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类已经走进数字版“楚门的世界”

0
分享至


去年,咨询机构麦肯锡曾发布一份报告,

称AI的发展将使当前工作的 60%-70% 实现自动化,

同时,50% 的岗位将逐步被AI取代。

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隐忧:

未来,我们会不会被AI取代?

人类有哪些AI不具备的优势?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技术带来的变革浪潮?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拜访了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孙周兴教授。

这是《更好,从提问开始》系列内容的第三问,

该项目由特仑苏、一条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联合出品。


Q:一条

A:孙周兴


Q:AI 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两年也涌现了很多让大众惊叹的 AI 技术,如 ChatGPT、Midjourney 和 SORA。作为一名技术哲学领域的学者,您对 AI 持什么样的态度?

A:人工智能是现在最热门的话题,是知识“加速主义”的主要动力和标志。几乎每一天,我们都能接收到有关 AI 新进展的消息。你提到的 ChatGPT (聊天机器人) 、Midjourney (智能绘画) 、SORA (文生视频模型) 都是最近的热点。

民众已经被带进 AI 技术的狂热和狂欢中,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却是越来越强的忧虑。前几年去世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学家霍金曾经断言,“人类终将亡于机器人”,他给出的“末日”在 2100 年左右,也就只剩 70 多年。也有学者说,人工智能技术会是人类“最后的发明”。

我的看法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将使自然人类面临灭顶风险,也已经并且将继续削弱自然人类在过去 2500 年所创造的文明价值体系,但我也深知技术统治的意义。事实上,已经没有一种势力可以抵抗技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既定命运。我觉得一味担忧没用,但欢呼技术也是幼稚的。


Q:目前大众对 AI 的最大担忧,在于正在发生、未来可能会加剧的失业。您觉得这种担忧属于杞人忧天还是具有合理性?

A:这里有一个反差: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担忧是失去劳动机会,学界的忧虑则不止于此,是自然人类被机器人消灭掉,或者说,人工智能的加速进展会带来不可测和不可控的危险。

就大众的“失业”恐惧而言,虽然一切都还是预测性的,但许多迹象已经显露。比如说国内有二三百万的银行出纳员,曾经是一个挺风光的职业,但以后还有用吗?金融网络化和货币电子化以后,与纸币打交道的行业当然就被淘汰了。

我甚至认为教师行业也得收缩了。比如我曾经有一门超星网络课程,在某校讲了七八年,听者约有一千多人。但放到网上后,每年有 5 万人选课,四年下来已经有约 20 万人选课,这还不包括“旁听”的。这门课我就不再开了。这样看来,我们还需要那么多教师吗?更不消说“脑机接口”技术,一旦实现,“教”与“学”都得重新定义了。

有个说法是 80% 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但这一天是必定会到来的。哪些行业将率先被 AI 取代?我觉得简单来说是这两个:一是重复性的劳动岗位,比如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比如上面说的出纳员和收银员等。二是计算性的或者以权衡、计算为重的行业,比如会计、评估师、程序员等。


Q:AI 会彻底改变人类知识生产和传递的方式吗 (如AlphGo教围棋)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您是否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看到了这种趋势?

A:应该说,人工智能已经改变了人类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我们千万不能把AI仅仅视为“人形机器人”,虽然后者是最直观、最显形的 AI ,但 AI 实际是一个计算-算法系统,而我们早就进入这个系统了,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特别是手机,今天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手机大概占领了我们日常生活三分之一的时间,也成为我们学习——掌握信息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了。因为手机以及各类智能设备,实体学校教育的功能和意义大大下降了。


不夸张地说,今天已经没有“没文化”的人了,即使是偏远地区的农民通过手机也在不断学习,见识大增。“算法”和“智能”已经把人类拉平了。如今的大学生也一样,据社调数据,超 10% 的大学生一年不读一本纸质书,一年读二三本的居多。大学生都不读书了。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了。


Q:最近已经出现了设计师、艺术家针对 AI 的风格侵权控诉,未来这种案例也许会更多,毕竟 AI 的创造力源于人类自身的大数据。劳动成果为 AI 所获,这样的伦理问题有避免或解决的途径吗?

A:如同 ChatGPT 所做的翻译和论文一样,设计师和艺术家的个性化作品及风格,今天也成为了“大数据”的一部分。我不认为这种“侵权控诉”能够成功,因为你恐怕连“主体”也找不到。或者说,这个“主体”现在太强大了,一个真正的“普遍主体”。

我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变得越来越难了。艺术本来就难,但未来将越来越难。为什么?因为原本自然人类的创造 (艺术) 基于“小数据”,大部分创造属于“自以为是”的创造,你以为 A 没有做过,B 和 C 也没有做过,所以你以为自己就是“原创”了。但现在不一样 ,基于“大数据”的艺术加工超越了每个个体艺术家,音乐和绘画都已经进入数字技术中,我们前面讲到的 Midjourney、SORA 等,都属于这一进程。这时候,一个个体艺术家要做出“异样的”作品就难乎其难了。

我还想说的是,艺术越来越难了,并不表明我们不需要艺术了,而是恰恰相反,正因为艺术越来越难了,所以我们愈加需要艺术了。


Q:AI 到今天已经能够生成人类世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如图像、声音、视频等,在这样的“后真相时代”,真实或真相还重要吗?人是否会滑向一种虚无,成为一个大型的“楚门的世界”?

A:我们已经进入虚拟世界,也就是你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但实际上,没有 AI ,人类也生活在“楚门的世界”里。唯一真理和绝对真理是自然人类虚构出来的,主要的手段是传统哲学和宗教。

“楚门的世界”是一个虚假世界,人与事都是假的,但他终于走出了这个虚拟的世界。可是,今天和未来,恐怕自然人类是走不出“楚门的世界”了。为何?已经发动起来的“数字存在”脱离了自然人类的感知习惯和经验模式,数制、逻辑、时间观、真理、元素等等,都已经不同于自然人类生活世界了。如果我们还用自然人类生活世界的逻辑和规则去理解今天的事物和世界,我们当然就错位了,不知道何谓“真”、何谓“假”了。

人类关于未来的心情前所未有地复杂。有一点似乎可以确定:人类的自然力将越来越下降,进入尼采所说的“颓废”状态,同时开启另一种存在方式,我称之为“数字存在”。今天的人类和未来的人类需要深入反思传统文明、自然人类的“自欺”模式,并且要解放思想,适应这个技术支配下的多元、碎片化的新世界,尤其是新人类的双重存在样式,即具身存在-数字存在。


Q:大多数普通个体并不是技术的直接推动者,但却需要共同承担各类新技术带来的后果。普通人该如何面对 AI ,面对新技术的浪潮?

A:当然,我们多数人只是技术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受益者或许也是受害者。技术日新月异,现在仿佛是一个自主的系统,你不知道到底谁在推动,马斯克?黄仁勋?比尔·盖茨?是又不是。

作为普通人,我们大概只能算是“吃瓜群众”。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无所作为。其实在今天,技术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或事业;哪怕是最前沿的技术进展,借助于电脑、手机,普遍人也能很快了解,甚至做出即时反应。在此意义上,技术已经进入“普遍交往”的社会生活诸环节之中。这同时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责任对技术时代和技术现象发声,每个人都应该作为公民参与到关于技术及其后果的讨论之中。

面对新技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姿态问题,许多时候甚至自相矛盾。我教小孩别玩手机,别沉迷于游戏,但我自己都没做到呀,我连自己的手机时间都控制不了。我的手机用两三年了,要不要换新的?基因编辑可能带来长生效果,也可能导致人类基因库的不可控的污染和危害,我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碰到此类问题,经常不知所措。

我能提醒自己的是下面两点:一是开放,包括容忍各种自相矛盾和冲突,因为这本来就已经是一个破裂、冲突的世界;二是放松,就是 let be,不要把心思绷得太紧,不要要得太多,适当表达欲望是合理的,太急就不好了。


Q: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无可避免地会对未来产生焦虑情绪。在您看来,当代年轻人应该怎么做,才能拥有更好的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

A:我曾经做过一个报告,题为“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当时还在疫情期间,这个问题显得十分迫切。现在疫情已经过去了,但问题依然存在。


孙周兴老师在他的新书《积极生活的理由》里

同样谈到了尼采“积极的虚无主义”

在传统自然人类文明状态下,人们追问这个问题,并且通过哲学和宗教给出尼采所谓的“自欺”式解答。技术工业兴起之后,自然人类的精神表达和价值体系趋于崩溃,“自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时候,这个问题更趋急迫了。生命的本相是终有一死、是痛苦、分裂,日常生活的常态是重复、无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活下去?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我给出的答案是:“无论这个世界原本如何,我们必须相信它是美好的”。这可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尼采式的“积极的虚无主义”。

我无意成为“青年导师”,因为生活是每个人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不一样的。再说了,关于生活,关于未来,恐怕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多半会害人的。

如果一定要我说几条,我在此愿意讲几句废话:其一,少些回顾,多些前瞻;其二,降低姿态,提升眼光;其三,坚持好意,寻求趣味。第一点涉及思维定向,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采取怀旧方式还是未来策略?第二点大概关乎世界观,特别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姿态要低,但视野要宽阔,眼光要高远。第三点涉及人生观,一方面要坚持非道德意义上的对人的好意和对物的好意,另一方面要艺术地创造和营造生活,寻求有意思的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问我最近忙什么,我说在答题,在回答一些关于未来生活的问题。这位朋友说:“问题太多了,答案都差不多”。我觉得这是一句名言。

泰国游学(6.28-7.3):领略多彩暹罗,走进佛教千年

暑期美国游学(8.14-23)|寻找流失海外的国宝,美国博物馆深度游

台湾游学(9·23-28),一场东方生活美学的极致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一龙舟训练时侧翻致3死,遇难者家属:女儿24岁在司法所上班,工作尚未满一年

重庆一龙舟训练时侧翻致3死,遇难者家属:女儿24岁在司法所上班,工作尚未满一年

极目新闻
2024-06-09 16:04:43
日本爆发新疫情!有患者48小时死亡,也有游客!新加坡、中国游客注意!

日本爆发新疫情!有患者48小时死亡,也有游客!新加坡、中国游客注意!

新加坡椰子
2024-06-09 18:21:28
北京楼市迎来较大调整,北京楼市海淀区从83000元涨至了86000元

北京楼市迎来较大调整,北京楼市海淀区从83000元涨至了86000元

有事问彭叔
2024-06-09 22:56:11
刘颖已任中国电信副总经理

刘颖已任中国电信副总经理

新京报
2024-06-10 11:52:04
后续!绑日本必胜白布条的女子摊上事了,律师发声,警方评论沦陷

后续!绑日本必胜白布条的女子摊上事了,律师发声,警方评论沦陷

江峰聊情感
2024-06-10 01:42:04
曝某小区业主欲联合对抗中介:捍卫资产不再缩水!

曝某小区业主欲联合对抗中介:捍卫资产不再缩水!

六子吃凉粉
2024-06-10 08:03:13
越闹越大!拒载的司机凭一己之力,把无锡送上热搜,评论区炸了!

越闹越大!拒载的司机凭一己之力,把无锡送上热搜,评论区炸了!

棒棒糖画画
2024-06-10 04:53:17
阿根廷连续5个月财政盈余!米莱:精简60%的行政人员是可行的

阿根廷连续5个月财政盈余!米莱:精简60%的行政人员是可行的

大风文字
2024-06-09 18:55:21
上游人物 | 时隔16年再次高考,清华毕业生李龙的“重启人生”

上游人物 | 时隔16年再次高考,清华毕业生李龙的“重启人生”

上游新闻
2024-06-09 21:56:07
2-0!欧文心魔,独行侠前景堪忧,塔图姆私心,成绿凯唯一隐患!

2-0!欧文心魔,独行侠前景堪忧,塔图姆私心,成绿凯唯一隐患!

钉钉陌上花开
2024-06-10 11:03:29
奇怪,印钞机突然停了

奇怪,印钞机突然停了

米筐投资
2024-06-10 07:08:20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环球网资讯
2024-06-09 20:29:30
拜登称他与马克龙已就利用被冻结俄资产帮助乌克兰达成共识

拜登称他与马克龙已就利用被冻结俄资产帮助乌克兰达成共识

财联社
2024-06-10 09:17:06
国常会对房地产作出新部署,专家:政策仍有空间,需加大力度

国常会对房地产作出新部署,专家:政策仍有空间,需加大力度

南方都市报
2024-06-08 19:46:08
南京公安龙舟队长沙龙舟赛500米项目再遇遗憾,但一个举动获全场爆赞

南京公安龙舟队长沙龙舟赛500米项目再遇遗憾,但一个举动获全场爆赞

潇湘晨报
2024-06-09 20:08:13
开迈巴赫送孩子去高考的父亲,一头白发,双手插兜,好有气质啊!

开迈巴赫送孩子去高考的父亲,一头白发,双手插兜,好有气质啊!

影孖看世界
2024-06-10 00:06:09
A股:突发,中信大消息!不必再担忧了,下周三大重磅要点须知!

A股:突发,中信大消息!不必再担忧了,下周三大重磅要点须知!

兵哥闲聊
2024-06-10 08:50:59
广州女网友应聘前台被问:应酬中有些亲密接触能不能接受?有补贴

广州女网友应聘前台被问:应酬中有些亲密接触能不能接受?有补贴

火山诗话
2024-06-09 19:19:09
网传山东沂蒙山地区发生大旱,多位村民跪地向天求雨

网传山东沂蒙山地区发生大旱,多位村民跪地向天求雨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4-06-09 22:41:54
0比4惨败丢冠!张本美和被打得无还手之力,还敢叫嚣赢中国队吗

0比4惨败丢冠!张本美和被打得无还手之力,还敢叫嚣赢中国队吗

体坛知识分子
2024-06-10 08:48:08
2024-06-10 13:32:49
學人Scholar
學人Scholar
汇聚优秀学人,致力于构建面向大众的交流平台
433文章数 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苹果开发者大会今晚开幕,iOS 18即将登场

头条要闻

沙利文证实"乌军已使用美国提供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头条要闻

沙利文证实"乌军已使用美国提供武器打击俄境内目标"

体育要闻

独行侠绿军会师总决赛 他成了最尴尬的人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三年没买房,省了不止一百万

汽车要闻

营收99亿亏损50亿+ 蔚来一季度财报出炉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我们的教育真的太残忍了

数码要闻

苹果WWDC 2024主题演讲入口:何时、如何观看以及可能透露的信息

《剑星》官方不断转发玩家体验分享:游戏实在太棒了!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以军救出4名被扣人员 致巴方274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