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装病不愿朝见朱元璋,朱元璋给他写了封信,病立马好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我国千百年的历史中,历代帝王很多都推崇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甚至有一些统治者做出了“独尊儒术”的极端行为,儒家的地位也因此被抬到了很高的地位。

儒家常以忠君为主要思想,但是当朱元璋召见当代衍圣公时,却被衍圣公装病推辞不见。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帝王推崇空享殊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各种学术思想大爆发的时代、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大碰撞的时代。

诸子百家纷纷在那时出现,法家、墨家、道家、儒家等思想也为统治阶级提供了许多治国的理念。

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过于奔放,导致了思想方向不统一,于是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法家首先被秦国使用,在经过多年的国力积攒下,最终横扫中原,一统六国。

但是在统一之后,法家忽视人性的弊端就暴露了出来,在刘邦的汉朝替代秦朝接管天下之后,汉朝选用了道家作为治国思想。



最初的一段时间,“无为”的思想的确让中原的百姓能够安逸地生活,平稳了社会的不稳定性。

但是道家思想却并不能对边境的敌人们产生震慑作用,最后还是需要众多信仰游侠的墨家进行抗击。

到了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首次被国家采用。

虽然当时还是和道家、法家、墨家一起,以四家共治的形式出现,但是儒家所强调的忠君爱国,已经成为统治者最为有力的管理武器之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的意见,开始“独尊儒术”。

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统治者所极力推崇的“思想法则”。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进,儒家的思想也不断被统治者所改变,已经逐渐成为儒家和法家相结合的思想。

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盛行之后,普通百姓想要入仕当官,就一定要熟读儒家经典,忠君爱国的思想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并左右人们的思想。

从宋朝之后,以程颢、朱熹等人为首的程朱理学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对儒家思想再次进行修改,从而更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儒家也有了更合法的地位。

衍圣公的名号,就是在宋朝时候开始册封的。

宋朝的统治者虽然借用孔子的名号,但是却并没有给孔子后人丰厚的待遇。



相比前几朝的封“公”赐“官”而言,宋朝给的正八品官的确没有什么吸引力。

到了宋朝末年,金人、蒙古人和宋朝三国并立,为了笼络天下的文人,金、蒙也都找来了孔子的后裔,于是就出现了三个衍圣公的奇特景象。

文人之间的谩骂侮辱之言也是漫天飞舞,好不热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那些文人们也并非全都清高,绝大多数人都是想通过手中的书,给自己搭建一个能够登天的台阶罢了。

元朝灭了宋、金,为了让流落周边的汉人能够重新归附,元朝给衍圣公正三品的待遇。

其实这时候的衍圣公乃至于孔家,基本上就已经是一个打着儒家正宗的幌子被皇家供奉的空壳罢了。



一纸信笺一阵惊慌

《明史》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件与衍圣公有关的事情。

洪武元年,徐达大败了元朝守军,占领了山东济宁。

这时候虽然元朝还没有完全灭亡,但是却已经一路向北溃败,中原地区几乎都被新成立的明朝政权所占据。

当大将军徐达占领济宁之后,严令手下将士不允许对城内百姓进行骚扰,尤其不能破坏济宁孔家的产业。

与此同时,徐达还给衍圣公传达了大明皇帝的一纸诏书,要衍圣公前去当时的首都应天去拜见新皇帝朱元璋。

当时的衍圣公是孔子的第五十五世孙孔克坚,面对大明皇帝的召见,他大感为难,又不敢不去,迫不得已只能假装自己生病了,让儿子孔希学代替自己去面见朱元璋。



孔克坚之所以不想去见朱元璋,其实是有他自己的打算。

孔克坚年轻的时候颇有才华,继承衍圣公的称号之后更加受到文人们的追捧。

元顺帝在位时,他向元顺帝上书,要了一大笔经费用来给孔庙兴修庙像,元顺帝认为他是个可用之人,还让当地官府给他专门立了功绩碑。

不久之后,朝中有人向元顺帝建议,说衍圣公现在只是封号,并没有官职,建议给孔克坚一个官做,于是元顺帝就给了孔克坚一个“通奉大夫”的文官“闲职”。

说是文官闲职,但是这可是一个从二品的高官。

对于有钱赚又有面子的官职,孔克坚当然接受。



从那之后,元顺帝便不断地给他累加官职,太常寺卿、治书侍御史、山东廉政访使,最高的时候还做过礼部尚书、国子祭酒。

同样,孔克坚也给元朝做出了不小的成绩,除了著书立说,还有一次稳定军心的大功。

那时有一伙以毛贵为首的流寇势力很大,率兵已经直逼元大都城外,吓得朝中不少人建议迁都,实际就是要逃跑。

这时候孔克坚站了出来,声称要与“社稷宗庙共存亡”,还劝说元顺帝应该号召各地武装赶来勤王。

最终各地的勤王势力及时赶到,打败了毛贵,保住了元大都。



事情过去之后,元顺帝更加喜欢这个“前”衍圣公,因为这时候孔克坚已经把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自己只是做元朝的官员。

但是这件事过后,孔克坚发现元朝已经不行了,自己再当元朝的官恐怕要倒霉,他便把身上的官职一一辞去,用的就是和对付朱元璋一样的方法:称病。

孔克坚的眼光的确狠辣,元朝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就被朱元璋打跑了。

但是他毕竟当过元朝的官,对这个放牛、当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会怎么对自己,他的心里也一点也没有底,所以这次才故伎重施,装病不去。

他其实也是想看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



朱元璋虽然文化不高,但是也不傻,他选择召见“前衍圣公”就是知道他在文人中的号召力,当然也知道孔克坚的想法。

于是大笔一挥,给孔克坚写了一封信,让孔希学给带了回去。

信件的意思很简单,也很直白,比较符合朱元璋的性格:听说你有病了?如果真的还好,但要是你在骗我,那可不行,你自己看着办。

孔克坚见到这封信,就算再笨都能看出来朱元璋的意思了,他的“病”马上就好了,赶忙跑到南京去拜见朱元璋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