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给钱学森递烟,钱快接到时主席却突然收回,笑称:自力更生

0
分享至

1964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主席71岁的生日。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毛主席并没有选择在私下里和家人一起过生日,反而是在中南海的一间普通客房里,摆了三张宴席用的桌子,还分别请了“士”“农”“工”“科”的领导阶层来参加这场宴会。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也在受邀的名单里,并且还被毛主席邀请坐在了身边。

宴会开始之后,毛主席和众人从工人谈到农民,再从农民谈到科学事业,话题自然就落到了钱老的身上。毛主席拿出烟盒抽出一支烟递给了钱学森,并说道,“幸亏有你在啊。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导弹才能顺利制造成功。你是伟大的科学家啊!”

钱学森听到后连连否认道,“为了国家,为了科技,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委派给我这么重要的任务,还好没有辜负了您和国家的期望。”



毛主席听后感慨颇深,在他心里,钱学森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根递向钱学森,钱学森见状连忙准备接过,但没想到主席就在这时,却将手腕一转将烟收了回去,并意味深长的说道:“我们要自力更生啊!”

钱学森听出了主席话语中隐含的深意,郑重的点了点头。

毛主席所说的“自力更生”到底有何意义?钱学森在之后的航天事业中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而这一场深谋远虑将会为我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支持钱学森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支持,向伟大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我国科技事业的先驱,他的一生都在为科技事业做着贡献。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家庭,父亲钱均夫是浙江省立第一中学的校长,曾经留学过东洋,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钱学森出生以后,钱均夫就下意识的紧抓他的学习。而令钱均夫惊喜的是,他这个儿子非常的优秀懂事,学习成绩也常常不用他操心。更让他欣慰的是,钱学森还有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钱均夫发现钱学森从小就对机械类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倾尽所有的去支持儿子的梦想。1929年9月,钱学森终于如愿以偿的以优异的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



5年后,优秀的钱学森以出色的成绩争取到了清华大学留学生的机会。次年,钱学森就抱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梦想飞往美国,如愿以偿的进入麻省理工大学航空系进行学习深造。

又过了一年,钱学森转入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下,深入的学习应用力学和航空工程理论。在美国留学的这些年,钱学森凭借着惊人的天赋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先后斩获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博士学位、数学博士学位。

美国的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曾这样评价过钱学森:“是他使得中国的导弹事业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没有他,中国的科技事业不会进步的这么快。”

20年,或许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只是昙花一现的荣誉。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却是不可多得的至上荣耀。当时的中国,科技非常落后,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没有武器就相当于没有筹码,没有筹码就相当于可以随意被别的国家拿捏。中国在当时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之下。



当时的钱学森,早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美国留学的他,本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美国过他优渥的生活,但当他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却义无反顾的想要回到祖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实在最开始,他就是抱着学成归来的态度才去美国留的学。于是在得知消息后,归国心切的钱学森就和夫人蒋英开始商量回国的相关事宜。

但这趟回国路却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为了保证回国的顺利,钱学森一开始只告知了妻子自己的想法。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提出要回国,美国这边是不会同意的。于是他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先把那些行李运回中国,而他们一家人就留在美国等待时机。

就这样等了半年,在钱学森以为美国已经放松警惕的时候,他适宜的提出自己父亲病重需要回去探望的借口。一切准备完毕后,他们一家人开始准备买机票回国。但不幸的是,他还是晚了一步。



原来几天之前,钱学森在美国的好友——海军次长金布尔在得知钱学森的请假理由后,就向政府部门进行推测:钱学森这一去,可能就不会再回来了。

这个认知让美国政府立刻重视了起来,他们很清楚钱学森留在美国能给他们创造的价值,于是就开始调查钱学森之前的动向,不调查还好,一调查他们竟然真的发现钱学森已经将所有的行李钱财都运了出去,明显就是有不再回来的打算。

于是他们就立刻向海关发布了紧急公文。并以“从钱学森行李里搜出了机密文件和密码本”为由,将钱学森抓捕了。

经过一番审问之后,美国政府最终以“钱学森具有美国共产党的嫌疑”为由,将钱学森关押在狱。但其实那些所谓的从行李中搜出来的“机密文件”“密码本”也只不过是两本很普通的历史书和数学书而已。



以这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关押了15天的钱学森,最终签下一份“在美国许可后才能离开”的保证书,并缴纳了一万五千美元的保证金,之后他才被美国监狱所释放。

但被释放的钱学森从此失去了自由,美国政府派人24小时监视他,以此来防止钱学森溜回中国。就这样,钱学森一家人在美国的监视下度过了整整五年。虽然很不自在也备受煎熬,但在这五年间,钱学森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想要回国的打算。

在此期间,他用尽一切办法想将自己的情况传回国内。但因为被美国政府看管着,他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因为钱学森一直非常关注国内的时事,后来的某一天,他偶然间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有关中国劳动节典礼的消息。在消息最底下的照片中,钱学森看到父亲的好友陈叔通就站在毛主席的身边。随即有了对策,他知道,他回国的希望有了。



当时已经过了好几年,美国的监视力度已经松了下来。钱学森亲笔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将自己的情况详细的写了下来,并且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得到中国政府的帮助。写完信后,钱学森趁着间隙把信放到了妻子寄给妹妹的信中。

蒋英的妹妹接到信后立刻明白了姐夫的意思,于是她把信寄到了钱学森的父亲,经过多番曲折,这封信才终于到达了周总理的手中。

当钱学森被美国监禁的消息在国内爆出之后,我国科技界的元老开始发各种声明声援力挺钱学森,谴责美国的做法。而我国政府也曾公开声明,美国不应该在违背本人意愿的前提下监禁钱学森。

经过周总理在外交桌上不断努力的谈判,1954年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我方最终以释放十一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国飞行员为代价将钱学森一家换回。



1955年10月8日,历经波折的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

毛主席欣赏钱学森,邀他前来生日会

回国后,钱学森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开始了国内的科技建设工作。在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我国的导弹事业飞一般的发展,以前许多科学家们研究多日解决不了的难题,终于在钱学森的指导下落了地。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自然也是知道钱学森的。但因为当时钱学森刚回国,无论是导弹事业还是自己家里的事,都让他忙的不可开交。所以亲自接见这位科学家的事就没有马上落实下来。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央上报了一份名叫《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意见书》的报告书,这份报告书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毛主席和中央各阶层的高度重视。



毛主席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时候见一见这位科学家了。

在中南海毛主席经常办公的菊香书屋里,钱学森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中央领导人。

一进入房门,钱学森就看到毛主席主动迎上来的身影,只见毛主席边说话边主动伸出了手,“钱学森同志,我可是想见你好久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啊!”

钱学森听后急忙伸出手回应,“其实早就想来拜访您了,就是怕打扰了您。”

毛主席听后笑着说道,“怎么能算是打扰呢,你能有回来的想法,我高兴着呢,早就迫不及待想见你了。”



就这样,在毛主席毫不吝啬的夸奖和赞许下,钱学森接下了组织各个部门一起研究导弹的重任。在之后的近十年间,在国家委以重任的期待下,钱学森用尽毕生所学,将所有的激情与热爱全部挥洒在中国的航天事业里。

在钱学森及其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颗导弹“东风1号”终于成功发射,这是我国军事国防事业历史性的转折点。

但这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中国才能不被虎视眈眈的列强欺辱。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中央和毛主席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1964年2月6日的下午,毛主席就科技的相关事宜邀请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三位科学家来到菊香书屋进行深入会谈。



而为什么单单只邀请他们三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研究的领域是毛主席最关心的领域,也是建设国家最需要的领域。他们都是各自科技领域之内的佼佼者,这次接见,也代表了毛主席对于国家科技的重视。

在会谈里,毛主席指明了“没有国防就无从去谈发展”的方针,表明了国家建设离不开导弹,有了导弹,中国才能有底气。

在此之后,受到鼓舞的钱学森就带着团队开始研制更具有爆发力的原子弹。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试爆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是我国军事能力大幅度上升的重要体现,这是一个值得举国欢庆的日子。毛主席心中十分敬佩这些科学家,尤其是钱学森。在原子弹试爆后不久,他也有了想要庆祝一下的想法。



正好马上要到自己的生日了,身边正好有人注意到了这点,于是就有人建议让毛主席在今年举办一次寿宴,并邀请这些科学家来,也算是庆祝原子弹的发射。但原本毛主席是并不打算举行寿宴的,因为中央有个规定,领导人是不能过寿的,他也并没有摆寿宴这个习惯。但在听了副总理陶铸诚恳的建议后,他又改变了这个想法。

原子弹的发射确实是具有历史性的一刻,于是毛主席决定用自己的稿费请客,邀请这些为国家科技领域做出良多贡献的人吃一顿饭。庆贺一番。

于是在两个月后,也就是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举行了人生中唯一一次公开的寿宴。这一年,毛主席71岁。

这次宴席,毛主席没有让自己的儿女来,反而是请了一些重要的领导同志和四名特殊的客人。虽然这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但主题却是“招待劳模”



这一天,在中南海的一间普通客房里,呈“品”字型的摆了三张桌子。而邀请来的客人也都陆续落了坐。但因为主题的特殊性,人们都把注意力移向了这四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是钱学森先生,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铁人”王进喜,和知识青年邢燕子。他们四个人可谓是当时的“劳模”典范,都为国家建设起到了强劲的带头作用。

其实早在之前拟定宴会名单的时候,毛主席就特意将钱学森的座位安排在了自己的身边,一来是表明自己对科技的重视,二来是他真的非常欣赏钱学森。

随着大家的陆续落座,毛主席随即对众人说道,“今天谢谢大家来参加这场宴会。但今天的主题可不是我的生日,我只是拿自己的稿费来请大家吃个饭。”随着毛主席和蔼的声音响起,众人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今天我没让我的孩子们来,他们还不够资格。我们现在这里有农民,有解放军,有科学家,有工人,这种场景可不多见啊,我们应该好好聊聊天,增进一下对彼此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做建设嘛。”毛主席亲切的口吻让众人激动的心情慢慢缓和下来,渐渐的聊天声逐渐多了起来。

钱学森看着一旁毛主席侃侃而谈的侧影,心中除了激动以外,还是有一点点的紧张。毛主席好像是发觉了钱老的紧张,于是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递给身边的钱学森,钱学森连忙恭敬的想要接过,没成想香烟没接到,主席竟临时将烟又收了回去。

正当众人和钱学森一样疑惑不解的时候,毛主席笑着指着烟说道,“看到了没,大家要自力更生呀,只靠别人给是靠不住的。万一有一天别人不给你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主席的话富有深意,钱学森只略微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牵扯到自己的专业领域,钱学森当即冷静了下来,随即正色说道,“主席说的对啊,我们一定能自力更生的解决中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的。”

结语

宴席结束之后,钱学森一直牢牢记着毛主席的话,带着自己的团队自力更生。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放过任何一个使中国科技上升的机会,努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因此,钱学森是我国先驱型的伟大科学家,是我国当之无愧的航天之父。

在此,让我们向钱老表达最真诚的感谢,也谨以此文向每一位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航天建设者表达最真诚的感谢!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3834文章数 3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