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山东48岁公务员辞职上山养蟑螂,8年繁育10亿只,如今成亿万富豪

0
分享至

山东48岁公务员辞职上山养蟑螂,8年繁育10亿只,如今成亿万富豪

在大多数人眼里,蟑螂是最肮脏、最可憎的存在。

可李延荣48岁那年却突然辞掉了公务员的职务,不惜一切代价要养殖蟑螂。

不光8年间繁育10亿只,甚至最后还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翁!

这被嗤之以鼻的小害虫,是怎么实现致富的?

李延荣这一路又都经历了什么?



李延荣,一个普通的山东济南人,年过40后在一家药品公司做着安稳的公务员工作。

在蟑螂养殖事业的道路上,李延荣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

48岁那年,他毅然辞去了在政府机关工作多年的"铁饭碗"职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此前被人视为荒诞的蟑螂养殖事业中。



最初,李延荣的决心让身边不少人觉得他简直是在做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博。

但他并没有被冷嘲热讽所动摇,而是努力向身边的朋友们解释和阐释自己的创业理念。

渐渐地,有几个朋友决定一同入伙,携手开创这个新兴产业。

资金一直是创业的最大障碍,几个合伙人仅靠自身的一些积蓄根本无法满足启动运营的需求。

就在情况陷入僵局之际,章丘市政府的一个扶持项目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该项目旨在鼓励开展环保型企业,有意愿从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公司不仅可获得厂房和场地的无偿提供,还能领取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资金。

机会来了!

李延荣和合伙人们没有丝毫迟疑,立即着手在章丘创办了山东省第一家规模化蟑螂养殖公司。

公司创立之初,政府方面履行了承诺,除了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费用,还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餐厨垃圾当饲料使用,并按照体量和效益给予一定的环保补贴。

在政策的扶持下,这家看似冒险的小微企业终于得以迈出第一步。



在创办蟑螂养殖公司的初期,李延荣和合伙人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人工养殖方式效率低下,场地和资金投入有限,进一步扩大规模遇到了瓶颈。

但李延荣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打垮,而是决心改革创新,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

他们首先从国外引进了繁殖能力极强的美洲大蠊品种,取代了原先生长较慢的本地蟑螂品种。



同时,李延荣下定决心建设全国第一个智能化、全自动化的大型蟑螂养殖厂房,从根本上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庞大的工程耗资高达数千万元,但最终还是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全自动化养殖场内,控制系统可以精准调节温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确保蟑螂生长处于最佳状态。

自动化输送系统负责及时分类投喂饲料和清理排泄物,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工艺流程的优化使蟑螂的存活率和繁衍速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几年下来,李延荣公司的蟑螂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产能节节攀升。

到最后,整个养殖基地的存栏量高达惊人的40多亿只,每天需要消化加工200多吨餐厨垃圾作为饲料投放。

这已经是当时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蟑螂养殖规模。

除了养殖量的飞跃式增长,公司的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拓展。



他们成立了专门的加工车间,将饲养出来的蟑螂加工成动物蛋白质粉、鱼粉等多种产品,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条。

蟑螂养殖已经从单一环节,发展成为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化产业。

那他当初明明有那么稳定的公务员工作,为何非要辞职来搞蟑螂呢?



一次偶然,他的女儿观看了一部名为《蟑螂先生》的动画片,了解到蟑螂的一些独特功能——它们善于消化生活垃圾、排泄物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等。

女儿的一番天真疑问,点燃了李延荣对蟑螂商机的无限遐想。



他立即在家中做了一个小实验,证实蟑螂确实能有效分解生活垃圾,这让创业的想法在他心中慢慢酝酿。

尽管已初见端倪,但李延荣当时也明白蟑螂养殖绝非易事。



他四处取经,发现虽然偶有人尝试过蟑螂养殖,但由于管理和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专业指导,加之市场认知不足,大多最终陷入资金短缺、效益低下等困境而被迫放弃。

李延荣对此也有身边的教训。

在下定决心前,他也曾尝试在家中小规模饲养蟑螂。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防逃措施,蟑螂常常溜到室内其他区域,引来家人和邻里的恐慌和强烈不满。



有次,一些跑出来的蟑螂甚至误入了临近的一户人家,惹来正面冲突和谩骂,最终李延荣不得不勉强收场,将养殖活动中止。

就在他对前景感到迷惘之际,一个意外的契机出现了。

李延荣所在的药品公司食堂,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每天都产生大量餐厨垃圾和泔水。

由于当时管理法规尚不健全,这些垃圾和污水无处可去,严重影响了食堂运营。



食堂负责人向李延荣求助,希望他能想办法解决这一燃眉之急。

灵机一动,李延荣顿时想到了蟑螂的生物降解能力。

他立即在公司内部组织了一个小型试点,结果显示,仅数百只蟑螂就能在几天内将几百斤的餐厨垃圾彻底分解,效果之显著远超预期。

在进一步加大投放量、反复试验并证实蟑螂高效消化餐厨垃圾后,李延荣对这一全新的创业机遇终于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决心。



尽管有了初步的创业构想,但前路并不平坦。

在家中养蟑螂已经无法,周边居民对此反对情绪很大。

由于蟑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实在太差,一旦知道附近有人养殖,恐惧和排斥就油然而生。

李延荣曾试图向邻里解释蟑螂养殖的环保价值和经济前景,但大多数人还是抱有根深蒂固的成见。

有些激进分子甚至公开威胁,如果李延荣一意孤行,就要采取一切手段予以阻止。



面对周围环境的剧烈反对,李延荣无奈之下只能被迫放弃家中养殖的计划,将目标迁移到一处荒山地区。

刚开始的日子相当艰难,他只能靠着出租车小费和亲朋好友的资助维持基本生活开支,甚至一度想要放弃。

但经过短暂的低谷期后,他却重拾了斗志。



在这段时间里,李延荣上网勤加学习,查阅了大量蟑螂养殖的相关资料,并多方实地考察了国内其他蟑螂养殖基地的运营模式。

从中他渐渐发现,这种被视为害虫的生物,其实蛋白质含量远超普通饲料作物,而且种类繁多、环境适应能力强、繁衍速度惊人,完全可以大规模人工驯养,然后将其加工成动物蛋白质饲料。

这一独特优势无疑为李延荣指明了一条前景光明的致富路径。



他开始积极设计未来公司的商业模式,计划先在本地打开市场突破口,逐步向全国其他养殖场推广蟑螂饲料产品,进而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有了明确的事业方向,李延荣的创业信心和动力陡然高涨。



大规模蟑螂养殖为李延荣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但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着眼于进一步延伸和完善蟑螂产业链,充分发挥资源的综合价值。

首先,李延荣意识到蟑螂本身蕴含着极高的蛋白质含量,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使用。

他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试验,终于成功将蟑螂深加工成高蛋白动物饲料添加剂,并申请了相关专利。

这种创新产品遍销全国各大养殖场,深受养殖户欢迎,为公司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此同时,公司还善于利用蟑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排泄物等副产品。

他们在基地内建设了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利用蟑螂体内散发的热量为大棚供暖,并将蟑螂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料,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

既减少了供暖和肥料的成本支出,又开拓了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

除此之外,公司内部还新建了养鸡场和鱼塘,专门利用富含蛋白质的蟑螂粉作为家禽和水产饲料。

鸡场里的鸡吃着"蟑螂粮食",长得格外壮实;鱼塘里的鱼也馋得直啃蟑螂饲料,个头比同类鱼塘里培育的要大上一圈。

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布局和资源的无缝对接,李延荣公司树立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



从蟑螂到饲料添加剂,从温室大棚到农产品,再到家禽和水产,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物尽其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使公司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更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蟑螂产业在李延荣的带领下,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不断迈进。

就这样,从一个小小的蟑螂养殖基地,李延荣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十多家分公司、产品覆盖全国的蟑螂科技公司。

他不仅年收入过亿,从一个普通公务员一跃成为亿万富翁,更因运营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模式,被誉为"环保事业的新典范"。



面对外界对蟑螂养殖的质疑,李延荣从未止步。

他在基地内部实施三重生物安全屏障,并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有效消除了居民的安全顾虑。

他的事迹也被央视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大众心中勇于创新、追逐梦想的励志典型。



除解决城市中难啃的餐厨垃圾难题外,李延荣的蟑螂养殖循环产业链确实给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利好。

蛋白质产品的供给,高效发酵制造食物营养,无公害化的农产品等,都让生活受益。

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公务员,到亿万富翁、民营科技公司老板,从平凡到非凡,李延荣用勇气和智慧书写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他敏锐地抓住了蟑螂身上的商机,并长期执着地坚持到底,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太难选了!哈登去哪里混饭吃好?两支球队很合适吗?哈登犹豫不决

太难选了!哈登去哪里混饭吃好?两支球队很合适吗?哈登犹豫不决

小鬼头体育
2024-06-02 23:46:17
网红一栗小莎子官宣产子!儿子皮肤白皙,老公是温州富二代!

网红一栗小莎子官宣产子!儿子皮肤白皙,老公是温州富二代!

娱小小新
2024-06-01 16:24:57
在工地有假老公是怎样的体验?我的经历来告诉你

在工地有假老公是怎样的体验?我的经历来告诉你

杨木林
2024-02-28 10:33:56
真相大白!龚翔宇赛后痛哭原因曝光,蔡斌遭批评,球迷心疼女排

真相大白!龚翔宇赛后痛哭原因曝光,蔡斌遭批评,球迷心疼女排

二哥聊球
2024-06-02 14:33:37
国乒新情报!6月2日,重庆赛前线传来孙颖莎、王曼昱、王楚钦消息

国乒新情报!6月2日,重庆赛前线传来孙颖莎、王曼昱、王楚钦消息

元爸体育
2024-06-02 08:37:58
爆买,7股增仓超200%!北上资金连续8周加仓这一行业,8股获连续4周买入!机构扎堆看好的个股曝光

爆买,7股增仓超200%!北上资金连续8周加仓这一行业,8股获连续4周买入!机构扎堆看好的个股曝光

数据宝
2024-06-02 12:29:14
穆里尼奥:多特3、4个机会但没进球 皇马下半场只会踢得更好

穆里尼奥:多特3、4个机会但没进球 皇马下半场只会踢得更好

直播吧
2024-06-02 04:17:07
《庆余年2》大结局,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水面。

《庆余年2》大结局,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水面。

阿芒娱乐说
2024-06-03 00:49:13
宣布!他还想执教国足

宣布!他还想执教国足

足球检录台
2024-06-02 11:37:48
美国到了危险时刻:犹太人当年在德国做的事,今天在美国重演了!

美国到了危险时刻:犹太人当年在德国做的事,今天在美国重演了!

讲者普拉斯
2024-05-05 12:31:13
提前做好准备!下半年不出意外,国内可能会呈现以下这4大趋势!

提前做好准备!下半年不出意外,国内可能会呈现以下这4大趋势!

匹夫来搞笑
2024-06-02 13:12:59
盘点五位疑似台独的台湾明星:都曾在大陆捞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盘点五位疑似台独的台湾明星:都曾在大陆捞金,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娱乐白名单
2024-05-28 17:36:50
纳乔:我们将会继续创造历史,这家俱乐部从不厌倦夺冠

纳乔:我们将会继续创造历史,这家俱乐部从不厌倦夺冠

懂球帝
2024-06-03 01:48:10
惊呆!日本老奶奶101岁还在上班,刷新吉尼斯记录,超百岁还上班的原因竟是...

惊呆!日本老奶奶101岁还在上班,刷新吉尼斯记录,超百岁还上班的原因竟是...

脊梁in上海
2024-05-31 19:13:11
2-1!泰山足协杯遇最强对手!主场想去临沂,有些悬了

2-1!泰山足协杯遇最强对手!主场想去临沂,有些悬了

建哥说体育
2024-06-02 22:17:48
对处长驾无牌公务车逆行撞死人闭口不谈,媒体和人一样,变得自觉

对处长驾无牌公务车逆行撞死人闭口不谈,媒体和人一样,变得自觉

走读新生
2024-05-28 18:39:51
香港顶流拉面店将关张,最后两周推天价慈善套餐,网友怒批割韭菜

香港顶流拉面店将关张,最后两周推天价慈善套餐,网友怒批割韭菜

小马哥谈体育
2024-06-02 02:03:39
皇马夺冠后顿涅茨克矿工直通欧冠正赛,法兰克福无缘参赛

皇马夺冠后顿涅茨克矿工直通欧冠正赛,法兰克福无缘参赛

懂球帝
2024-06-02 05:44:13
苹果官网下架 OtterBox 配件,消息称国内代理商“不做了”

苹果官网下架 OtterBox 配件,消息称国内代理商“不做了”

IT之家
2024-06-02 10:00:06
土超豪门官宣穆里尼奥执教!签2+1年薪2千万 20年首离五大联赛

土超豪门官宣穆里尼奥执教!签2+1年薪2千万 20年首离五大联赛

念洲
2024-06-02 05:12:38
2024-06-03 02:16:49
王老师日常
王老师日常
三线城市在编教师的故事
2342文章数 21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头条要闻

女子称穿7cm厚洞洞鞋下楼时崴脚摔倒 左腿粉碎性骨折

体育要闻

从0-1到2-1!石宇奇绝地反击逆转队友李诗沣,豪夺赛季第3冠

娱乐要闻

白玉兰提名:胡歌、范伟争视帝

财经要闻

新造车5月销量: 小鹏乏力 问界暂"缺席"

科技要闻

黄仁勋:2026年将推下代GPU架构平台Rubin

汽车要闻

吉利银河E5 Flyme Auto智能座舱首发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风雅自来 中式的和谐平衡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中国互联网30年!一篇文章就给整明白!!!

旅游要闻

武侯祠开启“时光机”穿越到“那些年”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国中央司令部称拦截胡塞武装射向美军舰的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