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提宝剑追砍朱标,朱标喊:你要是改用棍子,我保证不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而且最令人称奇的是两人的关系,古代一直奉行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说法,父子之间的关系在那个年代的隔阂感还是很重的,为人子女的更是不敢对父亲多说什么。

尤其是帝王家的这种关系更是严重,历史中就有多对父子的关系犹如君臣一般严苛,但是有这么一对父子却大不相同,那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长子朱标。



朱标是谁

朱标是朱元璋与结发之妻马皇后所生,马皇后在朱元璋还是草根的时候就跟随他,一路上互相扶持、风雨同舟。

当朱元璋带领士兵在前线大战的时候,马皇后就在后方保证他的后勤工作,甚至将自己所有的首饰、金银珠宝都变卖掉用来支持朱元璋的事业。也正是马皇后的一路帮助,朱元璋才能如此顺利地成就大业。

在古代,皇帝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他的继承人,一般来说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嫡出,他的太子之位是相当稳固的。再加上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爱戴,子凭母贵,朱标的地位当然没有人能够撼动。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但是朱标是其中最为器重的一个,朱元璋还让当时的大儒宋濂来教导朱标治国之道,早早地就确立他未来会继承帝位这个事情。



朱标可以说得上是我国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甚至如果他想,朱元璋随时都愿意禅位给朱标,自己在幕后帮助他。

而我们知道的朱棣在前期并没有受到朱元璋的重视,直到四岁的时候才被朱元璋取名朱棣,朱标则一直被朱元璋关注,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朱标在皇子之中都是最好的,大家也都知道,如果没有意外,未来的皇位一定是朱标的。

我国古代皇帝一般都会担心太子结党营私,但是朱元璋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将大儒宋濂放在朱标身旁来教导他,而且朱元璋身边的武将徐达、常遇春等也都来教导朱标,朱元璋将整个明朝所有权力的中心人物都交予朱标,可见他的重视、用心。



朱元璋与朱标的相处之道

朱元璋与长子朱标的相处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与太子一样隔阂,而是像如今现代社会的父子相处模式一般,也会打打闹闹。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因为宠爱的一个妃子去世,便命令满朝文武都要身穿白衣为她祭奠,此举一出,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说这样不合规矩、不合礼仪。

但是朱元璋本就是粗人出身,对于这些有学问的人虽然平日里会稍加礼貌,但是如今爱妃去世让朱元璋伤心不已,便不管不顾。

朱标自幼便开始学习儒学,所以对于这些不合规矩的事情很是敏感,

便站出来指出朱元璋这样做法的错误,引经据典的说明了道理“大夫以上庶母死不服孝”等等,这个妃子的地位不应该做到如此,朱元璋执意要这样做的话有违天礼。



面对大臣的说辞朱元璋不好发泄,但是面对自己的儿子朱元璋一下就忍不住了,拿着朝堂上的宝剑就向朱标砍去,一边砍一边还骂道他这个儿子不尊重自己。

朱标见状拔腿就跑,跑了许久朱元璋都还没有追毕竟他已经年迈,自然追不上朱标的步伐,于是便对朱标说道让他别跑了,自己也不会责怪他,朱标在远处回应道:“小杖受,大杖走。”意思是说,你要是改用棍子来的话我就停下不跑了,否则我肯定还要跑。

朱元璋听到也不禁失笑,朱标到现在还用孔子的言论来劝诫自己,自己又怎么还能够继续犯错呢。于是他并且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点不合规矩,朱标所说的也都是正确的,也就原谅了他。



身边的大臣看到朱元璋提起宝剑就向朱标砍去,还以为朱元璋是真的怒了,又怎么知道朱元璋是有多疼爱这个儿子,怎么舍得用剑砍杀他,只是一时发怒没忍住罢了。这件事情随着朱标的认错而结束,朱元璋也没有觉得朱标做了什么大不敬的事情,只当是父子两个之间正常的交往而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