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毛主席说:此战若败,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官降3级

分享至

泉城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时至今日,泉百姓依然能够记得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1948年9月,华野山东兵团仅仅用了八天时间,便攻克了被国民党守军吹嘘为“固若金汤”的济南城防,全歼十万守城之敌,王耀武潜逃后被俘

解放济南是人民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经典范例,在战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一页,就连美国军事顾问都发出了“今后共军想要攻下哪座城市,就会攻下哪座城市”的感叹!



华野山东兵团由许世友、王建安临时搭档指挥。

可有谁又能料到,二人在战前竟是一对“冤家对头”,早在红军时期便结下了“梁子”。然而,毛主席毅然点将许世友、王建安。

考虑到此战意义重大,还特意立下了军令状:此战若败,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官降3级。

许世友、王建安二人因何事产生嫌隙,又是怎样摒弃前嫌打出了华东野战军的威名呢?



因“告密”,昔日战友反目成仇

许世友、王建安同为湖北老乡,从参加黄麻起义开始,二人便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队伍中,许世友与王建安皆以作战勇猛、敢打敢拼而著称。

最初,许世友在红11军31师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王建安在红1军1师中历任排长、连长。

1931年11月,许世友在反围剿的战斗中,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四次负伤,为红军的转危为安拼杀在战斗的第一线。

王建安则在对敌斗争中,以足智多谋、作战英勇见长,还十分擅长思想政治工作,被誉为“军政双优”的指挥员。



几年后,许世友和王建安因屡立战功。一个担任了红4军的军长,一个担任了红4军的政委。

然而,本该是一对搭档的二人,却因为一场“告密”而反目成仇。

1935年,中央红军顺利到达陕北,红色的火种又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圣地熊熊燃起。

许世友和王建安几经辗转,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行程后,也来到了延安,被安排到抗大深造学习。

1937年3月,为了纠正红军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路线,展开了一场疾风暴雨般的批判。如此一来,原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受到了波及。



许世友与王建安所部同属红四方面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向以性格耿直著称的许世友怎能忍受昔日的战友们被人无端指责,竟与对方争执了起来。直到最后,许世友被气得倒地吐血,住进了医院。

躺在病床上的许世友连病带气,思想一时拗不过来,便萌发了“从延安出走,到山上打游击”的想法。

还暗地里联络了老部队的四十多位干部,将自己的想法透露了出来,也得到了这些人的认可。



经过商议,定于4月4日夜十点准时出走。

就在这个关头,作为政委的王建安发觉出事态的严重性,不能一错再错,便将“许世友准备出走之事”向林彪报告了。

林彪在请示中央后,将许世友、王建安等人关押起来。

为了平息这场“秘而未发”的突发事件,还是毛主席亲自出面平息了此事。对于大多数参与出走事件的人员给予释放,仅对少部分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罚。

事后,经过毛主席的多次劝解和疏导,许世友才开始慢慢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给自己的处罚也是心悦诚服、毫无怨言。

其实,对于王建安的“告密”,在某种程度也是挽救了战友许世友。



如果出走计划如期执行,那么许世友就真正铸成大错了。而在当时,许世友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直到抗战开始后,许世友与王建安同在山东地区与日军作战,难免会有一些工作上的交集,王建安曾多次主动向许世友示好,打算消除彼此的“隔阂”,可都被许世友无视。

有一次,许世友对着王建安说道:“关键时刻当叛徒,上了战场也会是叛徒” 。

可见,许世友对于当年“告密”之事,一直如鲠在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