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与徐志摩大婚,前夫王庚送来厚礼,贺帖上七个字:字字泣血

分享至

陆小曼与徐志摩大婚,前夫王庚送来厚礼,贺帖上七个字:字字泣血

1926年10月3日,北京北海公园,一代风流才子徐志摩和京圈名媛陆小曼在这里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到场的200多位嘉宾中,有主持人胡适、证婚人梁启超,伴婚人金岳霖,以及清华国学院著名导师赵元任、陈寅恪等重量级人物,婚礼阵容十分豪华。

在这场隆重的世纪婚礼上,新郎徐志摩春风得意,新娘陆小曼光彩照人。只是在这热闹的秋宵,却没有人看到另一个背影的伤心和落寞。

他是王庚,是陆小曼的前夫。遥想四年前那场同样轰动京都的婚礼,陆小曼也是这般风采;可如今,新郎却已不再是他。

婚礼前夕,王庚收到了徐志摩发来的请帖。他一度想要去婚礼现场亲自送上自己的祝福,但是好友们怕他伤心,纷纷将其挡下。王庚最终没有出席徐志摩和前妻的婚礼。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送去了一份极为丰厚的贺礼,贺帖上是他亲笔写下的七个字:苦尽甘来方知味

这七个字是对陆小曼的祝福,也是王庚的自嘲:陆小曼跟他是苦;跟徐志摩是。如今苦尽甘来,她终于可以品尝爱情的滋味了。

当年上海报纸对此事的报道标题是“王庚让妻,气度非凡;志摩娶妇,文德安在”。十二个字,让徐志摩汗颜无比。

然而,在后世之人的反复演绎中,徐陆的爱情故事愈传愈广,他们之间的感情细节可以被精确到一封情书、一个昵称,可是关于王庚这个角色,却只在寥落的史料中成为一个孤绝的身影。作为这段错综复杂的民国情史主角之一,王庚不愿被人提起,却也不应被人忘记。



01-适可而婚

众所周知,王庚和陆小曼是在包办婚姻中走到一起的。但是事实上,他们之间的结合远没有人们臆想中的那么勉强。在遇见陆小曼之前,王庚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青年才俊。

王庚,字受庆,1895年生于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王家祖上世代做官,只是到了王庚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好在王庚天资聪颖,年少有志。为了有朝一日重振家业,他自幼发奋苦读。

1911年,16岁的王庚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因学业优异、素质全面,成为第一批被派往美国的公费留学生。在美进修期间,王庚先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1915年,20岁的王庚因成绩优异受邀进入美国西点军校深造。他的同学当中,就有美国名将艾豪森威尔。

1918年,王庚在全级137名毕业生中以第10名的出色成绩毕业,成为上世纪初唯一一位同时毕业于普林斯顿和西点两座著名学府的中国人。

在那个时代,像王庚这样既有文科修养,又有西点军校背景的年轻人凤毛麟角。因此回国后,王庚很快受到了重用。

他最初供职于北洋陆军部,同年被外交总长顾维钧选中,以上校武官兼翻译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后来,王庚还被爱才的梁启超挑中,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在当时的北平,王庚是公认最有前途的一位青年军官。再加上他为人沉稳,仪表堂堂,一时之间,京圈名流们但凡家中有待嫁女儿的,无不梦想着择王庚这个金龟婿。这些人当中,就有陆小曼的父母。

王庚与陆小曼的结识,始于1922年外交部举办的一场舞会。这一年,年仅19岁的陆小曼已经出落得婀娜娉婷。



陆小曼的父亲陆子福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早年支持孙中山革命,在南京国民政府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生于官宦世家,为陆子福生了9个孩子,这些孩子中小曼是唯一存活下来的。

加上陆小曼天资聪颖,极尽秀丽,夫妻俩对这个女儿极尽宠爱,在对陆小曼的培养上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在优渥家境的支持下,颇有语言和艺术天分的陆小曼十六岁便精通英法双语,弹得一手好钢琴,且擅长绘画。在圣心学堂就读期间,十七岁的陆小曼因条件出色,还被校方推荐进入外交部参加翻译和接待的工作。而后,她凭借机智幽默、美丽大方的个人形象,迅速红遍北平社交圈。

当时,陆小曼正值妙龄,上门求亲者多如过江之鲫。但是陆家择婿,慎之又慎,一直没有松口。直到万里挑一的王庚出现了,陆母一眼相中了这个大好青年。无论是其光明的政治前途,还是忠厚正直的人品,都让她越看越喜欢。

对于王庚来说,这也是一段他梦寐以求的姻缘。从见到陆小曼的第一眼起,他就认定对方是自己一直以来期待的女孩:受过良好教育、中西贯通,才华横溢、美貌机敏。况且,小曼的家境煊赫,将来定能帮助他开拓事业。

同时,在19岁的陆小曼眼中,王庚性情儒雅,才华横溢,又风度翩翩,她实在很难不被这样一个男人吸引。不然,以其心高气傲的个性,她若有半点不从,断不会仅一个月时间就和王庚从订婚到结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