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毛主席第一次见程世才,好奇地问:堂堂一个军长为何拿长枪?

0
分享至

1935年6月份,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懋功,此时的程世才已经是红30军军长了。

在毛儿盖,程世才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与李先念、程世才等人亲切握手,并详细地向程世才询问了部队的一些情况。

接着,众人席地而坐地,毛主席指着地图向大家讲了自己对战局的看法和作战部署。毛主席的和蔼可亲、对红军战士的深刻关怀及对战争全局的准确把握,给程世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而程世才这位年仅23岁的红军军长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格外注意,他装扮的很是独特,肩上斜挎着一杆长枪。堂堂军长为何不配短枪却要时刻手持长枪?年纪轻轻就能担任一军之长,程世才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程世才,是才啊!”

1912年8月18日,程世才出生于湖北礼山的一户贫农家庭,从小就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这也养成了他勤劳勇敢、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1930年4月12日,鄂豫皖苏区红军整编为红一军,军长是许继慎、副军长是徐向前,时年18岁的程世才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这支红军劲旅。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展现出了过硬的军事实力和不俗的军事素养。

1931年春天,程世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1月份,红一军改编为红四军,程世才升任第11师第33团特务连排长。10月份,李先念从地方上调入红四军工作,担任红33团政治委员,两人很快熟识。

“头脑清晰,性格豪放,作战勇敢,虎虎有生气。”是李先念对程世才的印象。

在徐向前的指挥之下,程世才每役必与,在战火中不断成长。

1932年10月份,红四方面军在西征途中于枣阳新集遭遇重兵包围,红11军奉师命夺路突围。在激战中,红33团团长吴云山壮烈牺牲,程世才临危受命兼任团长,即使身负重伤也不下前线,直至突围成功。

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召集6万兵力,对位于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发动“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部采取了“收紧阵地、待机反击”的作战方针,主动向苏区中心退却,并伺机在运动防御中寻找战机。



战役中,程世才提出了一个建议:把一小部分兵力悄无声息的插入敌人侧后,将敌人的13个团的后路给切断,让其有来无回。

建议上报以后,徐向前看完竟然笑了,他夸赞到:“程世才,是才啊!一个团长,竟然敢与想吃掉敌人13个团!有战略眼光啊!”他随即指示,就由程世才但此重任。

受命后,程世才带领红33团冒着大雨,穿过了深山老林,绕到敌人后方,为红四方面军一举全歼敌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红11师扩编为红30军,李先念是军政治委员,程世才历任第90师政治委员、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

等到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程世才已经是红30军的军长了。



23岁就担此重任,横空出世的天纵之才自然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格外注意,他紧握着程世才的双手说道:“你这个军长很年轻啊!”

浴血突围祁连山

虽然年龄不大,程世才却有着极其强悍的军事素养,经历过多次战斗,智勇兼备,能攻善守,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1937年3月,西路军经过4个月的孤军奋战,血洒河西走廊,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之下歼敌2万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败。

之后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向前带领,回到陕北向中央报告;剩下的一路被分为三个支队,分别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

3月份,正是祁连山最寒冷的季节,寒风夹杂着鹅毛大雪从山头扑向峡谷,肆无忌惮地刮着战士们的皮肤。



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着1500多人的队伍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踏着冰雪,在向导的带领之下朝着祁连山西部行进。

翻过了一个山头,部队停下宿营。干部们、战士们三三两两的在石崖边、枯树下背靠背坐着,他们头顶毛毡,在狂风暴雪中度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

第二天,风雪消停,程世才带领部队继续向西进发。走了不到200米,前面又见悬崖,有2名红军哨兵,一个双手持枪挨着悬崖边站着,一个坐着,枪横在膝上,两人双眼目视前方,一动也不动。

程世才上前问道:“你们是哪个连队的?怎么还站在这里?”

然而,当他走近,看到的却是两具冻僵的身体。

李先念伸手摸了摸哨兵的脸,手下的触感就像是冰硬的岩石。他痛苦地摇了摇头,随后含泪摘下了自己的破军帽,后面跟着的战士们也纷纷摘下了帽子,含泪为他们默哀。



警卫员想要将他们掩埋在这个地方。李先念回到:“就让他们这样吧,让他们看着我们出征、远行!”因为这里的天气太冷,导致泥土比石头还硬,掩埋工作无法进行。

程世才说:“把他们的枪取下来,不能留给敌人。”

两位警卫员费力扒开了哨兵的手,将枪取了下来。程世才给子弹上了膛,举枪朝着天空放了两枪,这是军长在用两颗宝贵的子弹为两位烈士鸣枪致哀,震耳的枪声在沉寂的山谷中回荡。

又经历了十几天的急行军和几场恶仗,他们终于彻底甩掉了敌人,于3月下旬抵达祁连山西面山下的河谷地区。

期间,程世才长枪不离手,每逢战斗,他总是冲在阵地最前沿,说是军长,更像是战士,他一直背着步枪,从未懈怠。



过完雪山,部队在4月中旬来到了肃县鹰嘴山南麓的石包城,准备休整之后直趋安西。

在安西县城,李先念率领的部队遇上了敌军连夜赶来的一个骑兵手枪连和两个步兵营,双方展开了一天一夜的激战,最后李先念率兵突围成功。

红柳园是西进新疆的必经之路,红军刚到红柳园,后面就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枪声,敌军骑兵分左右两路将红军困在了中间,于是红军再次与敌人展开激战。

战斗持续到黄昏,红军歼敌几百人,我方也损失惨重。在李先念、程世才的带领下,他们翻山进入了茫茫的戈壁沙漠,马不停蹄的走了大半夜,才终于甩掉了追兵。

红柳园一战,是西路军的最后一场恶战,也是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最后一仗。穿过戈壁滩,胜利到达星星峡,47个日日夜夜的艰难征程终于结束了。

西路军摆脱噩梦般的险境之后,收到了乌鲁木齐方面的供应品和枪支弹药,中共驻新疆办事处的代表陈云、滕代远亲自接待了他们,感谢他们为党保存了一批骨干。



挺进平西 威震敌胆

全面抗战打响之后,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战场,时刻想要奔赴抗日前线。

同年12月,程世才如愿以偿,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组织上考虑到对日作战不同于国内战争,于是便让程世才等人去了抗日军政大学进修。

1939年初,程世才担任晋察冀平西挺进军参谋长,并兼任第十二支队司令员,协助挺进军司令员萧克领导开辟平西、平北抗日根据地。

1939年5月,萧克去晋察冀军区参加会议,程世才主持挺进军工作,得以一露锋芒,让萧克赞不绝口。

在萧克去军区开会期间,日伪军9000多人从察南、北平各据点集结出发,分10路向平西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



程世才在根据地,指挥平西部队和地方武装,只用了十多天就将敌人打出去了。

回到部队之后的萧克听到汇报,深感有这样一位责任心强、又有指挥能力的好战友,在晋察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更有信心了。

程世才作为智囊,通过认真研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文件、《论持久战》等著作,在脑海中酝酿形成了在晋察冀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构想,即“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方针。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给了萧克,萧克听完之后深感“英雄所见略同”!

1939年11月,挺进军上报“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这一“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批准。

当时,萧克、程世才的大名传遍晋察冀,成为了令日伪军闻风丧胆的人物。

1942年2月,晋察冀平西挺进军建制撤销,所属部队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一军分区,程世才奔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从中央党校毕业的程世才跟随部队奔赴东北,又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1990年11月15日,一代战将程世才因病逝世,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他是名副其实的“战略中将”,是当之无愧的“不世之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107文章数 40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