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从鸿门宴脱身,不是项羽愚昧,相反,此举体现了霸王的高明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掀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此时的大秦帝国在赵高和秦二世的胡来之下,已经变得摇摇欲坠,既然有人率先吃了螃蟹,自然就会人跟风品尝,六国遗贵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纷纷复国。

原本平静的湖水被打破,暗潮涌动之下,定有大乱,也必有英雄人物横空出世,项羽和刘邦就是在这时期崛起的两大英雄。



项羽在后世的评价很高,但是真实的项羽是相当暴力的,秦末时期几次大型的血腥屠城,都是出自项羽之手,那个一直被当作混混的刘邦,却没有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刘邦的形象就很高大,至少在男女关系上,刘邦就没有项羽做得好,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色痞子。

在刘邦先行一步攻下秦国都城之后,他便忘却了当时打天下的初衷,甚至想着做个关中王,享受咸阳城内的美女,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可是就在刘邦想要纵情声色的时候,樊哙站了出来,指责刘邦没有志气,而紧跟着的张良也坐不住了,毕竟此时的项羽如日中天,刘邦先行入关已经让项羽如坐针毡了,如果再占据关中为王,接下来势必要承受项羽的怒火。

好在刘邦能听进去劝,直接放弃了关中,选择了驻军霸上,静等着项羽前来享受胜利的喜悦。



可是即便如此,刘邦依然被项羽给惦记上了,于是他让人给刘邦送去了一封请柬,上面写着:

我已在鸿门备下酒宴,请来赴约,咱哥俩好好聊聊人生,聊聊理想。

一场鸿门宴,就此拉开序幕,也正是因为这场饭局,项羽成了千夫所指的愚夫,认为他妇人之仁,让刘邦从鸿门宴中逃脱了,但当时不杀刘邦才是明智之举,此举也正体现了楚霸王的高明。

我们一起来看。

范增的忧虑

公元206年,在楚怀王的暗中示意下,刘邦撇下与章邯正在酣斗的项羽,绕道直捣黄龙,攻入了秦帝国的都城咸阳,经过一场并不惨烈的战争,秦王子婴身穿素服骑着白马出了城,并将那块和氏璧制作而成的传国玉玺交给了刘邦。

大秦帝国就此灭亡,刘邦意气风发。



可是令人吃惊的是,骨子里自带傲气的老秦人并没有因此伤心欲绝,反而显得很高兴,这并不是说他们乐于做亡国奴,而是刘邦进城之后就高调宣布三件事:

其一,杀人者自死。

其二,伤人及盗罪。

其三,其余的秦法全部废除。

这无疑让原本带着枷锁生活的老秦人松了一口气,反而让生活更加便利了,大家还是该吃吃该喝喝,有事也没往心里搁,而看着刘邦带来的士兵,老秦人热心肠又犯了,纷纷拿着自家的牛羊肉去犒赏,可是刘邦却表示,我们有的吃,这些还是留着家里的老婆孩子吧。

刘邦如此,自然赢得了秦人的支持,甚至他们还担心刘邦将来做不成他们的王。



只是刘邦最终还是被众人劝着离开了咸阳,这让老秦人很是伤心,刘邦虽然走了,但他在咸阳的所作所为却传播了很远。

尤其是项羽的谋士范增听了之后更加坐立不安,因为他看出来了,刘邦如此得人心,将来必是项羽的心腹大患,于是范增一直怂恿项羽在鸿门宴中将刘邦击杀。

项羽的考虑

项羽绝对是个心狠手辣的主,杀人之事对他来说也不过是头点地,要说项羽在鸿门宴中动了恻隐之心,我是举双手表示不相信。

既然如此,项羽明明可以趁着酒宴之名将刘邦给解决掉,为何却不顾范增的多次暗示将刘邦给放走呢?



想必很多人认为是项羽太愚昧,也有很多人认为项羽被刘邦等人迷惑了,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而是因为项羽有他自己的考虑。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这一点都不假,单凭这点身份,他就比刘邦的政治资本要高,但是在六国遗贵面前,项羽只是小字辈,按照身份来说,江山也根本轮不到他坐。

在巨鹿大战之后,项羽得到了很威风的上将军称号,只不过这个称号之下,没有多少实际上的好处,至少连自己可以独享的地盘都没有。

此时,六国尽皆复国,地盘自然也被六国瓜分殆尽,项羽想要拥有自己的地盘,就需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但要完成这点,必须要有人支持,诸侯大将便是项羽要竭力拉拢的对象,刘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秦帝国崩塌之后,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入关的诸侯大将,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利益共同体,项羽怎么对待刘邦,诸侯大将们可都看着的,如果项羽趁机杀掉刘邦,那么其他诸侯大将自然会与他离心离德。

所以,想要稳固地位的项羽,根本不想也不敢此时除掉刘邦,这便是项羽的考虑,而范增自然没有想到这点。

刘邦的底气

项羽已经摆下了鸿门宴,刘邦不敢也没有理由拒绝,原因也是因为诸侯大将都看着的,倘若刘邦不去赴约,这自然落下了把柄,也给了项羽讨伐他的理由,所以他必须得去。

当然,刘邦去赴约也是有自己底气的,这种底气并不是全是因为拉拢到了项伯,而是他手下的10万大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