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婚后第一次跟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原配毛福梅是何反应?

分享至

1927年12月,蒋介石得偿所愿,迎娶了宋美龄,与之举办了婚礼。

按照他家乡奉化的习俗,宋美龄应该与他到奉化叩拜列祖列宗,才算是正式进了蒋家的门。

可是要回奉化,蒋介石与宋美龄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人——蒋介石的原配妻子、现在则是“离婚不离家”的毛福梅。

毛福梅虽然已与蒋介石离婚,可是因为毛福梅在家里对内尽心侍奉蒋介石的母亲,对外则乐善好施,因此哪怕蒋介石与宋美龄成了婚,也不妨碍蒋氏家族和乡里人对毛福梅很是认同,依旧将她看做蒋介石的原配。

而初来乍到的宋美龄,反而是个新来的“陌生人”。因此蒋介石与宋美龄此次回家,必须妥善处理好他们与毛福梅的关系。

那么,蒋介石与宋美龄回乡之后,是如何与毛福梅相处的,原配毛福梅又是何反应呢?



一.蒋介石与毛福梅的矛盾

毛福梅出生于奉化,是十九岁时嫁给蒋介石的,当时比蒋介石还要大五岁。

没错,这就是典型的包办婚姻。当时旧中国还未摆脱封建思想,像她这样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小小年纪嫁给对方的女子大有人在。

而毛福梅也从未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她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没读过多少书,自从嫁到蒋家,便只是按照当时的所谓妇道料理家务,照顾年少的夫君。

放在那时候,这已经是个相当完美的农村妇女了。只要蒋介石愿意和她好好过日子,便能过上太平美满的一生。

可是蒋介石却没有这么做。在那时,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已经引起了民众的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革命当中,蒋介石年纪虽小,却也不甘于现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而因为他父亲早逝,家里没有人庇护,蒋介石也过着被人欺凌的生活。因此与毛福梅结婚才半年,他便决意离开农村出来闯荡。

他先是考入了浙江武备学堂,后来又进入当时军事院校的最高学府保定军校。自此之后,蒋介石步步上升,甚至获得了到日本留学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蒋介石改变的不仅是自己的身份地位,更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大城市中,蒋介石接触到了诸如自由、平等等与封建观念截然不同的新式观念,而他这段包办婚姻,在他看来更是显得腐朽而落后。

再加上当时蒋介石与毛福梅分居已久,蒋介石对这个大他五岁的姐姐一样的妻子,心里越来越厌恶。在蒋介石看来,他已经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他必须反抗。



这种想法在后来已经发展到有些叛逆的地步,他之后连风月场所的姚冶城都能带回奉化老家,可是对于毛福梅,蒋介石却总是冷脸相待。

这一点,我们能在蒋介石1921年6月9日的日记中看到他当时的心境——“见毛氏而心惊,见其亲戚心尤不快也。”

是的,连毛福梅的亲戚,蒋介石都产生了反感。更有甚者,他与毛福梅生养的蒋经国非但没有成为他与毛福梅之间感情羁绊,反而也不得蒋介石的喜爱。

不过蒋介石毕竟生在封建家庭,他在爱情婚姻方面虽然表现出了叛逆,但孝的观念还是深入他的骨子里,他对母亲的感情也极深。

他母亲当年守寡,家里非常困难,可是为了供蒋介石去保定军校读书,他竟然为儿子拿出了100个银元,这显然是母亲长年累月艰难积攒出来的。在这件事情上,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已经无以言表。



而毛福梅虽然得不到蒋介石的爱,却被他的母亲强烈地依赖。毕竟她长时间帮蒋介石的母亲操持家务,侍奉时也尽心尽力,在朝夕相处之中已经越来越讨蒋介石母亲的喜欢。

这样一来,也就导致毛福梅在蒋家的地位非常稳固,哪怕蒋介石想和她离婚。

在1918年后,蒋介石的日记中对毛福梅开始流露出一种既怜悯又憎恨的感情,而这两种感情的原因却都是一样的——毛福梅根本不同意与蒋介石离婚。

其实蒋介石对毛福梅,也并非一丝内疚也没有,毕竟毛福梅虽然不讨她喜欢,本身却是没有犯什么错的。有些时候,蒋介石也会在日记里反省一下自己,比如1919年4月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便说他送毛福梅与蒋经国回老家时,“于吾心实有疚”。

而他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不可忽视——“然夫妇不如意,亦无可如何”。



没错,蒋介石对她的愧疚,也只是短暂的。因为两人感情的不如意,蒋介石很快又会再次对毛福梅产生厌恶,对她冷脸以对甚至拳脚相加。

其实蒋介石与毛福梅的矛盾,确实是不可调和的。毛福梅虽然贤惠,但在蒋介石眼中,她已经是自己必须摆脱的封建束缚的象征,所以蒋介石一定要和毛福梅离婚。

可是面对蒋介石想要离婚的想法,一向温和顺从的毛福梅,却坚决反对蒋介石离婚。不仅如此,连蒋介石的族人和他的母亲,也都站在了毛福梅这边。

没办法,毛福梅太符合大家封建观念中的完美形象了,更不用提蒋介石的母亲对毛福梅还形成了依赖。

因此哪怕蒋介石把小妾姚冶诚以及夫人陈洁如带回家,毛福梅的家庭地位依旧稳如泰山,以原配夫人的身份自居。

可是直到宋美龄出现,这一切却发生了改变。1927年12月,蒋介石决定迎娶宋美龄,毛福梅无奈,只得同意离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