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人们都知道她入藏和亲贡献很大,殊不知她结局却很凄凉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结语

西周时期,晋国就曾经向犬戎索要公主和亲,这在当时可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古代国家进行和亲,目的无非是想通过姻亲关系达成政治上的互信,巩固国家关系。提起和亲,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唐代的文成公主了。

文成公主这一生,历经了太多起伏跌宕。她原本可以过上深闺里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但历史的洪流却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她不得不扛起了和亲的重任。文成公主虽然最终没能完成使命回到故土,但她为汉藏两族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文成公主已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一个平凡女子的不平凡命运

文成公主出生在唐朝贞观年间,其父亲为唐高宗的堂兄李道宗。按照当时的等级来看,她只能算是郡主,并非皇室正统公主。据记载,文成公主祖籍山东济宁市任城县,但其本名至今无人知晓。

年仅17岁的文成公主还待在闺中,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户部侍郎张亮带着吐蕃使者来到李道宗府上,说要将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李道宗内心很不愿意,但这已经是皇帝李世民的旨意。最后,聪明懂事的文成公主主动请缨,答应和亲吐蕃,为汉藏两族和平作出贡献。



虽说文成公主是自愿和亲,但对一个17岁的少女来说,离开父母和家乡,嫁到遥远的吐蕃,心里还是会忐忑不安的。送行那天,文成公主红着眼圈告别父母,父母也依依不舍,嘱咐她要保重自己。

“爹,娘,我会没事的,你们放心。我去吐蕃,是为了巩固两国关系,不能辜负皇上和两国人民的期望。”文成公主强忍泪水安慰父母。



一个弱女子的坚韧意志

文成公主一行人离开长安已有一个月有余,经过秦岭、天水,翻过日月山,终于来到了拉萨。拉萨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寒冷,对于出生在中原的文成公主来说,需要一个过程去适应。

“额齐额,欢迎您来到我们吐蕃!我是赞普松赞干布。”面前这位身穿貂皮袍子的男子就是文成公主的未来夫婿——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看上去英俊潇洒,举止中透着王者风范。文成公主羞涩地低下了头,她已经做好了嫁给这个陌生男子的准备。



婚礼当天,松赞干布亲自为文成公主加冕,正式册封她为王后。当晚,文成公主携手松赞干布步入洞房。文成公主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她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既然选择嫁到这里,就要尽到一个王后的责任。

婚后的日子里,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格外体贴。他派人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时常亲自去看望她。文成公主也逐渐留下了家的感觉,她想着要和松赞干布一起治理好吐蕃这个国家。



一个仁慈才女的治国之道

文成公主不仅美貌动人,而且聪慧过人。她给松赞干布提出了一些建议,获得了松赞干布的认可。文成公主首先着手改善吐蕃百姓的生活,她让人从唐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精细手工业,还介绍了许多医药知识。吐蕃百姓受益匪浅,也更加拥戴自己的王后。

另一方面,文成公主引进汉文化来丰富吐蕃文化内涵。她携带了大量汉族典籍进入吐蕃,其中包括佛经、历法、音律、医术等,对吐蕃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松赞干布见识到汉文化的魅力后,下令在全国推广汉文化。他还按照汉字创制了吐蕃文字,文成公主在文字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松赞干布逐步统一了吐蕃各部落,奠定了吐蕃的基业。松赞干布也渐渐被文成公主的仁厚感化,学会与人为善。吐蕃在文成公主的辅助治理下日益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吐蕃人民为了纪念文成公主,称她为“甲木萨”,意为神仙。



一个不幸寡妇的哀愁人生

好景不长,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姻仅仅维持了9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突然暴毙,时年仅38岁。时值盛年的文成公主守寡,她悲痛欲绝,但为了吐蕃的平稳过渡,强忍悲伤处理政事。

松赞干布没有子嗣,所以传位给了年仅13岁的孙子芒松芒赞。实权则落在了大臣禄东赞手中。禄东赞野心勃勃,不甘只做幕后辅政的角色。为了称王称霸,禄东赞先后消灭依附大唐的吐谷浑和西羌,随后更是率兵深入唐境,挑起了与大唐的边境冲突。



面对禄东赞的激进举动,文成公主自然万分担忧。她多次去劝说禄东赞,希望他能保持克制,但禄东赞对她的劝告充耳不闻。文成公主无奈之下,只能在背后小心翼翼地维护两国关系。但偏偏在此时,她的外甥唐高宗李治不满吐蕃的侵略行为,也调兵应战。两国爆发全面冲突,文成公主左右为难,但她一个弱女子也无能为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