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父亲50岁大寿时,他与弟弟陪同父亲,留下他们此生唯一合影

分享至

前言

1919年,毛顺生因为牵挂离家多年的大儿子毛泽东,在自己50虚岁生日之时,来到了长沙和儿子团聚。

而此时毛主席已经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正在长沙宣传革命思想。毛主席接到父亲之后,陪父亲度过了50岁的生日。

曾经父子两人关系势同水火,封建保守的父亲希望将来儿子能继承家业。毛主席则胸怀天下,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实现抱负,拯救天下的人民。两人经常因为观念不合产生矛盾,因此毛主席才会选择独自离家追寻理想。

这次见面,毛主席和父亲在长沙庆祝完生日之后留下了此生唯一的一张合影,那么毛主席和父亲毛顺生之间曾经有过怎么样的故事?



毛主席眼中的父亲

在毛主席的回忆当中,他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个守旧、苛刻、自私的旧时代农民,而毛主席身上则带有一种反叛旧思想的精神,因此他和父亲经常势同水火。

因为毛主席是家中的长子,毛顺生对他寄予了很多的厚望,希望他以后能够回家继承自己的家业,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常常引发了毛泽东的不满。

毛泽东虽是长子,但实际上是家里第三个出生的孩子,因为前两个孩子都不幸夭折了,也因此,毛顺生对他寄予厚望。



在毛泽东很小的时候,毛顺生就开始让他到田里面帮忙做事,此外还要他在家里学习打算盘,因此毛泽东从小就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

毛顺生不善言辞,他很少会向年幼的毛泽东说太多关心的话,相反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毛顺生就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也有了自己应对的方式。



每当父亲要训斥毛泽东的时候,他总能够提出一些让父亲无法反驳的观点,最终毛顺生只能够无奈地接受儿子的辩驳。

一次毛泽东的家中来了很多人,因为一些小事毛顺生当众批评了毛泽东,结果毛泽东直接和父亲争论了起来。

当看到父亲继续蛮不讲理的时候,毛泽东就会摔门而去,然后跑到外面的池塘旁边,对着父母说如果再继续追就要跳到水里。



无奈之下毛顺生就提出:“只要跪下磕头认错,就既往不咎”,而毛泽东却提出只跪一条腿,因为自己不全错,毛顺生既生气又无可奈何。

毛泽东在家中和父亲有过不少的冲突,其中两人分歧最大的一次是关于婚姻的问题,当时父亲按照旧时代的制度,要求毛泽东接受包办婚姻。

这对于追求自由和反对旧制度的毛泽东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尽管他百般不愿,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父亲的安排。



毛顺生虽然对孩子比较严厉,但是内心一直都对孩子充满爱意,毛泽东第一次去私塾上课的时候,就是毛顺生亲自送他去的。

当时毛泽东认为私塾老师的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全是封建保守的知识,因此经常会在课堂上反驳老师的话。

毛顺生一怒之下就打骂孩子,但是这丝毫不能改变毛泽东对于封建教育制度的反抗,最终毛泽东在忍无可忍之下选择离家出走。

毛顺生得知孩子失踪了之后心急如焚,立刻就在当地发散人手,到处寻找孩子的身影,可是最终都没有找到孩子的身影。

三天之后毛顺生终于在一个山沟里面找到了孩子,见到毛泽东之后立刻就将他抱在了怀里,然后长舒了一口气。

眼看着孩子几天没吃东西,毛顺生一把将孩子背在了背上,一路上他还不断关心孩子这几天的身体状况,既担心着凉又担心他饿着。



此刻毛泽东在父亲的瘦弱的背上,看着父亲伟岸的背影,久违地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浓浓的爱意。经过这一次离家出走之后,毛顺生对毛泽东的态度也温和了不少。

自此之后毛泽东对父亲的态度也有了改变,虽然父亲依旧还是严厉深沉的样子,但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

1910年,毛泽东打算出外追寻自己理想,在更大的舞台实现自己的抱负,毛顺生知道这是孩子的理想,没有过多阻挠,于是毛泽东离家的那天一家大小都来为毛泽东送行。



期间毛泽东的母亲一直在为他收拾行李,边整理边念叨孩子以后在外面的生活,让他要多注意身体,平时多给家里写信。

毛顺生在一旁一直都没说话,听着妻子的念叨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舍:“在外面要吃饱,钱不给我给你送去。”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一个父亲深沉又浓郁的爱意。

毛泽东十分不舍的连声答应了下来,走出家门之后还一直依依不舍地回头看着父母,终于还是告别了父母。



一旁的弟弟毛泽民帮他拿行李,刚出发没多久,毛泽民就告诉毛泽东父亲在后面泣不成声,毛泽东回头一看,父亲的脸上泪水直流。

毛泽东长那么大都没有见过父亲流泪,他眼里的泪水也止不住了,于是立刻跑到父亲跟前磕了三个响头,告诉父亲自己在外面会努力的。

毛泽东离家之后就参加了革命,期间没有多少机会回家探望父母,这也成为了毛泽东心中永远的遗憾。

在毛泽东的心里面,对于父亲的爱从来都没有减少,其实毛顺生之所以会这样对待孩子,和他生活的经历不无关系,曾经的毛顺生也是用自己的汗水拼来如今的生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