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行而废弃事业对吗?父母是修行上的障碍吗?

分享至

接着讲《太乙金华宗旨》第七章“回光活法”,吕祖说:

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

意思是说,回光返照就这样修下去,但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事业。

因为有很多人一旦开始修行,就认为红尘中的一切都是障碍,自会让自己徒增烦恼,从而妄念不断,打坐也静不下来。

于是就想把自己红尘中的事务全部抛弃了,事业也不管了,妻儿老小也不养了。

这是不对的,你不能为了修行而强制斩断那些缘,而是要随缘,你如果有父母的随,就要随缘而赡养他们。

父母恩情很大的,养了你20多年,这里头的恩情太大了,你必须要还的,你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

养育小孩也是,你既然已经有了小孩,有了这个缘,那么你也要随缘,你有教育养育他的责任,这是你必须要做的,是你的本分事,这件事与你就是一体的。

而这些都需要钱,但一说到钱,很多修行人就嗤之以鼻,但没有钱你无法赡养父母,无法养育儿女,你的责任完不成,修道也白修。

所以你在红尘中的事业不能荒废,反而要在红尘中炼心,对父知孝,对老板知忠,对儿女知慈,对朋友知信。

关于如何在生活中修行,可以借助王阳明心学,也就是儒家的学问,这里不详细展开讲了。



吕祖接着说:

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

这一句很重要,把在红尘中炼心的关键讲出来了,就是以正念行事,善护念。那什么是正念呢?

我们的本心自性就犹如一面镜子,镜子有随感而应的功能,一旦有事物到了镜子面前,镜子都能随感而应的照出事物真实的样子。

我们的本心自性也是如此,这个功能叫作“心的感而遂通之妙”,我们在遇到一件事时,本心自性也会随感而应,这就是“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

而本心自性随感而应所发的就是正念,因为这是真如自性起念,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就是循理而发,循理而动,并非是妄动,这就是动亦定。

那么生活中的一切事对你都没有影响,身在尘劳,心恒清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