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可敬”的宦官,宣读圣旨时故意错读1字,救下千人性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王衍《醉妆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那么自然而然的,其所颁发的诏令,在天然上就有着毋庸置疑的权威性。所谓的“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便是如此。然而在历史上,就有一位“最可敬”得太监,他居然将皇帝颁发的诏书进行了改动,从而拯救了一千多人的姓名。



这种事情即便不知道前后缘由,单看这一结果,便也知道有多么传奇。尽管,做出这种惊人举动的乃是一位太监,但这事还要从五代十国前蜀最后一任皇帝王衍说起。王衍此人,不像刘彻、李世民那样名声在外。对历史尤其是五代十国历史不太熟悉的人,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就是此人身上,却上演了改一字救千人的奇事。

荒淫无道

王衍此人虽然名声不显,但史书均已对其下了定论。无论是哪里的介绍,均逃不出“年少荒淫”四个字的评价。为何如此呢?只是因为他在年少时期就做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呢?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作为一国之主的他,直接将大大小小的国事全部交给了几个太监打理,而他自己则在蜀中四处寻花问柳,天天醉生梦死,简直羡煞了无数帝王。



当时有个叫做王承休的宦官很是得宠,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像铁哥们一样。因为唐朝之后宦官娶妻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王承休自然也娶了妻子。他的妻子严氏非常漂亮,结果一来二去最后和王衍勾搭上了。对此,王承休倒是看得开,借机跟王衍大套交情。

有了交情之后,王承休在乾德六年请求王衍将其调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做天雄军节度使。结果,王承休携家眷赴任之后,王衍仍对其妻子严氏念念不忘。但作为一国之主,大张旗鼓去会老情人,未免说不过去。

单就这样也就罢了,关键是当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已经灭了后梁,兵锋直指前蜀。这种情况下,王衍大张旗鼓出去私会情人,那合适吗?很显然不合适。

但是偏偏,王衍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借口,那就是“巡视民情”。就这样,王衍不顾大臣们的劝谏,毅然带着一帮人马直奔秦州,打算会一会老情人。



巡幸游玩惨被禁

一路行来,王衍就像他在《醉妆词》中写的那样,当真是将追求快乐的姿态发扬到了极致。沿途和文人狎客饮酒纵乐,那真是“此间乐,不思蜀”。不过,乐极生悲这四个大字放在王衍身上就特别合适。

他还没到秦州,只是刚刚来到汉州(今四川广汉)的时候,他接到了八百里加急军使的奏报,内容是唐军逼近蜀境,形势颇为危急。然而,王衍也是一个奇葩,看到军使急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方在诓他。

随后,王衍哈哈大笑,笑称那些大臣太不像话了了,居然利用假军情诓他,阻止他继续巡幸游玩。然后王衍并没有理会,继续沿途游玩找乐子。结果,到了利州境内(今四川广元)之后发现有蜀国逃兵出没。



王衍一看不对劲啊,于是让人抓住一问,才知道原来后唐军队已经攻入了蜀境,甚至已经连克数城。这下子王衍慌了神,赶紧派义兄王宗勖、王宗俨以及王宗昱率兵抵御唐军。

但结果很明显,有王衍这么个不着调的帝王,那军队自然也早已经没了士气。三兄弟指挥作战却被后唐军队打得屁股尿流,数州土地尽数沦为后唐的掌中之物。王衍大怒之下指使另一位叫做王宗弼的义兄去斩杀御敌不力的三兄弟。

结果,王宗弼早就和后唐有所勾结,不仅将王宗勖三兄弟放了,还一起反水了。王衍辗转回到成都之后确实手足无措,没有丝毫的对策。那该怎么办呢?没办法!于是,王衍做出一件“千古留名”的壮举:和众人抱头痛哭之后坐以待毙。

反水的王宗弼等人回到成都直接将王衍软禁在天启宫,逼其写下降书之后呈给了后唐军队统帅。



改一字救千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