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治东 |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0
分享至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蕴含理论发展的必然性要求

办好思政课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事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课也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主阵地,思政课内容体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内涵具有内在一致性。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有能够抓住事物根本的理论,才能够把握群众,进而才能将思想力量、理论力量转变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由此才能起到改变现实的作用。要想推进有效的课程建设,就要从理论上抓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根本。理论每向前发展一步,思想武装就要跟上一步,思想理论课的内容就需要及时跟上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逻辑前提是在理论上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本质。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历程看,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每一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无不是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相关。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将思政课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从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都是以立德树人和理论武装为目的的思政课的重要理论源泉。因此,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承载理论讲授的转化性需求

思政课是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讲授的主渠道,对创新理论把握能力以及对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程度与思政课建设水平具有相关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理论整体性,课程的各个部分内容都蕴含着整体的逻辑,课程的各个部分内容一定也要放在理论整体结构中去认识、理解和讲授,任何单方面或者割裂看问题的方式都不利于理论的理解。

近几年,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通过单独的课程设置及时进入课程、进入教材,让党的创新理论讲授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得到实现。全国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课程建设上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诸多丰硕的成果,打造了一系列"金课",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当然,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将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需要教材体系和课件资源的有力支撑,而将教材体系和课件资源转化为讲授体系,需要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努力。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也是建设好思政课的重要着力点。教师能够站位于教与学的双向结构,用问题追问、问题回应和问题解答方式,来阐释理论内涵,才能实现理解的顺畅和交流的通畅,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体现理论育人的实效性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思政课育人目标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具有同构性。思政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唤起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认同,知识、价值与情感目标都是思政课缺一不可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立足思政课建设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链接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是近些年来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发力点。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小"与"大"具有相对性和辩证关系。传统思政课堂有时间、空间和讲授方式的局限,而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兼具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蕴含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讲准、讲深、讲透并讲活,需要借助平台、资源和手段。思政课是讲道理的,道理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讲,还可以在更大的场域空间中去讲。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大思政课"理念,为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

"大思政课"是办好思政课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大思政课"就是利用优质的师资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相关技术手段等赋能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更大更多可选择、可拓展的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唯有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抓住思政课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根据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坚持内容为王,才能建设好思政课,真正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


  作者:

文:王治东(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19235文章数 3085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