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陆军野战部队有16个军成建制撤到台湾,军长们后来怎样?

分享至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超过了400万,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城市。但是因为其主动发起内战,尽失民心,内外都千疮百孔,最终只能是步步后撤。

在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建制上就损失了46个军,140多万人,这些都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因此国内的形势基本就已定了,蒋介石也开始着手准备后路,让一些部队带着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前往台湾。

此后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各自出击,对顽抗的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追击歼灭,国民党那数百万大军基本上就已损失殆尽,只有少量随同蒋介石去往了台湾。



据台湾历史学者林桶法在《一九四九大撤退》中统计,自解放战争开始到1950年,其陆陆续续到达台湾的军队差不多有60万左右,这60万当中,番号被打没的、被俘后又逃出的、溃逃到缅北越南又跑到台湾的等等占据了约15万,最终成建制的仅有45万左右。

而如果只算陆军野战部队,就还要细分。不管任何时候,在国民党中手上有兵说话才响,因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组建了一支空军警卫部队,虽然飞机只有400多架,但他硬是抽调了8.5万人,就算没多少人能飞,要军饷和抓兵权的效果还是达到了。

海军总司令桂永清出于同样的目的也组建了一支3.5万人的海军陆战队,当时的国军也只有各类舰艇50艘。即便在败退的途中,高层仍是在争权夺利,不愧是你啊,国党。

另外还有十多万人是各省南逃的地方武装、保安团,打起来也没什么战斗力,所以最终属于陆军野战部队的仅有20来万人,归于16个军。

那这16个军的军长是谁?后来过得如何?



按照番号顺序来,第4军军长薛仲述,1906年生于广东乐昌,黄埔五期生,他们有兄弟四人从军,老大薛伯陵,老二薛仲述,老三薛叔达,老四薛季良。其实三个弟弟都靠大哥提携,伯陵就是抗日名将薛岳的字。

薛仲述在黄埔五期时,薛岳已担任师长,着手让二弟往空军方面发展,后来一毕业就保送去法国留学。可惜学成归来后被排挤,只好又回到薛岳所在的第4军任职。

薛仲述的整个从军生涯都被大哥保护得很好,即便抗战时就已是副师长,但被安排到离前线较远的地方,比如长衡会战爆发时,薛仲述整个副师长就在印度接受美国顾问的培训,会战结束前才返回部队,当然,人不在,功劳簿上还是有名字的。

1947年薛岳被撤职,另外两个弟弟都被弄了下去,只有薛仲述还带着整编第90旅在苏北与解放军周旋。但他被大哥保护得太好,没啥指挥能力,盐南一战,整90旅旅部被端,副旅长张晓柳、参谋长罗立被俘,薛仲述只身逃脱。

后来渡江战役,第四军全军覆没,薛仲述又一次成功逃掉。

后来薛岳复起防御海南,新编了第4军,薛仲述、薛叔达、薛季良分别担任第四军军长、副军长、参谋长兼师长,真是无私的大哥啊。

后来海南解放,第四军在台湾被缩编成独立第四师,薛仲述还是师长,之后历任第5军军长、三军联大战术系主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家四兄弟都很长寿,薛仲述活了91岁,薛叔达89岁,薛岳103岁,薛季良107岁,相当厉害。



第5军军长沈向奎,1905年出生于福建诏安,黄埔四期生,他是林彪的同期同学,也是林彪的手下败将。

辽沈战役时沈向奎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兵团新编第八军军长,负责防守锦州,他也算是个人才,硬是从锦州跑了出来,逃到葫芦岛经海路南下到了福建依然被重用,担任第121军军长兼福州戒严司令。

1949年10月,从淮海战役出来的第5军退守金门,不过这时的第5军只是个空番号,仅剩一个团,国民党最初准备将第5军缩编成200师,再并入25军。但第5军是国民党政府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其五大主力之一,贸然撤销只怕军心更涣散。

所以就把121军改称为第5军,25军和第5军余部缩编成200师并入,沈向奎成为重建的第5军军长。

后来胡琏重建十二兵团,沈向奎担任副手,金门战役给我军造成很大麻烦。

不过后来蒋介石有意不用旧人,所以沈向奎1961年退役,此后担任过台湾电力公司顾问,1972年在台北逝世。



18军军长高魁元,1907年出生于山东枣庄,黄埔四期生,他跟林彪还是上下铺,不过两人关系不睦,还曾经打过架。后来国共对立,两人更是走向了不同阵营。

高魁元在国军当中也算异类,其他将领不管之前战绩如何,对上解放军基本都是败,但高魁元面对我军却能做到胜多败少,在国民党当中实属少见。

淮海战役之后调任18军军长,后驻守金门,是金门战役中的关键人物,战后蒋介石还特意去慰问了他。也因此战屡有升迁,历任台北防卫区副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65年成为陆军总司令,1967年任参谋总长并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73年,高魁元已经准备退休,被蒋经国追回,任命为所谓的“国防部长”,一直干了七年。

这还不算完,高魁元101岁时又被请出山担任上将高参,这个记录应该是没人能打破了。

高魁元也是很长寿,2012年在台北病逝,终年105岁。



19军军长刘云瀚,1911出生于江西大庾,黄埔七期生,曾是远征军的一员。1948年6月底赴华北,任八十六军军长。

在解放天津时,86军被歼灭,刘云瀚也被我军俘获,经过和谈我军将其放回。1949年8月,从淮海战场逃出来的18军残部及第十军第十八师一部组建为19军,刘云瀚任19军长。

在金门战役时刘云瀚也在前线指挥。1952年后历任工兵署署长、陆军大学工兵学校校长等职,1961年退役。1981年在台北病逝,终年70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