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印度人可能还是更爱中国制造:中国超美国成头号贸易伙伴,未来有望再翻两倍

0
分享至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兜兜转转,印度人可能还是更爱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据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计划(GTRI)近日发布报告称,2023-24财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数据显示,2023-24财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1184亿美元,印度对华出口和进口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出口额为166.7亿美元,同比增长8.7%;进口额为10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4%。

相比之下,美印双边贸易额为1183亿美元,印度对美进口和出口均出现了下降,出口额775亿美元,同比下降1.32%;进口额408亿美元,同比下降达到了20%。

近年来,中印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但几年过去了,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反而一直在上升。


小米在印度的工厂 图源:小米印度官网

针对“中印双边贸易额为何上升”,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邻国,印度必须学会竞争……如果印度加大力度发展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就能拥有更多外交资源和工具,真正影响全世界。”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小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印和印美这几年内在贸易数据有上升、有下降的变化是正常的,但大趋势不会变。“印度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将更加紧密,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额也会稳步攀升。”

依赖中国制造

从蜡烛到笔记本电脑,从工业原料到手机零部件,印度发展一直都十分依赖中国制造。

自2000年中印贸易快速发展的时候起,中国和印度之间就存在着贸易逆差。刘小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印度方面一直在抱怨,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的各种产品都是印度在发展中需要的。

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中,98.5%是工业品,其中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尤其受到青睐。印度《经济时报》称,2023-2024财年,印度进口的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电器产品达到了898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的份额就达到了43.9%,相当于印度进口的近一半电子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


印度的名爵汽车 图源:社交媒体

印度经济学者梅洛塔文称,印度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矿产品、金属等初级原材料,而中国向印度出口的则是电子产品、机械等带附加值的成品。

印度人也意识到这种贸易不平衡。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执政后,就一直强调要加强自身制造业,减少进口依赖,尤其是对中国产品的单方面依赖。在“印度制造”战略目标驱动下,莫迪政府还推出了包括与生产挂钩的奖励计划、反倾销税等措施。

然而,从实际上看,印度目前根本摆脱不了中国制造。

从日用产品到电子产品,印度老百姓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中国制造,甚至印度的制造业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印度中小企业发展商会主席萨隆基就表示,印度的制造业企业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和出口。比如仿制药业,绝大部分制药设备和70%以上的原料药需要从中国进口。

莫迪政府很努力,但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在逐步拉大,2023年印度对华逆差已接近1000亿美元。

BBC直言,印度减少对中国进口依赖的努力失败了。

美国还能反超吗?

美国一度在与印度的商品贸易关系中反超。

根据印度商务部的数据,在2013-2014财年至2017-2018财年,以及2020-2021财年,中国都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不过在那之后,美国在2021-2022财年和2022-2023财年,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中印贸易与中美贸易的情况不同。印度对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抛光钻石、医药产品、首饰、轻油和石油、冻虾、化妆品等。印度从美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是石油、毛坯鑽石、液化天然气、黄金、煤炭、回收品和废铁、扁桃仁等。美国也是少数几个印度保有贸易顺差的国家之一。


印度是美国扁桃仁的最大买家 图源:美国农业部

印度一度将此视为巨大的机会。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比斯瓦吉特表示,印度侨民在美国的存在是双边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侨民在创造对印度商品的需求,比如消费品,而我们正在提供这些需求。”

但具体情况决定印美贸易取代不了中印贸易。美国对印度出口的是能源、矿产、农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是集中度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在通信设备、原料药等领域甚至占据主导地位,印度要在相关行业发展本国制造业就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目前,印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仍然有限,在全球商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不到2%。美国人也抱怨印度任意妄为的进口壁垒,扰乱了供应链,与贸易伙伴国造成矛盾和摩擦。

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印度是全球进口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平均最惠国(MFN)税率达到了18%。这种进口限制不仅困扰了外国制造商,也给本土制造商带来麻烦。

难以“脱钩”

随着中印之间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

根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印度共对中国发起22起贸易救济调查,是这一年全球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以12起位居第二。

这22起贸易救济调查案包括反倾销20起,反补贴1起,保障措施1起。其中,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10起,金属制品工业4起,非金属制品工业2起。

仅在2023年9月下旬,印度就一度在10天内接连对华发起十余起反倾销调查。

印度国内,也不时有一些声音鼓噪与中国“脱钩”。

但印度人的钱包却很诚实。《今日商业》在去年12月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很多人号召不买,但超过一半(55%)的印度人依然在这一年买了“中国制造”的产品。


小米手机 图源:小米官网

而在印度人消费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小器具和电子/移动配件位列榜首。56%的人表示购买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移动电源和其他电子或移动配件等。49%的人表示购买过节日灯饰、台灯、蜡烛、水枪等。33%的人表示曾买过玩具和文具,29%的人表示买过礼品,26%的人买过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器(电视机、空气净化器、水壶等),26%的人买了照明、家具等家居用品,15%的人买了服装、箱包、配饰等时尚用品等。

印度德里FORE管理学院中国事务专家费萨尔·艾哈迈德表示,印中双边贸易“注定要增加”。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运营规模、技术和全球价值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印度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因为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已经为大多数商品建立了功能性的供应链。

对此,刘小雪亦表示,印度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与中国“脱钩”。在她看来,虽然国际环境趋于复杂,但中印经贸合作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印贸易额的不断扩大说明了两国产业链的结合非常紧密,中印贸易仍将继续扩大。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知名智库观察家库尔卡尼表示,考虑到中印两国的人口、市场规模和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印之间贸易额甚至可以达到3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未来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望翻两倍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32778文章数 5194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