恐吓,都不敢交代,调查人员也无法轻易结案。高级干部牵涉命案,也惊动了聂荣臻司令员。许多和黄寿发有交情的领导同志,也万难相信久经战火考验的革命干部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最终,在人证物证缺乏的情况下,在战事迫在眉睫的情况下,黄寿发得到了无罪释放。

就在真凶逍遥法外,照样当他受人尊重的参谋长的时候,警卫员边振海却崩溃了。自从黄寿发告知了他杀妻计划以后,他就一直惴惴不安。如今首长的妻子何茵果然被害了,无疑就是黄寿发没有被成功劝阻,依然选择了最可怕的方式杀害了妻子。

边振海觉得,如果自己继续隐瞒下去,对不住冤死的何茵的同志,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他选择向组织检举自己的首长黄寿发。有了边振海的供词,其他工作人员也不再守口如瓶,办案人员得以获知黄寿发与何茵的感情破裂之秘密,并且控制住了黄寿发和情人单洁英。

经过一番审问,在一连串的证人证言面前,黄寿发最终坦白交代了自己杀害孕妻的全过程。

虽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黄寿发自己也已经供认不讳,可是如何处理他这桩杀妻案,却成为了上级华北军区的一个棘手问题。军区的领导们都对黄寿发很熟悉,但他犯下这样令人发指的案子,却着实令人震惊。当时上级部门对于黄寿发的处理意见主要有两种:

一种认为,黄寿发目无法纪,作为高级干部却犯下恶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无辜杀人,必须抵命!否则如何警示全军,如何给被害者一个交代?

而另外一种分歧意见则主张让黄寿发戴罪立功。黄寿发作为指挥经验十分丰富的沙场宿将,能够在指挥岗位发挥大作用。大战在即,正是各个军区的用人之际,黄寿发虽然犯下了严重错误,但他的错误可以先放一放,给他一个机会将功折罪。

聂荣臻司令员也觉得,处决黄寿发有些“太可惜”了,他也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可是黄寿发确实犯下了命案,这么多眼睛都看着呢,护短的话何以服众?可是临阵斩将,也绝非好事。

黄寿发被控制起来以后,他的许多战友和部下,纷纷为他求情,上级军区领导中,也有为黄寿发说话的。面对这两种争执不下的意见,聂荣臻司令只好吩咐将案件审理报告递交给毛主席,由毛主席来决定黄寿发的生死去留。


03

黄寿发明明是个婚内出轨还杀害发妻的杀人凶手,为什么他落网以后,竟然有那么多人替他求情,帮他说好话呢?这一切和黄寿发的革命功绩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老红军,黄寿发的履历清白,一路走来在战火中既锻炼了自己的本领,也积攒下了个人的威望。按照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的评价,黄寿发“作战勇敢,立下了战功,说话办事都很精干。”


1939年,杨成武扬名的黄土岭战斗,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彻底凋零。这场战斗的胜利,其实也和黄寿发的协助指挥密不可分。

彼时作为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参谋长的他,协助司令员杨成武开展军事作战任务,间接或者直接参与指挥了许多大小战役。黄土岭战斗中,阿部规秀的余部躲入一个院落中负隅顽抗,黄寿发获悉这个情况后,指挥一个迫击炮连数炮齐发。战斗结束后,传来了阿部规秀被八路军炸死的消息。

1940年,彭德怀组织百团大战,在这场大型战役中的涞灵战役中,杨成武之所以能够率领主力直插主战场而心无旁骛,全赖参谋长黄寿发亲自带领一支部队,扼守险要之地阻敌增援,直到杨成武得胜归来。

黄寿发虽然不经常“当主角”,但他发挥的作用,杨成武等人是心知肚明的。到了1943年日军大扫荡期间,杨成武罹患重病根本无法起床,指挥战斗的重担就落在了黄寿发的肩上。一分区正是在黄寿发的亲自指挥之下,熬过了持续数月的大扫荡。如果关键的节骨眼没有一个堪当重任的主心骨,那么一分区无疑将会遭受严重损失。


正是在长期的共同工作、生活、战斗中,许多指战员和黄寿发建立起来深厚的革命友谊,因此当黄寿发触犯命案官司的时候,他们难免会对此感到惋惜,试图为他求情得到宽大处理。

可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民军队正是有着铁一般的纪律,才能令行禁止百战百胜。黄寿发作为高级指战员,理应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可是他却在温柔乡迷醉了方向,以至于滋生恶念,亲手将自己的结发妻子、革命同志置之死地,还丧心病狂地伪造杀人现场。

纵然战友们和他感情再深厚,可谁又能昧着良心,对这样的罪行不予以严厉的谴责呢?

04

1948年5月,日理万机的毛主席刚起来,就看到了关于黄寿发杀妻案的文件。


眼看着全国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大战在即,这些个高级干部却叫人很不省心。10年前,黄克功就是因为个人感情问题以至于杀人,可10年后,黄寿发竟又步了后尘。触目惊心的案件经过让毛主席十分气恼,同样批阅这份文件的西柏坡其他领导同志也感到心痛和愤怒。

对于黄寿发的处理意见,中央领导同志们普遍认为必须严惩以儆效尤。毛主席说道:

“黄寿发的问题不能原谅!要处决!”

不久之后,以毛主席亲自批示的中央处理意见下达到了华北军区,文件要求由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主持审判,公开处决黄寿发,以警示全党全军的干部们。


那些替黄寿发求情而干涉甚至阻碍案件查办的干部们,都被周恩来指示予以追责。当年五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去西柏坡汇报工作时,周恩来见到他第一句话便是:

“你们冀中军区出了个黄寿发事件,影响很坏!”

孙毅十分惭愧,小声说:“黄寿发的事情,我有责任。”

“黄寿发杀了他老婆,”周恩来继续追问,“你有什么责任?”

“我作为司令员,没有关系他们之间的夫妻感情问题,平时也没有留意黄寿发的思想变化,对他的帮助和教育不够。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请周副主席批评。”

周恩来听罢,这才稍稍改变了脸色。


黄寿发的杀妻案,不禁让人想起大名鼎鼎的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早年的杀妻案。张灵甫用手枪将结发妻子从身后击毙,案发以后经过上下疏通关系,张灵甫非但没有因为杀人罪行偿命受罚,反倒逍遥法外,继续官运亨通。对于高级干部的犯罪问题,国民党选择了“宽大”,而共产党选择了“严惩”,迥乎不同的处理,也在撬着历史的齿轮作出最后的选择。

就像聂司令向大会群众和干部们讲述为什么要处决黄寿发时说的那样:

“为什么我们的人民军队得到拥护呀?因为我们从红军那时候开始,就有铁的纪律!为什么国统区的人要往我们的解放区跑啊?因为我们的干部清正廉明!”

1948年6月上旬,年仅38岁的黄寿发被处决以后,埋葬在河北阜平。当地给他立了一块碑,上书“黄寿发之墓”。

他昔日的战友杨成武是开国上将,老同事孙毅是开国中将,如果黄寿发没有搞出这档事,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黄寿发却用那令他悔恨不已的三枪,同自己的革命征程诀别。

三声枪响之后,从前人人尊敬的参谋长黄寿发同志,再也不是大家亲爱的同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动物的温情故事
动物的温情故事
大家和我一起关爱小动物吧,关注我不迷路
252文章数 1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